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新課標課程理念出發(fā),以小學五年小足球教學為例,從大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流程、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小足球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路,并從教師觀念、場地器材方面提出了具體保障措施,充分關注了足球運動項目特征,體現了足球運動項目大單元教學設計特點及育人價值。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小足球;核心素養(yǎng);大單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5-0066-04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而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并提出了要設計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所學項目的運動技能,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基于以上思路,本文主要從大單元教學視角探討小學五年級小足球的大單元教學設計。
一、小學足球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教學目標知識化,難以落實核心素養(yǎng)
足球傳統(tǒng)教學更加關注以教材為中心的知能目標,目標定位不夠高位,沒有關注足球項目運動的本質,缺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素養(yǎng)目標的引領,特別是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比較欠缺。從而導致了學生學過足球,但依然不會踢足球的現象,學生的運動能力、技戰(zhàn)術的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二)教學內容碎片化,難以形成結構化整體觀念
傳統(tǒng)足球教學內容多以單一技能教學為主,如足球的運球、傳接球等,缺乏知識技能的相互融合與運用,從而導致單元教學內容“孤”“窄”“淺”“細”,學生對足球項目的整體認識不充分,最終導致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理解不深入、不系統(tǒng),知識技能不會運用。
(三)教學過程淺層化,難以實現知識遷移運用
課堂教學不僅為了讓學生掌握具體知識,更是培養(yǎng)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傳統(tǒng)足球教學更加重視教師教,學生訓練式的學練,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在課堂教學缺乏深度的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學習過程枯燥,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運用知能解決生活中實際的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難以遷移。
(四)教學評價表面化,難以實現“教、學、評”的統(tǒng)一
評價是單元教學的診斷,是促進教學的實效重要因素。傳統(tǒng)足球教學評價更加關注總結性評價,關注學生單一知識技能的考核,存在著低通路遷移的評價現象,即“學什么練什么考什么”,考核內容單一,缺乏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性評價。
二、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一)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目標
大單元教學學習目標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因此,要堅持核心素養(yǎng)導向,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來制定,筆者根據足球運動項目特征,結合新課標足球項目水平三核心素養(yǎng)要求,以相應水平階段項目學業(yè)要求為指導依據,制定了以下目標。
運動能力:通過本單元的學練能夠描述并掌握行進間腳背內外側推撥球、腳背正面?zhèn)鹘忧蛏溟T的基本要領,了解足球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與文化;在對抗練習中能夠運動運+傳+射門等組合動作和簡單的足球傳切配合;增強學生的體能。
健康行為:通過本單元的學練,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足球比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在學練比賽中,調控情緒,并掌握簡單、常見的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體育品德:在學練比賽中,遵守比賽規(guī)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表現出不怕困難、勇敢拼搏、自尊自信、關注同伴、團結隊友、履行職責的精神,正確看待比賽中的合理碰撞,建立良好的勝負觀。
(二)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內容
素養(yǎng)目標是結構化目標的重要體現形式,結構化目標引領結構化教學內容,水平階段結構化教學內容統(tǒng)領年段的教學內容?;诤诵乃仞B(yǎng)目標和水平階段足球項目要求,筆者堅持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原則,選取行進間腳背內外側推撥球、腳背正面外側傳球、運球射門等基本技能及組合動作為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的教學內容,并根據浙江省技術、體能、運動三維度構建單元教學計劃理念,將基礎知識與技能組合、技戰(zhàn)術運用、展示或比賽按照技術維度、體能維度和運用維度進行劃分,對技術、體能、運用進行課時的劃分,具體如表1。
(三)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模式
1.多維度系統(tǒng)性的“學”
根據足球運動項目的特征,筆者將大單元教學以“賽季”為主線,將大單元劃分為練習期、季前期和比賽期。不同階段學習的內容各有側重,充分體現多維度、系統(tǒng)性的學練。即堅持以“比賽需求”為導向,從比賽的縱向角度出發(fā),首先,以足球運動技術為主線,對足球發(fā)球、運、傳、射門系統(tǒng)性結構化的技術動作進行學習;其次,基于單一技術動作,通過組合和簡單的技戰(zhàn)術,對足球練習的方法進行學習;最后,基于技術動作與方法的遷移,通過游戲和比賽,對足球整體性的運動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從比賽橫向的角度出發(fā),以人物角色和比賽需求為主線,學習如何打造團隊,團隊如何分工;比賽中的角色都有哪些,如前鋒、后衛(wèi)、守門員等,其職責如何定位等;同時,在比賽中需要哪些角色來維護比賽順利開展,如裁判員、記錄員、教練員等;另外,場地的大小、比賽的規(guī)則、基本裁判方法、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體育拼搏的精神、正確的勝負觀念等都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與融入。
2.有層次情境化的“練”
