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英?肖思和
摘要: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將開放式、互動式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明顯,得到了成都理工大學教學督導專家及學生的一致好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法;開放式;互動式
作者簡介:魯紅英(1974-),女,重慶人,成都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肖思和(1970-),男,四川射洪人,成都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9)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學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094-02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全校性本專科生的通識課程,又是大學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意見》的精神,從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和教學改革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出發(f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要更加突出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技術,這些基礎性的內容相對穩(wěn)定,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上機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課程的內容要及時反映計算機應用的新技術和新成果。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的普及,學生之間計算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教學實效性不強,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學了等于沒學的情況,極大地增加了大學計算機教師授課的難度;學生在認識上普遍存在著“重專業(yè)、輕基礎”的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講課方式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少,課程內容繁、多、雜。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靈活掌握最基礎、最先進、最有用的內容,以便將來進一步拓展學習,作為任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本文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著手,認真分析課程的特點和克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開放式、互動式的案例教學法和教學實際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標。下面從案例教學法的內涵、特點以及案例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施過程給以詳細闡述。
一、案例教學法
1.案例教學法內涵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而真正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形成和運用,是在1910年美國哈佛大學的醫(yī)學院和法學院。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學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說明一定的理論或概念進行的舉例說明,而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
2.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主體,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
(2)案例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它通過對一系列具體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情境進行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3)案例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指導性有效地結合。它既鼓勵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又體現(xiàn)教師指導作用。
(4)案例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又注重獨立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的結合,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學習理念。
3.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從感性到理性,在教學過程中從實際案例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論。在應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做好知識準備、心理和情感準備。讓學生了解案例方法,閱讀案例,并思考案例閱讀提示問題,克服自卑,大膽預測問題,積極發(fā)言,積極評價和批判。
(2)教師課前應精心設計案例。首先,案例設計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展開,恰當?shù)厝谌敫髡鹿?jié)的知識點,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其次,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應分層次設計案例,案例的設計應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讓基礎好的學生也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學到更多知識。
(3)教師應不斷更新案例。由于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計算機軟硬件不斷更新,案例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從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度。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身感受認知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盡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法設計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七大模塊體系: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演示文稿制作軟件、多媒體技術和程序設計基礎知識。其中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和演示文稿制作軟件四大模塊是實踐性很強的章節(jié),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這些章節(jié)的教學中,能充分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優(yōu)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設計一般包括五大部分:案例情景設計、任務實現(xiàn)、相關知識、知識拓展和思考練習。下面以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管理我的資源”教學案例設計為例,給出具體的案例設計過程?!肮芾砦业馁Y源”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一般用于管理計算機資源,通過“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完成。
