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tǒng)文化的論述,使教育工作者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提升了一個新高度,也為我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來說,教師更應該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德。
關鍵詞:中職語文" 滲透" 傳統(tǒng)文化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給了我們無盡的教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tǒng)文化富有思想深度和歷史厚度的論述,把人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弟子規(guī)》可以發(fā)揚學生仁德為先、學貴有恒、從幼習禮等優(yōu)良傳統(tǒng);《三字經(jīng)》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謙虛謹慎等道德規(guī)范;《千字文》可以教給學生天文地理、歷史人倫等百科知識;《孫子兵法》更是古今中外商場博弈、戰(zhàn)場征伐的指導性經(jīng)典。
中職語文教育,確實應該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學生個人都大有裨益。
一、詩詞與愛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在《關雎》中,我們能感受到君子思戀窈窕淑女的情懷,在《蒹葭》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透過蘆葦蕩,我們能看到小伙上下追溯,隔河觀望的浪漫?!对娊?jīng)》告訴我們,愛情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學習過程中對異性產(chǎn)生的依賴中最美好的情感,是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到甜蜜,卻又能左右人們喜怒哀樂情感的復雜體驗??蓪τ趧倓傔M入青春期的中職學生來說,又該如何引導他們對待這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呢?
中職學生的年紀正是對愛情懵懂與憧憬的時期,恰當?shù)囊龑А⑦m時的告誡是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愛情觀必不可少的方法。視如洪水猛獸的做派肯定不能恰如其分地處理學生們的初嘗愛情的體驗。
曾有一次上班的路上,看到一對青年男女手拉著手走在我前面。我不由心里感嘆:應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古典詩文,這些經(jīng)典詩文會告訴這些學生什么是相愛,什么是相思,什么是忠貞,什么是不渝?!皟汕槿羰蔷瞄L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告訴他們愛需要等待;“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告訴他們愛要有共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备嬖V他們愛是要一生的相守而不是一時的沖動。教學《詩經(jīng)·邶風·靜女》一文時,在課堂上,我們設計出讓學生對“什么樣的愛情才是健康美好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同學們對愛情的理解多種多樣,各有精彩。不過,應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白愛情是相守更是責任,是美好更是堅貞。教學舒婷的《致橡樹》一文時,我設計讓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討論“為什么愛情中我們要追求平等?”平等的愛情是一種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愛情才是鮮活的,圓滿的,才是值得追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用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親身體驗到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舒婷這種清醒的不被世俗羈絆的理想愛情。作為教育者,面對愛情這個敏感區(qū)域沒必要去回避,反而可以把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唯美的詩詞教給他們,讓他們?nèi)フb讀,去欣賞,重要的是去領會。讓這些真的、美的、純的而又富含情感的文字告訴他們正確對待感情的觀念,學會如何來對待愛情,如何對待生活,如何對待他們的未來。
二、戲曲與意志
戲曲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梅蘭芳當年在莫斯科演出被西方人稱作“美侖美奐”,那身姿,那扮相,那唱腔不知傾倒了多少外國人。曾有一篇文章描述梅蘭芳為了讓自己的眼神顧盼生姿,到了晚年仍堅持每天轉(zhuǎn)眼球幾分鐘。川劇大師陳智林15歲時開始學習戲劇,但身體成長已經(jīng)定型,為了克服身體上的不足,他花了別人幾倍的時間,別人已經(jīng)睡覺時,他仍在練功房。“唱念做打”的每一種技藝都有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說到這一點,并不是要我們的學生現(xiàn)在去學戲曲,而是要他們了解中國戲曲的博大精深,知道戲曲呈現(xiàn)的不僅是光彩照人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種意志的體現(xiàn)。這與他們的“常立志”能否形成鮮明的對比?戲曲演員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不懈精神能否與他們的早上睡懶覺做對照?戲曲講究的唱念做打與他們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馬虎又能否相提并論?沒有比較就沒有提高,當你有了一個可以參照的事物來衡量自己時,你是不是會目標明確,更有動力呢?記得在學習《竇娥冤》選段時,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我們在網(wǎng)絡上查了很多資料,給學生開了一個專題:中國戲曲。在這個專題中,集中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的起源、發(fā)展、流派等等,重點讓學生明白絢爛的背后是怎樣的付出,付出是怎樣的一種意志在支撐。
我的一個學生,學期剛開始時情緒不對,想退學。我找他談天,他表示不想上學的原因其中一點是說話太快,別人聽不清楚,老是讓他重復,他很自卑。作為語文老師,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突出問題不是說話快而是吐字不清,且鼻音重。我給孩子講述梅蘭芳的故事,給他講我國戲劇名家是如何克服困難,艱苦訓練而成功。經(jīng)過一番的引導,他愿意繼續(xù)上學,并為自己確定了一個目標:說話讓別人能聽清楚,不要再重復!我告誡他這個目標定得是對的,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一定要有堅持的決心和意志。他答應了,也做到了有意識地主動練習。2022年,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我鼓勵他參加,他勇敢地報名并參賽,雖然沒有取得好名次,但他能夠勇敢地走出這一步,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這也與他堅持不懈地練習是分不開的。
三、音樂與情操
生存是前提,可如果人只是為了生存而活著不更可悲嗎?為什么學生在某個雕塑前也知道這是俞伯牙和鐘子期,知道高山流水?因為他們也被這個故事打動了,他們也懂得知音的分量,他們也渴望精神的契合。所以,在讓學生知道人為什么活著的同時還要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可以讓他們?nèi)虏恢馕丁V新氄Z文教材不管是《基礎模塊》還是《拓展模塊》都選擇編排了現(xiàn)代歌詞,讓學生和著文字韻律、音樂節(jié)拍而深情吟唱,這絕對是中職語文教材的用心編排。在音樂氛圍中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在音樂的熏陶中,加強其對文本的理解,讓旋律代替蒼白的說教,讓旋律直擊學生的靈魂?!耙魳?,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家冼星海曾如是說。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音樂的知識可謂浩如煙海,如果能有選擇、有計劃地向?qū)W生澆灌,便能陶冶他們的情操。
