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關鍵詞〕初一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據(jù)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斯坦貝格研究,嫉妒心理可能最早出現(xiàn)在學步前的嬰兒期。不足周歲的嬰兒看到母親在給其他嬰兒哺乳時,會出現(xiàn)心率加快、面色潮紅等不安反應,甚至哭鬧起來。而到五六歲時,嫉妒會更頻繁地升上心頭。至于上學以后,由于和小朋友進行多種比較的機會驟然增多,他們可能會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學會了掩飾自己的嫉妒心理。孩子的嫉妒,是對智能、名譽、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并企圖破壞他人優(yōu)越感的復雜情感。
一、孩子嫉妒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受到成長環(huán)境影響。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等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由“優(yōu)越感”滋生。父母和其他成人對孩子過分或片面地炫耀和夸獎,使孩子產(chǎn)生了唯我獨尊的心理,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否則就遷怒于別人。
源于心胸狹隘。父母如果沒有培養(yǎng)孩子寬容、厚道、友善等品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燃起嫉妒之火。
伴隨競爭同來。競爭意識影響著孩子。當代孩子面臨的測驗、考試、競賽極為頻繁,排在“尖子”后面的孩子,矛頭就會指向那些優(yōu)勝者,在背后諷刺攻擊“尖子”,嫉妒心態(tài)顯得十分清晰。名列前茅、獲得優(yōu)勝的“冒尖”學生自己不但容易遭到嫉妒,而且也容不得其他同學在某一方面超過自己。
妒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是一種影響團結,使力量內耗、損己害人的消極心理。
二、引發(fā)嫉妒的條件
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認為,引發(fā)妒嫉的條件主要有四種:1.各方面條件與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優(yōu)位。2.自己所厭惡而輕視的人居于優(yōu)位。3.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居于優(yōu)位。4.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優(yōu)位。
三、如何引導孩子化解嫉妒心理
曉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進取之路。鑒于初一年級學生理性思維水平還不高,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注重采用舉例說明的方法,為學生剖析嫉妒之害。結合學生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見賢思齊,安心學習,與別人友好相處。
關愛:營造關愛氛圍,化解嫉妒心理。初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和各種競賽活動中形成的差距相對還不太懸殊,他們嫉妒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對某些同學的偏愛,和老師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同學的溢于言表的過分欣賞。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公正和公平,師恩普施,師愛遍灑,切不可厚此薄彼。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對那些暫時落后、有待進步的學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意,并采取具體的措施,幫助指導落后的學生總結經(jīng)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從而化解學生的嫉妒心理。
激勵:充分肯定成績,強化進取信心。在幫助落后的學生進步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尤其是對那些落后程度比較嚴重的學生,更應該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淹沒于問題與缺點之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美國現(xiàn)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及時地發(fā)現(xiàn)、充分地肯定一個人所取得的成績,能使他產(chǎn)生“最佳情緒體驗”,即“感到強烈的喜悅、欣慰、幸?!€會對別人,對整個世界產(chǎn)生愛意,甚至會有一種要馬上做點事作為報償?shù)挠?。對于剛入校的初一新生來說,教師的表揚、肯定、獎勵等往往很有作用。
疏導:競爭合作互補,優(yōu)化人際關系?!案偁帯迸c“合作”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由于認識上的偏頗,以前對學生強調競爭多了一點,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實際上這正是導致學生產(chǎn)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優(yōu)化學生間的人際關心,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適量和適度的“競爭”的同時,必須強調、強化與之互補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學生發(fā)展良好的個性,增強群體凝聚力,形成和諧的教育氣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十中學初一組。電郵:wangyz1954
@126.com)
編輯/陳 虹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