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失
- 名中醫(yī)丁書文教授從肝論治青壯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經(jīng)驗舉隅*
難雜癥,尤其從“肝失疏泄”論治青壯年原發(fā)性高血壓頗有成效[5,6]。青壯年常肝氣亢盛,疏泄太過,則血行疾馳,經(jīng)脈充盈。脈象多為實、大而有力,表現(xiàn)為血壓升高。肝氣不暢,氣機失調,進而引起全身氣血津液失常,血脈失于和利,陰陽失于平調,因此干預青壯年原發(fā)性高血壓必以疏肝解郁為先?,F(xiàn)舉隅丁教授臨床經(jīng)驗及幾則驗案,以饗同道。1 疏泄有度則血壓有?!案沃魇栊埂笔滓娪谥斓は陡裰掠嗾摗贰八臼栊拐吒我病?至明代薛立齋《內科摘要》明確提出“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主導全身
光明中醫(yī) 2024年7期2024-05-16
- 甘愛萍從肝脾腎論治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經(jīng)驗
可并現(xiàn)。1.3 肝失疏泄結合現(xiàn)代社會狀況,甘教授認為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發(fā)病與肝失疏泄明顯相關。肝臟五行屬木,木曰曲直,喜條達而惡抑郁。當今社會,中老年男性承受較大壓力,如工作需應酬、老人需贍養(yǎng)、子女需撫養(yǎng),長期處于復雜的社會壓力之下,可使情緒不暢,或抑郁或憤怒。情志學說認為郁怒傷肝,可致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升發(fā)無力,則見情志抑郁、悶悶不樂、頭暈目眩、兩脅虛悶、唉聲嘆氣等;疏泄太過,則見性情急躁、激動易怒、胸脅脹痛、頭痛頭脹等。1.4 肝、脾、腎三臟互相影響
江西中醫(yī)藥 2024年2期2024-05-07
- “肝主疏泄”與腫瘤轉移前微環(huán)境*
下,分布有序。若肝失疏泄,氣機紊亂,體內的免疫細胞無向可循,滯于局部,則輸布不均,局部亂象叢生,引起異常的免疫狀態(tài)。大量研究[9-10]顯示,體內免疫細胞的數(shù)目及功能正常與機體肝主疏泄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若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實驗室可監(jiān)測到T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下降,如CD4+T細胞亞群中調節(jié)性T細胞(Treg)的功能和數(shù)量下降,形成與炎性相關的腫瘤微環(huán)境,促使腫瘤的發(fā)生。在原發(fā)腫瘤及本身的情緒刺激下,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導致體內眾多免疫細胞分布不均,平衡打破,
中醫(yī)藥導報 2024年2期2024-05-01
- 國醫(yī)大師韓明向治療“癥瘕”經(jīng)驗探賾
學“癥瘕”范疇,肝失疏泄為其共同主要病機,氣郁、瘀血、痰濁為其主要病理產(chǎn)物,治療可從“肝主疏泄”理論入手,以疏肝為基礎,兼顧消癥散結、化痰活血、扶正補虛,臨床療效頗豐。1 病因病機《諸病源候論》謂“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1]631《景岳全書》云:“聚多在氣分?!盵3]《素問·舉病論》又載:“百病生于氣也。”[4]356追其共同始發(fā)因素為“氣機”不和。肝居于中焦,乃氣升、降、出、入之要塞,《讀醫(yī)隨筆》曰“肝者,……升降之樞也”[5]。韓明向教授認為肝乃條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23年23期2024-01-27
- 基于ERPs技術探討長期負性情緒累積肝失疏泄對正常人群工作記憶的影響及機制*
性情緒累積可引起肝失疏泄,導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受阻和痰濁血瘀的生成,致使腦竅不清,神失所養(yǎng),影響認知功能下降[8]。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緊張、身心壓力倍增,越來越多的正常人群長期處于負性情緒累積狀態(tài),存在肝失疏泄的風險。那么長期負性情緒累積是否對正常人群認知功能存在影響?其神經(jīng)機制又是如何?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用于評定個體長期持久的人格特質,神經(jīng)質維度反映個體情緒穩(wěn)定程度[9-1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23年8期2024-01-22
- 脂肪肝的中醫(yī)治療
利,氣化失調,如肝失疏泄、脾胃失運、腎失溫化,可以導致體內津液、血液的代謝異常,引起濕邪內生,痰濁內蘊,血行不暢,濕痰瘀血互結,導致脂肪肝的形成。脂肪肝病因病機可歸為酒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或感受濕邪,或嗜食肥甘、勞逸失常等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久病體虛及腎,痰濁內生,氣機郁滯,血脈瘀阻,氣滯、血瘀、痰凝、濕熱互相搏結而形成。1.外感濕熱疫毒外感濕熱疫毒,日久留著不去,均可導致肝脾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津液輸布失常,痰濕濁瘀結于脅下而成積塊。正如《諸病源候論
家庭醫(yī)學 2023年20期2023-10-31
- 肝失疏泄影響認知功能年老化的神經(jīng)心理學量表研究?
