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惠
【摘 要】課堂導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環(huán)節(jié)中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tài)的活動方式。課堂導入在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導入 導入技巧
課堂導入,是講授新課時,教師給予學生的第一感知,開場白的精巧與否,直接影響著一節(jié)課的質量。那么,如何才能把好課堂教學的第一關呢?如何才能使學生一下子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筆者聯(lián)系相關教學實際,談些粗淺的導入方法。
一、懸念導入
指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后,自然導入新課學習的一種方式。
我在教《生物入侵者》一課時,使用了這一方式。上課伊始,我先引導學生思考看到題目時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學生回答想知道: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會帶來什么危害;有學生回答想知道:生物是通過什么方式入侵的,有哪些應對的方法;還有學生回答想特別知道在哪些地區(qū),有些什么樣的生物入侵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就這些問題,如果讓你安排寫作順序,你將怎么做?這堂課通過以上設疑,很自然地引導學生走入課文,讓學生了解了本課的說明內容以及說明順序。使用懸念導入法要注意:第一,懸念要有針對性,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急于知道的問題;第二,懸念的易難度要適中,要讓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能得到答案。
二、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指教師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先敘述一個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的故事,以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學習新課興趣的一種導課方式。在講《皇帝的新裝》時,有位老師這樣導入:“有這樣一個人,一天他戴著一頂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來了個富翁,嘲笑著說:‘吆,你腦袋上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嗎?這個人并不因此難過、自卑,而是反唇相譏‘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腦袋?這個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這個人是誰?他就是是安徒生……由故事引出作者,再結合背景自然走入新課。
運用故事導入,應該注意的是,故事內容必須和教材內容有關,宜短不宜長,能說明問題即可。及時引導學生分析,適時轉入新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名言、詩詞、對聯(lián)、成語等導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學瑰寶。其中,名言警句、詩詞、對聯(lián),成語故事等,言簡意賅,想象豐富,含義深刻,表現(xiàn)力強,影響深遠。授課時,巧妙地引用它們作導語,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流沙河的《理想》時,由和理想有關的名言導入。講泰戈爾的《金色花》時,由作者的一首表現(xiàn)母子深情的詩歌導入:“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在游戲中間,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所哼的那些歌調……”在講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由和本課內容有關的對聯(lián)導入:“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敝v蒲松齡的《狼》時,由和狼有關的成語,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導入。使用這種導入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所引材料的理解,得出課的內容。所引的材料,要求通欲易懂,學生熟悉。
四、溫故導入
溫故導入,指教師依據(jù)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的導入方式。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循序漸進,積極引導,盡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適當?shù)男蜗蠡椒?使學生獲得新知識。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師在教朱自清的《春》時,就是由復習和春有關的幾首古詩導入。有位老師在教讀《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設計了如下導語:“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到過魯迅的《故鄉(xiāng)》,結識了閏土和楊二嫂;也看過先生的《社戲》,領略到平橋村的純樸風情;還到過先生小時候的‘白草園和三味書屋,欣賞了白草園的嫵媚,并聆聽了壽鏡吾老先生的讀書聲。今天,我再帶領大家去結識先生的一位日本老師《藤野先生》?!边@樣導入,不但把以前所學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全連了起來,而且還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的內容,學生的情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并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五、趣味導入
趣味導入,是用詼諧、風趣、幽默的方式導入新課??捎弥i語、歇后語;可用小笑話、小幽默、小游戲等來設計。有位老師講《綠色蟈蟈》時,由和蜘蛛、螞蟻等昆蟲有關的謎語導入,而講完課文后,又讓學生模仿著給蟈蟈寫謎面,這樣的設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通過仿寫理解了本文的語言特色。再比如,有位老師讓學生以“一分鐘有多久”為話題寫文章,上課開始,就先讓學生做了幾個小游戲:閉上眼睛、堵住耳朵、趴在桌上一分鐘;擺一個酷酷的姿勢不動一分鐘;找自己的好朋友,暢所欲言一分鐘。通過這幾個切身感受的小游戲,學生們體會到了同是一分鐘的短暫與漫長,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寫起文章自然就有話可說了。
趣味導入的設計和運用,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幽默感,教師只有以詼諧、有趣、生動的語言來講述趣味導入語,并配以適當?shù)谋砬?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發(fā)揮趣味導入語的作用。
六、多媒體導入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圖片、模型、錄音、錄像、FLASH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導入新課。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運用這種導入,會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會,去領會,去把握。
如講授《紫藤蘿瀑布》時,可由準備的幾幅有關的紫藤蘿圖片導入,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被圖片中優(yōu)美的景物所吸引,由對圖片中景物的感受,很自然地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講授《核舟記》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圖片,對課文的描述進行直觀且形象的學習,學生就不會感到這篇文言文枯燥無味了。
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碧貏e是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都喜歡明星,喜歡流行音樂,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用樂曲導入,能創(chuàng)設情景,渲染氣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講《愚公移山》時,導入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又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導入,放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梁山好漢中,最能與歌詞相符的人物莫過于魯提轄了,所以,此時的導入恰到好處。
再比如,觀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錄像后,再講《安塞腰鼓》;學《觀舞記》之前,放一段有關的印度舞蹈視頻;講《木蘭詩》之前,放一段豫劇《花木蘭》的精彩片段,都能夠藝術地導入課題,又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實質上,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上述幾點外,還有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提煉觀點導入、作業(yè)導入等,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也經(jīng)常采用幾種導入綜合運用的方式。教學“有法無定法”,導入當然也是“有法無定法”,但不同的導入,都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更完美、更符合學生實際的導入,將會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