蘇韓穎
摘要:新課標指導,在數學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學得知識,提高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樂學;求知欲;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誠然,在數學課程中一種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fā)求知欲,喚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充滿親和力和吸引力,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同樣富有詩意。當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時,我們的教學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為了點燃學生心中探求數學新知的火花,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興趣,使其認知活動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處于最佳狀態(tài),并在學習中產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
我從教數學多年來一直努力于情境創(chuàng)設,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偶爾會出現(xiàn)形式化和無效化的傾向而收不到預想的效果,但總體而言,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創(chuàng)境激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的課堂教學則更加流暢、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學生更能在快樂學習中成長。有效的創(chuàng)境激趣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拋磚引玉”,引起思考
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到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種具有“拋磚引玉”式的情境創(chuàng)設,無疑能激發(fā)學生對新知學習的有效思考和積極投入。而在教學時,對于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而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問題。如在教學平均數這一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學生最感興趣的男生女生比賽成果統(tǒng)計圖(男生4人做對48道題,女生5人做對50道題),問他們誰是勝利者?他們都希望自己是勝利者,所以都積極說明自己這一性別勝利的理由。在他們爭執(zhí)不下時,我“鄭重”宣布:“你們說得都不夠準確,而學完這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讓你做一個真正的裁判哦!”這時學生的興趣都被提到極致,而這個時候正是傳授新知識的大好時機。
二、“故事創(chuàng)設”,樂享其成
根據教材和實際需要講一些改編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興致高昂地進入到新課的意境而快樂地學習。例如,在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時,我根據課本情境圖,創(chuàng)設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貪吃的豬八戒把西瓜偷吃完了,即現(xiàn)在有0個西瓜,這時孫悟空生氣地要求他繼續(xù)分西瓜,無奈的豬八戒能給其他三人分得西瓜嗎?(當然不能)那么其他三人最終得到幾個西瓜呢?(0個)。這一分西瓜的過程如果列式表示應該是什么呢?(0÷3=0)如果只分給師傅和大師兄,他們倆可以得到西瓜嗎?(0÷2=0),由此逐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讓學生在趣味中獲得新知,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得了新知,學生和教師都可謂是不亦樂乎!
三、“貼近生活”,激發(fā)求知欲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可選取與生活相關的實例或模擬場景,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和親切感。當他們產生迫切的解決問題的欲望時便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小數的認識時,我便創(chuàng)設超市的購物情境,教師成了售貨員,而作為顧客的學生在面對一個個小數價簽時,則因為到底該給多少錢而犯了愁,這個時候我這個“售貨員”便成了他們的良師益友了。
四、“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教師可通過設置一些令學生好奇關切卻又迷惑不解的懸念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興奮的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向學生提出:“只要你報一個數,我就能很快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2、3、5整除?!背鲇趶娏业暮闷嫘?,學生爭相搶者報較大的數,力求難住教師。我也樂于給他們時間逐一檢驗我的判斷是否正確。當我迅速且準確地判斷出時,學生的好奇心就轉化成了求知欲,紛紛問:“教師,你是怎么做到的呀?”,這時,我更大膽地放手讓他們自己試著去說。當他們紛紛去說卻又得不到正確答案時一定會豎起耳朵聽教師講解,從而主動學習了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由于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還主動問:“老師,能被7或9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啊?”這時,我也不失時機地告訴他:“你可以下去研究一些啊,老師可等著你高招呢!”瞧!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新意識被激發(fā)出來了!
總之,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既充分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發(fā)揮了其創(chuàng)造才能,使他們好學、樂學,最終使他們在數學上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教育哲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夏小剛,《數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與數學問題的提出》[J],《數學教育學報》,2003
3.戴黎軍,《關于數學課程改革實踐中的問題探析》[J],數學教育學
4.周玉仁,《小學數學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