期情志不暢會引起肝失疏泄,可能加速認知功能衰退進程[8]。但目前研究認知功能衰退多以腎、心、脾為主,對肝失疏泄影響認知功能年老化的認識不夠深入。近年來,雖然對認知功能年老化的研究不斷深入,但從認知心理學與中醫(yī)學學科交叉角度研究正常人群神經(jīng)質和增齡的交互作用少有人涉足。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北京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探討隨增齡作用肝失疏泄的高神經(jīng)質個體對總體認知功能及各認知域認知水平的影響,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3年9期2023-09-20
- 甲狀腺結節(jié)為何重女輕男
,易于情緒異常、肝失疏泄?,F(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較快,精神高度緊張,生活壓力較大,尤其女性更容易受不良情緒影響,包括憂愁、思慮、抑郁、憤怒,造成肝失疏泄、肝郁氣滯、經(jīng)絡阻塞,而成癭瘤。同時,情緒不暢可導致肝木克脾土,影響脾胃功能,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聚而生痰,肝氣挾痰上逆,結于頸項,這也是甲狀腺結節(jié)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防治甲狀腺結節(jié)對于甲狀腺結節(jié)的養(yǎng)生保健,應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結為主要方法。生活中應保持精神愉快,不生悶氣,防止情志內傷。在日常飲食中建議適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23年5期2023-06-19
- 肝主疏泄與中醫(yī)內科多種疾病的關系探討
與治療方法。1 肝失疏泄與胃痛的關系1.1 癥狀特點在臨床西醫(yī)內科中胃痛患者非常常見,多見于胃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穿孔、胃下垂等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腹上部劇烈疼痛。中醫(yī)上將胃痛大致分為七種:其一為胃氣壅滯主要是由于胃氣不降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脘脹滿、噯氣等癥狀;其二為胃中蘊熱主要是由于熱邪導致患者感覺胃脘部有強烈的灼燒感;其三為肝胃氣滯由于氣機不暢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脘脹痛甚至會累及兩脅,此種胃痛與肝失疏泄有極大的關系;其四為肝胃郁熱,主要是由于患者熱邪郁滯出現(xiàn)口干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2023-01-20
- 從肝論治男科疾病探析
體氣機失常,引起肝失疏泄,導致肝氣郁結[3]。因此,有學者根據(jù)宗筋以肝為主的學說,認為陽痿、性功能障礙、早泄等疾病多因情志所傷,從而提出以肝論治的理念[4]?;诖?,本研究通過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并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進行辨證治療,分析以肝論治男科疾病的可行性,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指導。1 從肝論治的中醫(yī)理論基礎《靈樞·經(jīng)脈》篇中記載曰“肝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可見不僅肝臟與陰器有著緊密聯(lián)系,其經(jīng)脈、絡脈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1-23
- 基于“肝主疏泄”理論探討甲狀腺結節(jié)的發(fā)病機制
等的范疇,其認為肝失疏泄乃本病的主要病機所在,病程日久終致氣、痰、瘀三者夾雜而結于頸前發(fā)為癭病。1 肝主疏泄的理論肝主疏泄最早乃元代醫(yī)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12]提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指人體氣機的暢達、疏通乃由肝所主,是維持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明清時期,肝主疏泄理論在生理和病理兩方面有了進一步的完善。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調暢氣機,使其升降出入有序,從而保證人體精微物質的運行與敷布,調節(jié)脾胃的正常運行及膽汁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2年51期2022-11-19
- MCI的情志病機及疏肝法干預的可行性探討*
組前期研究證實,肝失疏泄可加速動物、正常人群、MCI患者認知功能衰退進程,并基于此提出“長期負性情緒積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腦老化”的科學假說。中醫(yī)學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暢達全身氣機,若長期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必然導致全身氣機失常,精氣血津液等營養(yǎng)物質運行輸布有礙,不能上濡于腦,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致MCI。當前傳統(tǒng)疏肝解郁方藥及其相關成分已被逐漸用于臨床上肝郁型MCI患者的治療,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晰,因此本研究從疏肝解郁的多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22年6期2022-10-15
- 春季女性調肝正當時
, 調暢情志,若肝失疏泄, 肝氣郁結, 則心情低落;若肝氣郁而化火, 或大怒傷肝, 肝氣上逆, 則見心煩暴怒;同時肝臟與脾臟相互影響, 肝失疏泄, 氣機郁滯, 易致脾失健運, 出現(xiàn)精神抑郁, 胸悶太息, 納呆腹脹等肝脾不調之證。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肝火旺盛,肝木克脾土,從而導致氣血生化不足,運行不暢,從而影響機體整體。三、調護肝脾暢達情志顯得尤為重要1.春季是養(yǎng)肝的最佳時期,春季氣溫逐漸回升,多參加戶外運動,利于采納自然界的陽氣,緩解自身壓力。2.調整心態(tài),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3期2022-04-26
- 中醫(yī)說肝