運動教育模式提倡通過角色扮演、固定分組等手段,結合合作學習和伙伴學習等教學方法,為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提供真實、豐富的運動體驗的教育模式。如何為不同學生提供真實性的練習體驗,筆者提出有層次情境化的練習,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方面,體現在單元架構的層次,筆者根據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進行整體架構,由技術維度到組合體能練習維度再到游戲比賽運用維度,逐漸遞減,層層深入;第二方面,體現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層次,筆者提出“教材三個一”教學模式,即先進行單一的身體練習,再圍繞著單一身體練習進行組合練習,最后是單一身體練習、組合練習在比賽和游戲中運用練習;第三方面,體現在組角色定位的層次,通過固定分組為主要手段和組織形式,在練習中根據學生運動能力水平,以角色分配為指導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角色分層練習。
同時,在不同層次中的學練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堅持運動技術在比賽中如何應用的思想,將技術動作融于比賽的情境中進行學練。在“練”的內容上,除了關注技術的指導,更加關注練習方法遷移,即練習的內容與方法如何在比賽中進行運用。在“練”的過程中,堅持小組練習的形式,通過在結構化、整體性的學練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學練,堅持任務導向和問題導向,激發(fā)小組練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在“練”的形式上,始終堅持組合練習、游戲和比賽為主,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性的比賽情境,在復雜的比賽情境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綜合性能力化的“賽”
賽季、學習聯(lián)盟、正式比賽、高潮事件、記錄保存和慶?;顒邮沁\動教育模式的六大特征,也是實現運動教學模式目標的重要載體,因此,筆者結合六大特征,提出了綜合性能力化“賽”。
綜合性主要體現在“賽”的設計過程上,堅持以足球文化和體育品德為主線,倡導學生在復雜的情境中解決真實性的問題,關注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賽”的設計上,筆者非常注重團隊的打造,注重團隊文化的建設,如團隊的口號、比賽的服裝及號碼等;注重團隊角色的分配,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進行隊員職責的定位,始終以團隊的形式和集體主義為主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比賽,提倡課課有比賽,最后有賽季,季后有高潮活動。在“賽”的過程中,筆者高度重視“賽”的文化,做到比賽開始有儀式、過程中關注比賽規(guī)則,關注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以及角色的執(zhí)行力等,最后有慶祝活動。使學生在正規(guī)的比賽中,提升應急、解決問題等能力。同時,通過觀賞與評價師,提高學生對足球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4.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流程
根據足球運動項目的特征,筆者結合浙江省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根據運動教育模式的賽季階段的劃分,將本單元大體分為賽季備賽階段和賽季參與階段兩大部分;賽季備賽階段主要指向技術維度、體能維度,賽季參與階段屬于運用維度。具體大單元教學課時分配如表2。
5.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評價
大單元教學評價要充分指向核心素養(yǎng),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出了三大素養(yǎng)10個維度,為大單元評價內容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基于大單元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大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確定的,根據足球項目特質和內容要求,大單元評價的內容應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出發(fā)進行思考和確定。
根據內容標準特點,選擇評價方式:不同的素養(yǎng)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選擇適宜的評價方式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具體的素養(yǎng)維度、學生實際情況,綜合選擇測試法、清單式評價、觀察評價、展示或比賽評價、口頭評價等評價方式。例如,基于足球技術水平,單元設計了擲界外球+行進間腳背內、外側推撥球繞桿+腳背正面?zhèn)髑?移動中接球射的測試。同時,根據具體大單元的具體教學內容和項目特征,通過創(chuàng)設復雜的情境比賽,使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通過觀察法和考核法,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
根據內容評價方式,確定評價主體:不同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各有側重,要改變以往“唯教師評”的現象,堅持以體育教師為主,鼓勵學生、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表3)。
三、小學五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的保障措施
(一)實踐帶動:保障體育教師實踐意識的轉變
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堅持素養(yǎng)導向,堅持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轉變。堅持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方法問題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學評價精準化。教師的角色要從以“教”為主向以“導”為主轉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規(guī)范具體可操作性的模式與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二)場器保障:保障小足球大單元的組織開展
第一,學校及體育組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場地和器材進行有效的劃分,保障足球大單元教學實施;第二,教師要合理利用場地與器材,開展有效的教學,如標志盤的使用,既可以作為組織的點位,也可以作為繞桿的標志點。第三,要充分建立足球課器材的使用常規(guī),規(guī)范器材的管理與使用。
(三)運動負荷:保障小足球大單元的運動強度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墻面、九宮格背景,提高練習密度;在體能練習中,可以充分利用足球場地的線,開展折返跑、線路跑等,可以利用球門發(fā)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利用足球發(fā)展學生投擲及腰腹力量等;在回家練習中,可以利用礦泉水瓶開展足球繞桿技術的練習,開展足球保齡球,并充分利用社區(qū)的足球場地,開展足球比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