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貴
[摘要] 計算機教學是一門起步較晚、發(fā)展迅速的新學科,目前我國對計算機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處在探索之中。本文只是對計算機教學模式——分層教學作了一個初步的探索和嘗試。分層教學是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能得充分的發(fā)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的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 計算機教學 班級授課制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往往會造成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計算機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學生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鎮(zhèn),有的家里有電腦,有的小學就學過,有的卻連鍵盤都未碰過……這樣在同一課堂上的學生個體差異很大,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有個性有特長的學生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針對此種情況,加上筆者在實際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五年一貫制師范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作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分層教學模式供讀者參考。
分層教學是指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將全班學生按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層,教師在同一課堂,對這些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怎樣才能學好計算機課程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計算機課程的關鍵是對其產生學習興趣。先來講一下這個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計算機課程,每一個學生都有濃厚的興趣,只是這個興趣的方向不同罷了,有的學生是對游戲,有的是對上網(wǎng),有的是對軟件,有的是對聊天,有的甚至是對計算機中只要他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感興趣,但是對于教師上課講的內容不一定感興趣。這一點可以在學生一有空就瞎鼓搗機器這點看出來,他可能對你沒有講的內容興趣更大一點,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上課內容的興趣。所以,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學動手能力大致將一個班分為三層:高層(自學動手能力強)、中層(自學動手能力一般)、低層(自學動手能力差)。
以前面的三層標準,每個學期前,我有意地將各層次的學生安排在機房的不同位置。例如,我們的機房布局都是縱向排列,分為四排,我把高層的學生分在第一排,中層的學生分在第二、第三排,低層的學生分在第四排。對學生說明這主要目的是針對各個同學情況和老師教學設計而安排位置的,不過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位置安排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教師控制學生機器和廣播演示的內容,也有利于教師的輔導。在教學目標實施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各層的學生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每個班級中,各層比例基本上是高層占25%,中層占50%,低層占25%。高層的一般都是特別聰明的和家里有電腦的,這些人能很容易很快的接受課堂內容,之后他們就會做他們喜歡的事情了。中層的一般都是初中里稍微學過一點電腦,自學動手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較一般的學生,這里面就可能會包括班上的幾個比較調皮的學生。低層的就是一些幾乎沒有碰過電腦的學生,學起來就比較吃力了。
針對這樣的事實,在教學中就切忌“滿堂灌”了,否則會造成高層的學生對上課內容失去興趣,而低層的學生跟不上。所以在上面的分層基礎上可以實行以下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高層——學生興趣+引導探索的方法;中層——任務驅動的方法;低層——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的方法。
高層學生。這些學生一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課堂內容,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都比較強。所以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每一堂課開始的時候就告訴他們這一堂課的任務,讓他們自己通過看書完成任務,相互之間還可以互相幫助。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所以他們上課的時候可以少管他們,只要問他們對什么感興趣,然后給他準備一些素材讓他自己去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可以了。比如有的可能對FLASH感興趣,有的可能對網(wǎng)頁制作感興趣,有的可能對PHOTOSHOP感興趣等,其實這樣的學生就是以后競賽的人才,不要扼殺他們的興趣,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中層學生。這些學生其實就代表了整個班級的大部分,這樣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加上相互幫助完成課堂內容。對于有些比較難的內容也可以通過演示指導他們。教師可以通過分步的任務驅動給他們以學習動力,因為這些學生中老是有人一進機房就問老師這堂課干什么,所以可以將一堂課大致分為幾個時間段,然后逐步給他們以任務驅動。如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第四章Excel2000的學習,第一步任務就是復習上一章Word2000字處理軟件,通過巡回觀察決定是否需要強調什么內容。第二步的任務就可以告訴他們這堂課的內容在第幾頁,自己看書完成什么任務,再通過巡回觀察決定是否需要強調什么內容,或者是否需要演示操作……最后讓他們完成一個綜合的題目。
低層學生。其實,這些人是最費時間的學生了,對于這些學生的個別指導占了教師大部分的上課時間。這些學生好多沒有接觸過電腦,有的時候會提出教師想都想不到的問題,簡單到你認為不用講學生就能懂,但是這些學生可能就是不懂。比如,我有一個學生,他好不容易分清楚了文件和文件夾,有一次我讓他將一個文件拷貝到一個文件夾下面,他就在那個文件夾下面點擊右鍵粘貼了,他將這個下面理解成了屏幕上看到的桌面的下面(上下左右的下面),說穿了,就是他還沒有理解文件系統(tǒng)的樹形結構。對于這樣的學生,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提供的功能,給他們演示,讓他們先看到了結果,再讓他們操作。
當然,這樣的分類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有些低層學生可能進步很快,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可以將這樣的學生換一層,這一點體現(xiàn)在好多農村來的男生身上;而有的高層、中層的學生可能你一講新的內容他就接受不了了,典型的吃老本,這一點體現(xiàn)在好多家里有電腦的女同學身上,他們靠的就是在家里使用電腦時掌握的內容,新的內容她接受起來也不快。所以要求教師能掌握班里每個學生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便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總之,分層教學的實質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施教方法和內容,保護較后進者的學習信心,使他們在現(xiàn)有基礎上盡快地彌補知識結構或學習習慣上的缺陷迎頭趕上;使有潛力的學生不停滯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標,錦上添花,最終使全體學生都達到大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