活動或病理活動。肝失疏泄的表現(xiàn)1、精神情志異常,大致有兩種病變。(1)肝氣抑郁,即肝氣不舒或肝氣郁結,俗話說氣不順,可見胸脅脹滿、悶悶不樂、愁眉苦臉、胸悶嘆息、悲傷欲哭等癥。(2)肝氣亢奮,俗稱肝氣盛,肝火旺,可見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眩暈耳鳴、頭目脹痛、血壓升高等癥。2、脾胃受納運化功能紊亂,俗稱消化不良,常有以下兩種病變。(1)肝胃不和。肝主疏泄,胃主受納,肝胃不和,胃氣不降,可見胃脘痞悶、噯氣呃逆,嘔吐反胃等癥。(2)肝脾不和。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脾
肝博士 2021年5期2021-11-30
- 面癱愛找“熬夜冷凍族”
”,當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影響到面頰部筋脈的功能時,就會出現(xiàn)“口眼歪斜”。所以,肝失疏泄也是面癱的發(fā)病原因。熬夜后,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加之生氣、壓力大,肝失疏泄,此時復感寒邪(受涼或吹空調等),寒性凝滯,寒邪閉阻面部經(jīng)絡氣血,經(jīng)脈失養(yǎng)則易發(fā)本病。中醫(yī)如何治療面癱針灸治療面癱具有明顯優(yōu)勢。急性期( 發(fā)病7~10天) 盡早進行針刺治療,可有效減輕面神經(jīng)水腫,改善面部血液循環(huán)。治療時,除了選擇面部穴位,還可選擇遠端穴位,例如風池、合谷和太沖等穴位,也可在耳尖、
大眾健康 2021年8期2021-08-04
- 基于“肝失疏泄”論治帕金森病
知灼見。本文試從肝失疏泄角度對PD的病機和辨治進行探討。1 “肝主疏泄”的內涵《素問·五常政大論》曰:“發(fā)生之紀,是謂啟陳,土疏泄,倉氣達”。本處的“土疏泄”即木氣疏通、發(fā)泄,土得木氣之疏通之義。聯(lián)系《素問·寶命全形論》中“土得木而達”,可理解為肝木具疏泄調達之性。朱丹溪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提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唐容川對“肝主疏泄”內涵發(fā)揮旨要,其在《血證論·臟腑病機論》論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
中醫(yī)學報 2021年7期2021-04-17
- 范伏元教授從肝論治類風濕關節(jié)炎繼發(fā)肺間質病變經(jīng)驗*
-ILD患者存在肝失疏泄、久病致瘀、久病致郁等病機,提出了從肝論治RA-ILD的治療思想。在兼顧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機的同時,范伏元教授采用疏肝行氣、行氣活血、疏肝解郁等治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F(xiàn)將其從肝論治RA-ILD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1 中醫(yī)對RA-ILD的基本認識RA-ILD歸屬于中醫(yī)學“肺痹”“肺痿”等范疇,病機關鍵為虛、痰、瘀,病性屬虛實錯雜,兩者無法截然分開。而“肺痹”和“肺痿”分別對應了RA-ILD不同階段的病理特點,即初期以“肺痹”為主,偏
中醫(yī)藥導報 2021年10期2021-04-17
- 肝失疏泄加速認知衰退芻議?
若長期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會影響全身氣機的調暢,致精氣血津液生成不足、布散不利,日久則腦失濡養(yǎng),神機失用,出現(xiàn)認知障礙在所不免,因此認知衰退過速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結合中醫(yī)理論及現(xiàn)代研究成果,本文對此進行初步探討。1 髓海不足、痰瘀阻滯是認知衰退過速的基本病機腦為髓海,主司意識、思維、記憶等精神活動?!端貑枴っ}要精微論篇》云:“頭者,精明之府?!薄吨貞c堂隨筆·論虛勞》云:“蓋腦為髓之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則元神清湛而強記不忘矣。[4]”髓海有余則元神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1年10期2021-03-29
- 從肝探析五行生克理論與抑郁癥病機及治療的相關性
面黃、便溏等癥。肝失疏泄導致肺氣宣降失司,出現(xiàn)咳喘上逆、氣短不足等癥。肝失疏泄會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xiàn)失眠,心緒不寧等癥。肝失疏泄會導致腎主水的功能出現(xiàn)異常,從而出現(xiàn)水腫、癃閉等癥狀。正如清代名醫(yī)周學海在《讀醫(yī)隨筆》中說道:“故凡臟腑十二經(jīng)之氣化,皆必藉肝膽之氣化以鼓舞之,始能調暢而不病。凡病之氣結、血凝、痰飲、痙厥、癲狂、痞滿、眩暈、噦呃、咳嗽、哮喘……皆肝氣不能舒暢所致也。”從而說明了肝失疏泄,五臟受其影響,賊邪叢生。同理,五臟如果生邪,也
江西中醫(yī)藥 2021年5期2021-03-27
- 厥陰病篇再論
期,其形成一則是肝失疏泄,外邪直中厥陰;二則是他經(jīng)發(fā)病失治誤治,邪氣內陷,損其厥陰之氣,轉屬厥陰?!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疲骸暗墼唬骸赎?,何也?'岐伯曰:‘兩陰交盡也。'”即此處“厥”可以作為“盡、極”的意思理解。另有《素問·陰陽類論》謂:“一陰至絕作朔晦。”其中陽生為朔,陰盡為晦,指明厥陰為陰盡陽生之時、陰陽氣機逆亂之證。肝主疏泄,疏,《說文解字》釋為“通”,即疏導、開通之義;泄,有發(fā)泄、發(fā)散之義,即肝具有疏通、調暢全身氣機,使之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3期2021-01-07
- 劉鵬教授從肝論治絕經(jīng)前后諸證經(jīng)驗
等理論依據(jù),認為肝失疏泄、氣血陰陽逆亂是絕經(jīng)前后諸證的主要病機。在治療方面,在調補腎陰腎陽的基礎上,側重從肝入手,以柴胡舒肝散為基礎方,佐以養(yǎng)肝平肝、和解樞機等法治療婦女絕經(jīng)前后諸證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xiàn)將治療經(jīng)驗總結如下。1 理論淵源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惡抑郁。肝體陰而用陽,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流、血量的生理功能。《內經(jīng)》指出,肝藏血,主情志,性喜疏泄條達,與氣血休戚相關。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中指出“女子以血為主,血旺則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2020-12-27
- 運用“天鉤柴胡飲”從肝論治不寐病驗案1 則