四、文藝與智慧
文人有“四藝”,即“彈琴、弈棋、書法、繪畫”。中職學生對語文教材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在初中階段幾乎被消磨殆盡。但他們對各種技能的探索欲望,各種技藝的學習興趣卻有增無減,所以每天課外活動的時間,舞蹈房、茶藝社、拳道館、籃球場、書法室、棋牌室……總是人滿為患。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中職學校有很多的機會與時間。中職生絕大多數(shù)是聰明的孩子,只是缺少恰當?shù)囊龑В鄙倭己玫牧晳T養(yǎng)成,進步的方向不夠明確。
所以文藝在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審美能力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蔽乃嚳梢宰寣W生更有靈氣,更有悟性,更有智慧,對事物更具有感知力。文藝是凈化心靈、提高文化品位與思想內(nèi)涵的傳統(tǒng)路徑。所以,我們在教學《棋王》一文前,查找了大量的關于中國象棋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象棋,了解棋盤上的博弈,了解棋盤上的智慧,了解弈棋人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人生哲學和特有的文化精神。
五、人物與人生觀
很多中職學生的校園生活沒有目標,或者是目標不夠明確,每日得過且過,更沒有能夠完成目標的動力。這其實和正確的人生觀的樹立不無關系。人生觀的核心是人生目的,也就是對人為什么活著這一問題的詮釋。人生觀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來體現(xiàn)的。部分中職學生,生活無目標,學習無動力,人生無理想,整日渾渾噩噩,一部手機即世界。矯正與教育他們是我們每位中職教師的責任。語文教師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來幫助這些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特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厚重的內(nèi)涵,這是值得探索的。回顧中國的歷史,朝代的更替,社會的進步,有很多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他們不是為了小我而活,為的是家是國是天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群、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才走到了今天。為治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不虛美、不隱惡”的西漢時史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南宋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岳飛;焚銷鴉片,抵御外辱的林則徐;“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不懼犧牲的女英雄劉胡蘭;樂于助人、大公無私的雷鋒;獻身科學,為祖國核武事業(yè)奮斗一生的鄧稼先;抗擊疫情,逆行一線的鐘南山……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應是我們最高的使命。而一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不正是最好的教材嗎?這也許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可想到它的深遠意義,我們依然責無旁貸!
六、漢字與哲學
漢字,是漢語言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集音形義于一體,是中華民族歷史教化傳承的載體,是中華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是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從上古時期傳承至今的文字,其蘊含著中華文化中博大的哲學思想。每一個漢字都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示,特別在傳播信息方面具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中職語文教學是不能忽略漢字與哲學思想的關系的。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上冊)》(第四版)第一單元,語文基礎知識與應用欄目就編排了《漢字的音形義》一節(jié)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識別漢字音形義之余,我們還要教會學生了解漢字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漢字中所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以及每一個漢字里潛在的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例如:“家”,《說文解字》中“家,居也。從宀?!蔽覀兛梢钥吹竭@個字的“宀”代表的是“房子”,下面的“豕”就是家畜“豬”,人有房子住,有家畜養(yǎng),這就是“家”。這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追求,一個安全溫暖的處所——“宀”,一個能滿足生活保障的事業(yè)——“豕”。再比如:“奮”,繁體為“奮”從“大”,從“隹”,從“田”?!蚌俊兵B也,這不就是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鳥振羽展翅在廣闊田野之上而為“奮”,奮斗就要振翅高飛。所以,從每一個漢字里我們都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漢字里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漢字的教育功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中國人講“道”,什么是“道”?從“辶”從“首”。道就是要多走(辶)多想(首),既要“實踐”又要“思考”。人總是會追名逐利,何為“利”?從“禾”從“刀”,要想逐利(禾)就要努力工作(刀),不能不勞而獲?!暗丁笔枪ぞ?,如果唯利是圖,那自然害人害己。人為“財”死,“財”從“貝”從“才”,要想有“財”必須有“才”,自身強大,財富自來。每日渾渾噩噩不思進取,何來財富?我們每個平凡的人皆為“俗”人,“俗”從“人”從“谷”,人食五谷即為“俗”,誰能不食人間煙火,誰能脫俗?“雅”,從“牙”從“佳”,想做“雅”人,先食五谷(牙),做好“俗”人,大“俗”方能大“雅”。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教育素材,也是我們?nèi)菀缀鲆暤淖顐ゴ蟮慕逃琛?/p>
幽蘭含香待清風。為了學生能成人成材,為了糾正一些人對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偏見,更為了我們學生將來學有所成,希望人們能更多地關注對中職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培養(yǎng),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對中職學生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的隊伍中來。
參考文獻:
[1]蘆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探討[J].學周刊,2023(34):2830.
[2]段石羽.漢字中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