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TEM教育理念與項目式活動的結合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二者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赟TEM理念開啟項目式活動,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實現(xiàn)對科學知識的深層次探究,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分析小學科學項目式活動開展的價值,探索項目式活動開展與評價的路徑,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以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STEM理念;小學科學;項目式活動;評價路徑
作者簡介:時維銳(1970—),男,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安國鎮(zhèn)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探究和實踐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要加強對探究和實踐活動的研究與指導,整合啟發(fā)式、探究式、項目式等各種教與學方式的基本要求,設計并實施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思維型探究與實踐。因此,探尋基于STEM理念的項目式活動開展與評價路徑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能彰顯科學學科探究與實踐的特性,驅使學生在“做中學”,積累實踐操作經驗,增強問題解決能力,進一步理解科學知識,建構完整的知識框架,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STEM理念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活動開展價值闡述
(一)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在STEM理念引領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通過設計具體項目的方式統(tǒng)整重難點,有助于學生掌握核心概念,提升學科素養(yǎng),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為了提升項目式學習的效果,教師要整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等領域的內容,優(yōu)化并完善項目設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事物或現(xiàn)象中所蘊含的原理、本質與規(guī)律[1]。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內化,在內化的基礎上遷移,在遷移的基礎上拓展,整體提升知識理解效度。
(二)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
STEM理念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與實踐,成為課程學習活動的主人,主動發(fā)現(xiàn)并探究問題,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學生經歷循環(huán)時,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融合運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等領域的知識,提升問題解決的效度[2]。這樣一來,學生也將擺脫以記憶、理解、應用為主的低階思維模態(tài),走向以評價、分析、創(chuàng)新為主的高階思維模態(tài)。
(三)促進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境地
以STEM理念為導向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更為科學、系統(tǒng)。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將有更多的自主權,這使他們更愿意參與解決問題,并在項目探究過程中根據合作情況,調整學習策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成為項目的主要推動者[3]。另一方面,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將協(xié)同完成項目任務,并針對一些有爭議的、開放性的項目展開更深入的探索,實現(xiàn)持續(xù)成長??傊?,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將讓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實現(xiàn)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
二、STEM理念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活動開展與評價路徑探究
(一)項目確定階段:深層次解讀教材,確定項目式活動主題
STEM理念引領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活動,應遵循“跨界融合”原則,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邊界,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等相關內容,提煉項目式活動主題,確定探究的重點與難點。教師要立足全局,深層次解讀教材內容,抓取課程探究的重點作為項目式活動主題設計的主要參考[4];之后,剖析STEM各元素,綜合考量項目式活動的操作重點,確定項目主題,驅使學生主動參與項目式探究活動。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課程為例,教師在教學“設計制作小車”兩節(jié)時,首先要深度分析這兩節(jié)內容的重點?!霸O計制作小車”重點在“設計”上,第一節(jié)是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給出的提示,先觀察一些小車模型,確定小車的基本框架,討論設計方案;第二節(jié)則是讓學生做好分工,根據設計圖制作小車后,進行測試并改進。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需要聚焦“小車及其運動”展開系統(tǒng)性研究,探究“如何以各種動力驅動小車”“小車為什么停止”“如何使小車運動得更快”等知識。因此,教師可以確定“設計并制作一輛有動力的小車”的項目主題,以“動力”為主要元素,引領學生探究小車的運動原理,完成系列項目任務。
這一項目主題將讓學生從探究“動力與小車運動之間的關系”到思考“如何設計并制作一輛有動力的小車”,使學生先從科學層面分析原理,再運用工程思維設計執(zhí)行程序,通過數(shù)學計算合理選擇,精益求精,最終完成項目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真正實現(xiàn)了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的綜合,達成了學習目標。
(二)項目驅動階段:融合STEM元素,創(chuàng)設項目式活動情境
項目式學習通常以情境為載體,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項目式活動融合了多領域、多模塊的知識,有一定復雜性與難度。因此,教師要在STEM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多維考量,設計系統(tǒng)的項目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與能動性[5]。
比如,教師聚焦“設計并制作一輛有動力的小車”這一項目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時,可以將各種汽車模型帶到課堂,并現(xiàn)場拆解汽車模型,讓學生觀察汽車模型的內部結構,鼓勵各小組據此繪制汽車模型圖紙,最后讓各小組派出代表,按照本組繪制的圖紙組裝小車。這一情境以實物教具為基礎,聯(lián)結了數(shù)學與工程元素,指引學生參與汽車模型的觀察、圖紙的繪制與小車的組裝等活動,能讓學生在特定情境的引領下探索知識,激發(fā)學生自行設計小車模型的興趣。
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直觀化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小車運動時的各種視頻,比如游樂園里運動的過山車、賽場上疾馳的賽車等。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放大或慢放它們在運動過程中平衡與剎車的細節(jié)。這一情境聯(lián)結了技術元素,能讓學生在了解小車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小車結構與運動之間的關系,明確小車模型的動力方式。
在項目驅動階段,這些情境與STEM各元素相聯(lián)結,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項目探究的重點與方向,并細化考量實踐項目的操作要點,積極主動完成項目學習。
(三)項目實施階段:融入STEM思維,設計項目式活動任務
在項目實施階段,教師應以驅動性問題為導向,設計具體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將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實踐操作任務,經歷有意義的項目探究過程,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及思維的延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STEM思維,促使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船的研究”這一單元為例,筆者基于對單元內容的解讀及對STEM各元素的考量,確定“制作一艘小船”的項目主題。依據主題,筆者明確驅動性問題“怎樣制作一艘小船?”并據此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每一個問題又對應具體的項目任務,驅使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STEM思維,提升任務探究的效果。具體如下。
問題一:船一開始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嗎?