剛臟,體陰用陽,肝失條達,如肝郁氣結、肝氣亢逆、肝陽上亢等不良的情緒均可令肝魂不安于舍而夜寐不安。王老推陳出新,從中醫(yī)“天人合一”基礎理論出發(fā),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從祖國醫(yī)學《內經(jīng)》“肝者,罷極之本...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奔案沃髑橹?、主疏泄、藏血、舍魂、體陰用陽等特點,提出“五臟皆有不寐當從肝論治”的臨床思維,立意平肝熄風、養(yǎng)血安神,以“從肝論治”為主要治療大法,獨創(chuàng)制方“天鉤柴胡飲”治療失眠癥。溫教授師從王翹楚教授,對王老“從肝論治”的不寐診療思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2020-12-23
- 開郁清熱、化痰降濁法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驗案1則
失常,脾胃失和,肝失疏泄,津液無以運化,聚生痰濕,久郁而化熱,發(fā)為消渴。2 案 例患者王某某,男,38歲,2019年3月12初診。主訴:間斷口渴,多飲,多食2年?,F(xiàn)病史:患者于當?shù)蒯t(yī)院查空腹血糖10.9 mmol/L,診斷為“2型糖尿病”,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具體用量不詳)口服以降糖。病程中,患者堅持飲食與運動治療,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約在8~9 mmol/L左右,餐后2小時血糖在12~15 mmol/L左右。BMI:30千克/平方米。故來我院門診就診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0年23期2020-12-09
- 更年期女性從肝論治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理論探討*
風寒濕邪,內因是肝失候外,內因是痹證的條件,外因是痹證的關鍵,外因通過內因起致病作用。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更年期女性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治療可以從肝入手,通過調肝氣、養(yǎng)肝血、補肝腎取得了顯著療效。現(xiàn)對從肝論治更年期女性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理論依據(jù)進行探討。1 更年期女性 RA發(fā)病率高于同齡男性流行病學調查[2-3]顯示:RA的發(fā)病率為0.5%~1%,致殘率為 60%~80%;RA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為 1∶3,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的RA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同齡男性
中醫(yī)研究 2020年5期2020-01-10
- 你的口味決定你五臟健康
酸過度,就會導致肝失疏泄,氣機不暢。 苦多傷心??辔赌芮逍某裏?、瀉火通便,吃少量苦味食物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在中醫(yī)看來,如果偏嗜苦味,多為心火內盛的表現(xiàn),常見的癥狀還有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口角生瘡、舌尖紅等。 甘多傷脾。中醫(yī)中的“甘”就是我們常說的“甜”。適當食用甘味食物能益氣補血,但過食容易形成痰濕體質。痰濕被看作是“百病之源”,因為痰濕極易困脾,脾氣虛使得水谷精微不能運化,進而出現(xiàn)肥胖、大便黏滯不暢、舌苔厚膩等問題。 辛多傷肺。辛入肺,可以宣肺通鼻,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46期2019-09-10
- 肝失疏泄大鼠模型眼壓和眼壓波動
上,中醫(yī)理論認為肝失疏泄導致的青光眼最為常見[1-3]。肝失疏泄的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氣急、易怒、頭痛、眼脹及視物模糊。另外,國際上主流的研究表明,眼局部高眼壓[4-5]和大的眼壓波動[6-7]均為青光眼進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全身肝失疏泄是否會導致眼局部高眼壓和大的眼壓波動,從而導致青光眼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擬通過肝失疏泄大鼠模型,明確肝失疏泄大鼠模型的眼壓和眼壓波動情況。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動物及分組健康同系Sprague-Dawley雄性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19年4期2019-08-16
- 李佑生主任醫(yī)師從肝論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經(jīng)驗
白血癥。恩師認為肝失疏泄在低蛋白血癥產(chǎn)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合成蛋白質所需之原料的消化吸收過程離不開肝之疏泄作用?!端貑枴毭握摗吩疲骸巴恋媚径_”。唐容川亦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而水谷乃化”。 肝之疏泄可調暢氣機, 協(xié)助脾胃之氣升降, 飲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才能旺盛。肝疏泄不及必將影響到脾胃對水谷的消化和吸收,導致合成蛋白質所需的原料來源不足。另一方面肝臟是合成蛋白質的器官。NS患者肝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可顯著增加。研究
光明中醫(yī) 2019年15期2019-03-19
- 基于“肝主疏泄”理論探討脂肪肝分期治療
均能正常進行。若肝失疏泄則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氣機失調?!蹲C治匯補》云:“氣不周流之關鍵在于肝氣不舒?!睔鈾C失調,各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亦受到影響。《素問·六微旨大論》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2.2 影響水液代謝 肝主疏泄,調暢全身臟腑經(jīng)絡氣機,而水液運行亦賴于氣的推動,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言:“肝喜沖逆而主疏泄,水液隨之而上下也?!备沃魇栊怪饕ㄟ^兩個途徑來調節(jié)水液代謝。一是調暢三焦氣機:三焦為通行元氣
吉林中醫(yī)藥 2018年3期2018-02-12
- 基于生命早期應激探討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機理?