1.案例情景設計
小張為某公司會計部的職員,她之前在D盤根目錄下創(chuàng)建了“軟件序列號.txt”、“2012年終工作匯報.doc”和“2013年單位財務預算.xls”等三個文件。后來,為了管理方便,擬對文件進行分類存放。于是她在D盤的根目錄下建立了“辦公”和“下載”兩個文件夾,在“辦公”文件夾中建立分別保存Excel和Word文件的“Excel表格”和“Word文檔”文件夾。在“下載”文件夾中建立了“Flash小游戲”、“軟件”、“圖片”和“音樂”文件夾。接著她將文件“2012年終工作匯報.doc”復制到“Word文檔”文件夾中;將文件“2013年單位財務預算.xls”的文件屬性修改為“只讀”后,移動到“Excel表格”文件夾中;將文件“軟件序列號.txt”移動到“軟件”文件夾,并將其文件名修改為“軟件sn號”。
2.任務實現(xiàn)
(1)利用“我的電腦”新建文件,模擬已存在的文件。
1)雙擊桌面上“我的電腦”圖標,打開“我的電腦”窗口。雙擊“D:”盤符,打開D盤窗口。
2)選擇“文件”→“新建”→“文本文檔”菜單命令,在窗口內出現(xiàn)一個新的文本文件圖標,并且圖標下方有一個包含文件名的文本框,默認名稱為“新建文本文檔”。
3)切換到合適的中文輸入法,在文本框中輸入“軟件序列號”,按〈Enter〉鍵確定。
4)單擊窗口空白處,然后選擇“文件”→“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檔”菜單命令,窗口內出現(xiàn)一個新的Word文檔圖標,并且在此圖標下方出現(xiàn)一個文本框,默認的文件名稱為“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檔”。
5)在文本框中輸入文件名“2012年終工作匯報”,按〈Enter〉鍵確定。
6)右擊窗口空白處,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命令,窗口內出現(xiàn)一個新的Excel工作表圖標,并且在此圖標下方出現(xiàn)一個文本框,默認的文件名稱為“新建 Microsoft Excel工作表”。
7)在文本框中輸入文件名“2013年財務預算”,按〈Enter〉鍵確定。至此,任務準備工作結束。
(2)利用資源管理器建立路徑結構。
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開始”按鈕上,單擊鼠標右鍵,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資源管理器”命令,打開“資源管理器”窗口。
2)建立路徑結構。
①在資源管理器的“文件夾”列表中,單擊選中“D:”選項,此時D盤圖標變成高亮顯示,然后選擇“文件”→“新建”→“新建文件夾”菜單命令,在資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內出現(xiàn)一個新的文件夾圖標,并且在此文件夾圖標下方出現(xiàn)一個文本框,默認的文件夾名稱為“新建文件夾”。
②在文本框中輸入文件夾名稱“辦公”,按〈Enter〉鍵確定。
③重復上述步驟,在D盤根目錄下建立“下載”文件夾。
④在“辦公”文件夾圖標上雙擊,打開該文件夾,并在其中建立“Excel表格”和“Word文檔”文件夾。
⑤在“文件夾”列表中選中“下載”選項,打開該文件夾,并在其中建立“Flash小游戲”、“軟件”、“圖片”和“音樂”文件夾。
3)復制與移動文件。
①在資源管理器的“文件夾”列表中,單擊選中“D:”選項,并在其右窗口內單擊文件“2012年年終工作匯報.doc”,然后在窗口菜單欄中選擇“編輯”→“復制”菜單命令。
②在“文件夾”列表中單擊“辦公”文件夾前的“+”圖標,并單擊選中“Word文檔”文件夾,然后在窗口菜單欄中,選擇“編輯”→“粘貼”菜單命令,完成對文件“2012年年終工作匯報.doc”的復制操作。
③在資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內單擊文件“2013年財務預算.xls”,然后在窗口菜單欄中,選擇“文件”→“屬性”菜單命令,打開“文件屬性”對話框。在對話框的“屬性”欄中選擇“只讀”復選框,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對文件“2013年財務預算.xls”的屬性設置。
④再次選中文件“2013年財務預算.xls”,按〈Ctrl+X〉組合鍵。然后,在“文件夾”列表中單擊“辦公”文件夾前的“+”圖標,并單擊選中“Excel表格”文件夾。接著按〈Ctrl+V〉組合鍵,系統(tǒng)彈出打開“確認文件移動”對話框,單擊“是”按鈕,完成移動操作。
⑤用鼠標右擊文件“軟件序列號.txt”,彈出快捷菜單,選擇其中的“剪切”命令,在“下載”文件夾上雙擊,打開該文件夾,在“軟件”文件夾上右擊,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粘貼”命令。
⑥在資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內右擊文件“軟件序列號.txt”,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重命名”命令,使文件的名稱處于選中狀態(tài)。
⑦在“軟件”二字后單擊,將“序列號”三個字刪除,切換到英文輸入法,然后輸入“sn”,并按〈Enter〉鍵確定。
3.相關知識
與該課程相關的知識包括操作系統(tǒng)的概念,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操作系統(tǒng)的特征,操作系統(tǒng)的分類,文件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概述及發(fā)展過程,文件的命名,文件的類型,文件命名時要遵守的規(guī)則,驅動器的概念,驅動器的分類,文件夾的含義,特殊文件夾的種類,當前文件夾的概念,路徑概念,文件名中通配符的使用,文件屬性的種類,連續(xù)或不連續(xù)文件(文件夾)的選擇方法,文件(文件夾)的復制、刪除、移動和更名,快捷鍵的使用。
4.知識拓展
將案例中創(chuàng)建的文件夾“辦公”、“下載”復制到桌面,接著進行如下操作:將文件夾“辦公”的名字改為“Office文檔”;將文件夾“Word文檔”復制到文件夾“下載”中;將文件夾“Office文檔”中的文件夾“Excel表格”移動到文件夾“下載”中;刪除文件夾“Office文檔”;恢復刪除的文件夾“Office文檔”。
5.思考與練習
在C盤中查找一星期內保存過的、內容中含有“工程進度匯報”文字、文檔大小在1MB以內的Word文檔;在C盤中查找以字母a開頭,文件名由四個字符組成的位圖文件;計算機管理資源的途徑有哪些,它們分別管理計算機資源的優(yōu)缺點;快捷鍵和快捷菜單的區(qū)別,對象快捷菜單和快捷方式的聯(lián)系。
三、結論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種改進,教學過程充分展現(xiàn)開放式、啟發(fā)式、互動性的特點,案例情景涉及課程體系知識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地拓展,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實現(xiàn)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月琴,孫冰.案例教學法在“大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5):63-64.
[2]王慧玲,張巖.談案例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2):95-97.
[3]劉霖,王東光,鄧見光,等.計算機基礎課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研究[J].電子世界,2012,(10):173-174.
[4]付兵.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6):109-110.
[5]范巖.“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
2008,(8):35.
(責任編輯:宋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