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摘要:技工學校的物理教學亟待改變其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教學模式 引導 啟發(fā)
隨著我國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高度重視。對職技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力改革教育和教學方法也是當務之急。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職業(yè)教育者結合教學實踐來探索教學創(chuàng)新的途徑和方法,有效的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并付諸實施。
下面我就談談在物理教學中構建的幾種教學模式及實施方法。
一、指導—自學教學模式
指導—自學教學是教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進程,要有效的指導學生自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學到的技能技巧。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的主要形式。
這一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的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信息流程,變?yōu)閹熒碾p向交互信息流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今后步入社會繼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指導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被動的從屬地位,使學生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配角,而成為主動學習的主角。自學是一個艱苦磨練的過程,一個人獲得了自學能力,同時,他的意志耐力和人格也經受了鍛煉,這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重要的,自學能力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但一旦獲得這種能力,卻是終身受用。
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現狀,提出明確的且符合學生實際的自學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教材,并進行適當、有效的啟發(fā)、點撥,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及時引向深入,讓學生通過自學解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在根據學生的理解、回答情況,再次進行答疑、啟發(fā)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最后師生一起進行總結。通過指導,讓學生在自學中領悟學習方法,總結規(guī)律性的知識,掌握并應用。
二、民主式教學模式
民主式教學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的目的,先提出有爭議性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各抒己見,暴露自己的錯誤認知。同學們可以相互辯論,在討論中獲取知識。讓學生有充分的話語權,有話大家說,實踐教學民主。最后師生一起總結得出正確結論,對那些典型的錯誤觀點再加以共同分析原因。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印象也深刻。
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度,適時要加以引導啟發(fā)。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有意義問題的設計者,所以一定要認真選好所討論的問題。它關系到這種模式的能否成功。教師要在討論的過程中巧妙的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學生是主角,啟發(fā)引導得當,他們就會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豪不掩飾地說出來。營造出濃厚的討論氛圍,那樣學生就會爭搶的亮明觀點。教師尤其要注意不要過早的亮明自己的觀點,那樣會影響討論的效果,在討論中暫緩作出價值性評論。討論把師生一般的雙邊活動改變?yōu)槎噙吇顒?有效調動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fā)式的指導思想,既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揮學師生的群體教育功能,學生的討論可以呈現彼此之間智力結構的多樣性和互補性。雖然學生提出的問題各不相同,但可以相互參考與借鑒,也使得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在討論發(fā)言中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進師生感情。這種教學模式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思想,使學生成為真正主角。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引導下,象科學家發(fā)現真理一樣,通過自己的大腦去獨立思考、探究、學習、歸納,不斷發(fā)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 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關注學生的興趣、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以探究問題為中心。這樣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擺脫學習理論知識枯燥乏味的困境,全方位調動學生參與,達到提高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講楞次定律時,教師首先提出怎么做才能讓靈敏電流計中有電流呢?也就是讓它的指針偏轉呢?每個學生面前都擺上實驗裝置,讓學生自己思考、動手去探究,接著再提出問題,怎么做指針偏轉的越大呢?也就是電流越大呢?也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試著用各種方法。再提出第三個問題我想讓指針向不同的方偏轉可以怎么做?再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就出來了,再總結它的方向判斷有什么規(guī)律呢?由此總結出楞次定律。徹底改變以往的那種給出定律,再去驗證應用的模式。自己探究出規(guī)律,學生既有興趣,同時理解的更深刻,記憶更牢固。
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多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去獲取知識。把枯燥的物理課變成生動的研究課,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使他們在探究中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鍛煉探究能力,受用終生。
四、引導——發(fā)現式教學模式
“引導發(fā)現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以問題為核心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的“引導”為手段,以學生的發(fā)現為目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學習的主人。其中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質疑,學生相互之間的質疑,以及學生自我的質疑等多種交互關系。質疑的目的是讓學生發(fā)現所要學的知識,通過各種質疑渠道和學生的積極思維,最后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教師的質疑是為了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難點和疑點,啟開它們的思維閘門。然后,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疑問,自己的質疑自己或相互之間的質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不是把教授的內容和結論事先告知學生,而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處處設疑,有意讓學生去試著化解這些疑點,最后發(fā)現“勝利的終點”。在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下,學生通過嘗試發(fā)現、實踐體驗、獨立研究、合作討論等形式,去發(fā)現、探索。
引導——發(fā)現教學一改傳統教學模式中實在的種種弊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應當指出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設疑都將使學生產生發(fā)現的樂趣,教師的質疑應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而設計,脫離了學生學習實踐或能力范圍的質疑,將是毫無教學價值的。所以,疑問的設定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教學藝術問題。
引導發(fā)現式的教學程序:1.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明確目標。2.探究—多邊探索,點撥指導。3.歸納—交流總結,解決問題,內化發(fā)展。4.應用—拓展延伸,問題遷移,發(fā)展知識。發(fā)現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民主的課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技能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我們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