理論開展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并已成為肝調暢情志理論研究的重要切入點[1-3]。當前,隨著對精神障礙類疾病“遺傳-生命早期應激-成年后環(huán)境”三因素病因的深入研究,結合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轉型與生活節(jié)奏加快所導致的社會負性事件不斷增多,生命早期應激效應越來越成為情志異常發(fā)病的重要潛在與核心因素?;谠缙趹ば_展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研究,應成為肝藏象理論研究的新方向。1 心理應激是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研究的有效途徑源于外界不良刺激對人體產(chǎn)生影響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8年6期2018-01-22
- 疏肝解郁法治療焦慮所致失眠的臨床探討
,喜條達惡抑郁。肝失疏泄,從而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而這其中與不寐關系最密切的為肝心脾三臟。肝藏血,血舍魂,肝失疏泄,肝血不能滋養(yǎng)肝體,魂不藏,從而發(fā)生不寐。心藏神,肝失疏泄,氣血功能失調,心神不安,故發(fā)為不寐。脾藏意,主思,一方面肝失疏泄可以直接影響脾的功能,在五行中屬“木郁克脾土”;另一方面焦慮致憂思過度,思則氣結,而致氣機不暢,直接影響脾的健運功能。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化源不足,不能安養(yǎng)神魂而發(fā)為不寐。這也就解釋了在臨床上肝郁與脾虛為何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8年2期2018-01-22
- 黃元御論治消渴理論初探
不交病機之本在于肝失疏泄《四圣心源·消渴根原》開篇即提到:“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逼淅^承仲景理論,把消渴歸為厥陰之病,認為心腎不交、膽逆三焦陷、肺逆肝陷這些氣機升降逆亂、上下不交的病機根本在于厥陰。2.1肝失疏泄,心腎不交肝木藏血,生于腎水而胎心火,肝血中的溫氣是心火化生的根源,而肝血中的溫氣是由腎陽化生。肝氣郁遏,疏泄不遂,則遏抑子氣于母家,心火下濟腎水太過,腎水消灼,而小便熱澀不利,即黃氏所謂“木不能泄,則肝氣抑郁而生熱,膀胱熱澀,故溲便不通”;肝氣
中醫(yī)藥通報 2018年1期2018-01-18
- 王強運用熄風化痰祛瘀法治療眩暈驗案1例報道
、喜食肥甘,導致肝失條達、脾失健運。肝藏血,主疏泄,調暢氣機;脾主運化,主升清。脾胃的正常運轉有賴于肝的疏泄調達,脾為后天之本,土生萬物,脾失健運,脾土侮肝木,影響肝的正常疏泄,肝脾之間相互為用,互為依賴,脾升胃降與肝臟的疏泄功能共同維持著氣機的正常運行。肝失疏泄,則肺失肅降,脾失健運,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水濕內停,聚而為痰;氣為血之帥,肝失疏泄,氣機不利,氣滯血瘀;肝失疏泄,肝陽升發(fā)太過亢而為風,風痰瘀相互交結,既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致病因素。王老師認為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年19期2018-01-18
-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yī)治療進展及探索
生始終的根本,而肝失疏泄是誘發(fā)疾病的關鍵性因素。祖國醫(yī)學并無抑郁癥的病名,常將其按照病癥稱為梅核氣、臟燥、百合病等,現(xiàn)在統(tǒng)一稱為“郁病”。其發(fā)生主要是七情過極,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等,而肝氣郁滯是郁病的基本病機,所以,二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是一致的,這就導致了2型糖尿病易發(fā)郁癥。其關系非常密切,但也不排除其他病因病機。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辨證論治腎陰虧虛,肝氣不達,有研究表明,約有28.23%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兵營機是腎虛肝郁,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8年34期2018-01-14
- 案例教學法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力大,容易焦慮(肝失疏泄,不能調暢情志),口苦(肝失疏泄,不能促進膽汁正常排泄),食欲不振(肝失疏泄,不能促進脾胃運化),時脅部脹痛,月經(jīng)前乳房脹痛,痛經(jīng)(肝失疏泄,不能調暢氣機,出現(xiàn)肝郁氣滯,不通則痛/脹),月經(jīng)有血塊,色暗紅(肝失疏泄,不能促進血液的運行,形成血瘀狀態(tài))。月經(jīng)延后半月以上,結婚2年未孕(肝失疏泄,不能促進生殖功能,排卵行經(jīng)延后)。大便稍干(肝失疏泄,影響胃的通降功能),小便可。舌暗紅(肝失疏泄,不能促進血液的運行,形成血瘀狀態(tài))苔薄,脈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7年7期2017-01-27
- 臉上長了黃褐斑,有什么辦法能夠祛斑嗎?