筆者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呈現(xiàn)船舶的發(fā)展歷程,以“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的順序,為學生逐一呈現(xiàn)船舶的具體模態(tài)。學生在研究與分析資料的過程中,得出結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船的外形、結構、材料和動力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
問題二:船的載重量跟什么有關呢?
筆者指導學生結合科學知識,從材料、體積、結構與重物放置位置等方面分析船的載重量,必要時可展開科學實驗,聯(lián)系“浮力”的知識點,得出提高船載重量的方法,思考用不同材料造船的區(qū)別。
問題三:如果你們是造船工程師團隊,你們將怎樣在控制制作成本的基礎上,設計并制作一艘載重量達到200克、有自己的動力系統(tǒng)、能將貨物運送到目的地的小船呢?
筆者指導學生小組聚焦問題,積極合作,設計并制作一艘小船。首先,學生要明確船的造價,確定所需材料,如泡沫板、木板、電池、導線、小電動機等,得出初步的預算。其次,學生需要融合工程與數(shù)學等領域的知識,畫出設計圖,標注材料和結構,并從技術的角度討論設計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建立船的3D模型,標注結構數(shù)據。最后,學生要融合技術與工程等領域的知識,確定制作的步驟,準備好制作的材料與工具,分工合作,完成小船模型的制作。
問題四:通過測試,小船還可以怎樣改進?
在制作小船之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測試,看看小船是否達到要求。之后 ,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找到小船還可以優(yōu)化改進的地方,并再一次展開實踐操作,完善成果。
(四)項目升華階段:聯(lián)結STEM教育,搭建項目式評價平臺
在STEM理念指導下,教師要循著項目開展的過程搭建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項目成果等,讓評價與項目開展環(huán)節(jié)相銜接,以積極的評價語言精準反饋,發(fā)揮評價促教、促學的作用。
首先,評價要聚焦學生是否能依據項目主題正確搜集多領域知識,小組是否能聚焦項目主題初步確定項目探索的方向、是否能對所涉及的項目探究內容進行整理規(guī)劃等方面。比如,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設計并制作一輛有動力的小車”這一主題下單元知識內容的解讀及聯(lián)結STEM各元素討論項目探究方向的情況實施評價。
其次,要根據學生在特定項目情境引領下的學習興趣、學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比如,在“設計并制作一輛有動力的小車”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要依據不同情境下學生課程參與度等各項行為表現(xiàn)實施評價,聯(lián)結STEM元素分析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最后,要針對學生在項目活動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表現(xiàn)實施評價,并緊扣STEM元素,分析學生是否運用技術思維、工程思維、科學思維、數(shù)學思維等高效完成任務。比如,教師針對“制作一艘小船”這一主題項目活動實施評價時,在過程評價方面,要評估學生是否運用科學與工程思維完成制作小船前的信息搜集、分析與研討工作,是否運用STEM思維完成小船模型的設計并依據模型制作小船等工作;在結果評價方面,要聚焦學生此次項目探究中生成的作品,從是否按照設計圖制作、載重量是否合格、船是否具有穩(wěn)定性、成本控制是否得當,以及分工合作、匯報展示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教師將全面掌握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運用STEM思維的具體情況,以作為下一次項目活動設計的參考依據,讓整個項目活動趨于完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基于STEM理念,優(yōu)化項目式活動開展與評價路徑,將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逐步走向深度學習,經歷有意義的課程學習活動。為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從項目確定、項目驅動、項目實施及項目升華四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緊扣STEM理念,讓學生在體系化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深化對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chuàng),從而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陳佩荷.STEM教育理念助力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開展[J].小學生(上旬刊),2023(12):97-99.
周欣.STEM模式下的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摭談[J].名師在線,2023(26):29-31.
周宸羽.STEAM理念下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程項目式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3.
郭瑞璇.基于STEM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張楚玥.基于Ardnino的小學“智慧種植”項目式學習活動實踐探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