中醫(yī)認為黃褐斑與肝失疏泄、腎氣不足有關,通過中醫(yī)調理、疏肝解郁、補益肝腎等治療,可以達到恢復體內平衡、清除面部色斑的效果。范斌答:中醫(yī)認為“氣”是推動血行的動力,“血”是濡養(yǎng)肌膚的關鍵,所以氣血運行失常是導致色斑的基礎,由于工作勞累,抵抗力下降,引發(fā)氣血虧虛,面部肌膚得不到滋養(yǎng),從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代謝失常,色素沉淀形成色斑。而黃褐斑患者,常伴有易怒、失眠、月經(jīng)失調等表現(xiàn),這些體內環(huán)境失衡的現(xiàn)象,皆是導致黃褐斑的重要因素,中醫(yī)認為這與肝失疏泄、腎氣不足有關
現(xiàn)代家庭 2016年9期2016-09-12
- 探討“肝失疏泄”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性*
000)?探討“肝失疏泄”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性*陳學昂1,趙虎雷1,王明航2,李素云2(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河南 鄭州 450046; 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科,河南 鄭州 4500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然其發(fā)病和(或)急性加重受肺外臟腑的影響,肝臟便是其中之一。肝主疏泄,能夠促進水液、血液的運行布散,助脾胃運化,調暢情志,因此,肝失疏泄能引起相應的病癥。通過論述“肝失疏泄”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性,
中醫(yī)研究 2016年7期2016-08-12
- 淺論從肝論治糖尿病
治此病。本文將從肝失疏泄論治糖尿病的發(fā)生。糖尿病 肝 疏泄1 肝的生理病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即肝主疏泄,包括調節(jié)氣血運行,調暢情志活動,協(xié)調五臟氣機升降出入運動,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脾胃運化。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體內部的臟腑、器官、組織、氣血的運行處于正常狀態(tài)。肝疏泄失常,升發(fā)不足,機體就會出現(xiàn)氣機郁結,臟腑功能紊亂而發(fā)病?!胺才K腑十二經(jīng)之氣化,皆必藉肝膽之氣化以鼓舞之,始能調而不病”,肝主疏泄是保證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正常發(fā)揮的重要條件。[1]2 肝與糖尿
黑龍江中醫(yī)藥 2016年3期2016-03-11
- 調暢情志在女性更年期治療中的作用
失衡,肝血不足,肝失疏泄,出現(xiàn)一系列肝失疏泄有關的情志異常的癥狀,如肝氣郁結,出現(xiàn)心情抑郁、胸脅脹痛、悲傷欲哭等癥。如肝氣升發(fā)太過,則肝陽上亢,可出現(xiàn)頭痛、頭暈。如肝陽亢盛化火,則頭痛劇烈,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對女性來說,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氣機調暢。目前因社會、家庭環(huán)境和精神因素的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受到了極大的抑制,導致更年期階段的婦女出現(xiàn)肝郁氣滯,肝失疏泄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表現(xiàn)出情緒波動大,精神抑郁,神疲乏力,失眠寡歡等癥狀。婦女更年期綜合癥有明顯的精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18期2015-08-15
- 從證候表現(xiàn)探討干燥綜合征與中醫(yī)肝的關系
論依據(jù)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是干燥綜合征的病理基礎。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及其維持代謝平衡依賴于氣和許多臟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協(xié)調與平衡,但肝與津液的關系尤為密切。肝藏血,津血同源,血足則津沛;肝主疏泄,調暢三焦氣機,有助于脾胃的升清降濁;肝氣調達還是津血輸布于目的保證。反之肝疏泄失常,則氣機逆亂、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故有“肝為五臟之賊”“百病皆生于氣”之說。“女子以肝為先天”,從肝論治對于女性發(fā)病的干燥綜合征患者具有調理先天之本的作用,在臨床上應用養(yǎng)血、疏肝等治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年3期2015-02-20
- 青少期“肝常有余”與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過程模擬探討*
有余”與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證過程模擬探討*史亞飛,郭麗麗,吳皓萌,徐志偉(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廣州 510405)病證過程模擬是開展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現(xiàn)代機制研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證候的判別、病因的模擬與肝藏象功能主體性體現(xiàn)的3個方面來看,目前通過慢性心理應激反應模擬情志內傷肝失疏泄病理變化過程建立的肝失疏泄動物模型仍須深入探討。基于青少期“肝常有余”理論,肝藏象功能在青少期臟腑功能的主體性以及青少期陰性情緒的多發(fā)性與共病性,青少期應激及其誘發(fā)的精神障礙類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5年10期2015-01-25
- 從肝論治不寐1例
床效果。根據(jù)患者肝失疏泄,肝血不足的特點,施以疏肝解郁養(yǎng)血、寧心安神。方用酸棗仁湯養(yǎng)陰清熱、寧心安神,逍遙散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娟P鍵詞】 不寐;從肝論治【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5-0149-01不寐亦稱失眠,是由心神失養(yǎng)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1],主要表現(xiàn)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而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上半月 2014年8期2015-01-06
- 從肝腎論治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體會
,憂郁忿怒傷肝,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出入失常不能制約經(jīng)血。故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腎氣不足和肝失疏泄。2 辨證論治根據(jù)以上對本病病因病機的分析,證屬腎氣不足、肝失疏泄,故治療當以補腎疏肝為主,兼以止血,以求標本兼顧。又因本病主要病機為腎氣不足,少女腎氣不足,根據(jù)“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的理論,不應該單純從陰或陽單方面而補;再者因精血同源,長時間的漏下,血虛已甚,腎精明顯不足。故筆者認為用藥中應以滋補腎陰的藥物為君,溫補腎陽、調理沖任、養(yǎng)血
江西中醫(yī)藥 2014年1期2014-04-15
- “肝失疏泄”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
滕靜如,楊威?“肝失疏泄”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于崢,黃曉華,滕靜如,楊威*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肝主疏泄的功能在人體的新陳代謝方面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肝主疏泄的現(xiàn)代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肝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文章主要探討了肝主疏泄的生理基礎,肝主疏泄動物模型的研究概況,用實驗方式研究肝失疏泄的證候,以期能夠為肝病的研究與診療提供參考。肝主疏泄;生理基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綜述肝者,主疏泄,性喜
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 2014年5期2014-02-05
- 青少期應激:肝主疏泄調暢情志中樞機制研究新角度?
傷)為切入點模擬肝失疏泄情志內傷病因發(fā)生與病理改變過程,以應激誘導的心身疾病(抑郁等)為基礎病證結合開展肝失疏泄情志內傷證候規(guī)律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結果表明肝失疏泄功能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紊亂與中樞調控機制[1]。但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如病理過程的模擬與模型復制、中樞調控部位具體定位與完整通路的研究等,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并尋求更加合適的研究角度與途徑。1 從現(xiàn)代心理應激理論研究中醫(yī)肝主疏泄功能1.1 主要一致性研究結果1.1.1 表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4年8期2014-01-26
- 抑郁性神經(jīng)癥的中醫(yī)辨治
、憂愁太過,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理氣開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郁證的基本原則。病因病機抑郁性神經(jīng)癥的發(fā)生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病因是情志內傷、肝氣郁結逐漸引起五臟氣機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臟受累以及氣血失調而成,病理變化和心、肝、脾關系密切。多因思慮、悲哀、郁怒、憂愁太過,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鹅`樞》說:“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人憂愁思慮即傷心”,“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
中國民間療法 2014年3期2014-01-25
- 肝脾腎功能失調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探討
一[13]。2 肝失疏泄為加重因素,導致代謝綜合征產(chǎn)生多種病癥代謝綜合征在臨床上與糖尿病、心血管病癥、高血壓等相關,這些復雜病癥的形成多與肝有關[14]。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助脾健運,即《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土得木而達之”。肝氣條達,氣機通暢,則氣血運行、脾胃運化正常,痰瘀無從化生。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運,水谷精微(包括脂質)不歸正化而痰濕內生;又因痰濕蘊結肝經(jīng),復可致肝氣不疏,氣血運行不暢,而瘀血內生。“乙癸同源”,生理上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
世界中醫(yī)藥 2013年12期2013-04-07
- 從肝論治甲狀腺疾病
孕。中醫(yī)學認為,肝失疏泄,升發(fā)無力,則可見乏力、嗜睡、表情呆滯、精神抑郁、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肝主藏血,肝失疏泄致氣血生化不足,則見輕度貧血,月經(jīng)紊亂或月經(jīng)過多、不孕。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失疏泄,則氣機失宣、氣血津液之溫煦濡養(yǎng)功能減退,則見畏寒、面色蒼白、皮膚干燥、粗糙、脫皮屑。其病機為肝失疏泄,木郁土壅,陽氣不達,治療以疏肝解郁、通陽化飲為法,方用疏解少陽的代表方柴胡桂枝湯[8]。2.3 橋本氏甲狀腺炎 橋本病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是指甲狀腺有彌漫性淋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年6期2013-03-31
- 盛國光診治肝硬化腹水的經(jīng)驗
則血脈得暢?!比?span id="5nxr5bd" class="hl">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血行不暢,停為瘀血,血不利而為水,水濕內停,又致氣機郁結,加重瘀血內阻,終使氣結、血瘀、水停相互影響,搏結腹中,發(fā)為鼓脹,《醫(yī)門法律·脹病論》云:“脹病亦不外水裹、氣結、血瘀。”肝失疏泄,脾不健運,易累及腎,腎虛則膀胱氣化無權,開闔不利則水濕內停,腎陰腎陽虧損,水不涵木,火不生土,肝失疏泄,脾不健運,更易致氣血水結聚腹內,而致腹部脹大。張介賓《類經(jīng)·藏象類》云:“肝腎為子母,其氣相通也”,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乙癸
江蘇中醫(yī)藥 2013年2期2013-02-19
- “肝主疏泄”理論及其臨床指導應用研究
虛,上述三者均與肝失疏泄相關。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是維持機體各臟腑正常生理活動協(xié)調的重要條件,若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或素體陰虛都易傷肝,導致肝失疏泄、氣機紊亂、化火傷陰,致使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不能隨氣機正常代謝而發(fā)為消渴。馬月香等[2]認為,肝氣郁、肝氣逆是肝失疏泄的始發(fā)證候,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不暢而出現(xiàn)以情志抑郁,肝經(jīng)所過部位發(fā)生脹滿疼痛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肝氣郁證;肝失疏泄、肝氣升發(fā)、疏泄太過,使氣機逆亂出現(xiàn)氣逆于頭目或橫逆克脾犯胃相關的頭暈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3年8期2013-01-25
- 中西醫(yī)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fā)病的認識
失常,濕熱中阻,肝失條達;或過饑失養(yǎng),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氣橫侮,致使脘脅悶脹,納呆欲嘔,或發(fā)黃疸等癥。過食肥甘厚味多會有“膏粱之疾”、“膏粱之變”,脂肪肝當屬其中。一者,過食肥甘厚味,超過脾的轉輸能力,過多的水谷精微聚而化濕生痰,外溢于肌膚則為肥胖,內積于肝則為脂肪肝。如張志聰在補注《內經(jīng)》時指出:“中焦之氣,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則皮肉膏肥,余于內則膏肓豐滿”。其二,因“肥能令人中滿”,肥甘太過可壅滯中焦,損傷脾胃,化濕生熱,煉津為痰,痰濕內蘊亦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2年6期2012-01-28
- 由“人臥則血歸于肝”切入探究不寐
陽功能紊亂,導致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表現(xiàn)為不寐及一系列的伴隨癥狀。若肝失疏泄,則可能形成肝郁氣亂,郁而化火,痰熱內郁,肝郁血瘀,肝火旺盛等證候,從而加重不寐的發(fā)生。若肝不藏血,則可能出現(xiàn)肝陰血虛,肝虛邪擾的證候,導致不寐。下文將分別予以詳細敘述。3 肝藏失健,加重不寐《醫(yī)方辯難大成》云:“氣血之亂皆能令人寤寐之失度者也”。肝郁不舒,氣機失調,氣血不和,心神不寧,甚或氣郁化火上炎,魂魄飛揚,而致不寐,可伴見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或煩躁不寧?!端貑枴ご虩嵴摗吩疲骸?/div>
中醫(yī)眼耳鼻喉雜志 2012年4期2012-01-23
- 中醫(yī)辨證治療頑固性失眠2例
,脈弦而數(shù)。辨為肝失條達,氣郁化火,上擾心神而不寐。治宜疏肝解郁,清熱除煩,養(yǎng)血安神。方用酸棗仁湯和天王補心丹加減:酸棗仁15 g,茯神10 g,知母6 g,川芎6 g,生地15 g,當歸10 g,柏子仁10 g,人參10 g,桔梗10 g,柴胡10 g。7劑,每天l劑,水煎,分3次服。8月上旬二診,初服藥后,效果明顯,每天能睡3~5 h,守上方去知母加龍骨、牡蠣各20 g(先煎),又服7劑。至8月下旬三診,神情甚喜,稱睡眠接近正常,每天能睡6~7 h,守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1年10期2011-04-07
- 肝主疏泄理論進行辨證治療肝硬化腹水84例臨床分析
失調有直接關系。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失調,上可反侮肺金,中可橫逆犯脾,下可累及腎臟,使三焦壅塞,水液不能循其常道,水濕內停而為水腫[3]。肺主降,肝主升,肝失條達則肺失宣降,不能通調水道,發(fā)為水腫宜用升肝降肺利水法;脾胃的升降運化功能直接與肝的疏泄功能相關,脾之升,在乎肝,胃之降,關乎膽。肝失疏泄,脾失轉輸,水濕內停,發(fā)為水腫宜用泄肝培土利水法[4];肝腎同源,為子母之臟,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腎水足則元氣充,肝之疏泄正常則氣機通暢而不滯,元氣布散有序,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年21期2010-07-27
- 淺談慢性胃炎從肝論治
則氣血逆亂,而使肝失疏泄調達之用。肝喜暢惡郁,暢則和,郁則病,肝氣舒則胃氣暢,郁則胃氣逆。④肝之經(jīng)絡從小腹上脅至章門再上期門,布脅肋間,乃肝之膜,從此入屬肝絡膽,挾胃貫膈,循喉嚨,胃之能消,是膽汁之化,膽汁又產(chǎn)生于肝。⑤胃居中州,屬陽明燥土,主受納,以降為順,胃之受納,須賴肝之正常疏泄升發(fā)。肝之疏泄,又需胃之通降和順,肝之于胃,一升一降,共同維持人體氣機調暢。肝胃在病理上的聯(lián)系肝氣疏泄失常,影響脾胃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為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氣壅而滯。二為疏泄中國民間療法 2010年9期2010-02-11
- 肝主疏泄與肝竇內皮功能關系探討*
竇內皮功能障礙是肝失疏泄絡病的關鍵靶點SEC是肝臟的第一道屏障,門脈系統(tǒng)帶來的、腸道吸收的各種物質(包括有毒或有害的物質)首先作用于SEC。通常窗孔結構及分布與該區(qū)域SEC功能有關。慢性肝病可使其表面的窗孔數(shù)逐漸減少或消失(失窗孔化),內皮下基膜逐漸形成,并發(fā)展為肝竇毛細血管化肝竇內皮功能障礙是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3.1 慢性乙型肝炎與肝竇內皮功能障礙肝血竇及狄氏腔是肝臟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也是嗜肝病毒進入血液后最易侵害及損傷的部位。慢性乙型肝炎時,其病毒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0年5期2010-02-11
- 肝風論治小兒咳喘機理探討
,影響至肝,致使肝失條達,失于疏泄。肝失疏泄和痰可互為因果關系,肝失疏泄可導致痰的生成,而痰停體內亦可導致肝失疏泄。因此,小兒咳喘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所致的發(fā)作性痰鳴氣喘疾患。因其病理因素以痰為主,故先賢普遍認為喘病夙根為“痰”。如朱丹溪云:“喘病專主于痰”,王肯堂謂喘病“以胸中多痰,結于喉間,與氣相搏,隨其呼吸呀呷于喉中作聲”,喻嘉言則強調“痰濁”致喘,痰濁生風[3],即是痰濁與肝風的關系。所以小兒咳喘病的中外醫(yī)療 2010年22期2010-02-10
- 淺述乳腺癌術后肺轉移中醫(yī)從肝脾論治
失健則痰從中生,肝失疏泄則氣血失暢,痰瘀互結而成隱核積證,積之漸大,氣血虧損,筋失榮養(yǎng),內潰深爛,而成乳巖。明王肯堂《證治準繩》[1]認為:“乳房陽明所經(jīng);乳頭厥陰所屬...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憂怒郁遏,時日累積,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shù)年后,方為瘡陷,名曰奶巖。”清吳謙《醫(yī)宗金鑒》[2]:“此證由肝、脾兩傷,氣郁凝結而成”。如此等等,諸家所言如出一轍。治療從調和肝脾自然順理成章。如明攻介賓提出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2009年6期2009-02-09
- 中醫(yī)辨證治療頑固性失眠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