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耐久跑訓練,能夠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體能,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全面提升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等機體工作能力,促進身體素質的均衡發(fā)展。教學中要通過以下策略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學效率:引導掌握技術,降低體力消耗;開展針對訓練,調動學習熱情;趣化訓練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控制訓練節(jié)奏,培養(yǎng)速度感覺。
【關鍵詞】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效率
耐久跑是一項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也是一項重要的體育中考內容。單從學生當前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他們尚未形成足夠的耐力,在長跑測試中表現(xiàn)遜色。事實上,通過耐久跑訓練,能夠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體能,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全面提升其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等機體工作能力,促進身體素質的均衡發(fā)展。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耐力,不能簡單地依靠練習量的累積,而是需要科學的訓練方法,引領學生在把握一定規(guī)律的前提下再結合必要的訓練才能最終形成耐力。對此,本文將立足于我校體育教學現(xiàn)實,針對耐久跑項目展開科學分析,探索可行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健身意識,有效提高其耐力與體育測試的成績,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一、初中生耐久跑常見的問題剖析
相較于七八十年代的學生而言,現(xiàn)在的學生很少有經常性參與體力勞動的機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學生的惰性,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人的體力與耐力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是很難完成體育課程中的耐久跑項目的。現(xiàn)在的學生正是因為缺少鍛煉的機會,在進行耐久跑的體能測試時很難堅持跑完全程,甚至有學生在半程就出現(xiàn)了嘔吐倒地的情況。有部分教師可能納悶:耐久跑不就是距離較長的跑步嗎?學生為何堅持不下來?從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耐久跑的過程不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教師所選擇的訓練方法也容易令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是抵觸情緒。目前,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訓練耐久跑時,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主觀原因
不少學生對于耐久跑這個訓練項目本身存在認識偏差,由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鍛煉,需要運動時,容易感到疲憊,因而產生對跑步的抗拒心理。有一部學生則是認為體育只不過是副科,對自己的升學沒多大用處,把文化課成績提高上去才是關鍵。對此,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辦法調整學生心態(tài),通過趣味性的訓練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耐久跑。
2.客觀問題
就是教師群體,也存在對體育課的偏見,認為體育課是副科,不如文化考試科目重要。在部分體育教師的固有觀點中,體育作為中考考試科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來強化學生的耐久跑能力。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不可避免地陷入機械式訓練的泥潭,教學效果不佳。
綜合上述兩點來看,目前耐久跑訓練難見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興趣。對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及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安排教學。
二、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學效率的策略
提高學生耐久跑成績的方法眾多,其共通點在于—訓練。這也意味著,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耐久跑教學時,一方面需要增添訓練的趣味性,以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需要將訓練與科學的理論方法相結合,引領學生從主觀上認識到開展耐久跑相關訓練的現(xiàn)實意義,正視訓練。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堅持實踐性原則,無論采取哪一種教學策略或方法,都要保證不脫離教學實際;其次,要堅持可行性原則,保證所采取的教學策略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得到運用;再者,要把握好有效性原則,保證所采取的訓練方式能夠切實解決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難點;最后,還需要把握好同步性原則,以提高教學效果為教學實踐的目的。
1.引導掌握技術,降低體力消耗
絕大部分初中生在練習耐久跑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理解偏差,進而影響學生的耐久跑訓練效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糾正這些錯誤的認知。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營造耐久跑練習機會,并且在組織學生練習的同時指導學生調整呼吸,通過加大呼氣力度、降低呼吸次數(shù)來調整身體狀態(tài),將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身體變化節(jié)奏之上,舒緩因激烈運動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面對部分學生在耐久跑過程中體力分配不均,前期健步如飛、后期散步走的情況,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體力分配,幫助學生提高耐久跑的訓練效果。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從現(xiàn)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狀況來看,其心肺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無氧代謝供應能力尚且不強,這些都對耐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當采取科學有效的辦法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耐力練習。在學生正式開啟耐力訓練前,教師要將訓練目的和優(yōu)勢明確告知學生,并提供必要的技巧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起耐力跑的自信。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基本動作時,除了要注意指導方法的使用,還要給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邊觀察邊模仿,方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學生進行自主練習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同學完成某一項任務后開始產生畏懼心理,或是心生懈怠,教師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鼓勵學生,重新點燃學生的訓練熱情。
2.開展針對訓練,調動學習熱情
每個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其身體上的差異在所難免。如果教師不能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容易影響教學質量,消磨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甚至會讓部分學生在耐久跑練習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練習時,首先做好分層。如何進行分層呢?要求體育教師提前對班級學生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學生是否對耐久跑感興趣,是否有長跑經歷,是否能夠完成長距離跑步等?;趯W生的了解,再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如此才能夠施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擁有不同耐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開展分層教學,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耐力水平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采取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評判學生的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緩解其心理負擔。如此,課堂中才能營造出積極的訓練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提高耐久跑訓練的質量。
學生在耐久跑訓練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抗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心理作用的影響。要完成耐久跑訓練,學生的身體需要長時間進行持續(xù)性的運動,這種運動項目極其考驗學生的體能。在長跑過程中,學生的體能會逐漸達到峰值,此時,便會從心理上給學生造成壓力。因生理極限給學生身體帶來的不適,會讓學生對運動產生畏懼,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負擔,鼓勵和幫助學生,很容易增加學生的練習負擔。對此,教師需要借助趣味性手段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比如針對一些比較愛美或是對自己身材較為關注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講解耐力跑的優(yōu)點,讓他們認識到通過長跑能夠消耗身體脂肪、有助于骨骼生長,進而激勵他們努力訓練,發(fā)自內心地接受耐久跑的訓練。
3.趣化訓練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部分學生尚未認識到耐久跑對自身長遠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會產生對耐久跑的畏懼或厭煩心理。認識到這一點后,教師可以追溯該項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再結合部分生理學知識,引領學生認識到這項運動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和最終目的,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起對耐久跑的好感度,能夠自主加入到該運動之中。一般來說,人的情感成分決定著行為傾向,因此,教師有必要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耐久跑,幫助學生樹立起不怕苦、不怕累的意識,能夠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品質。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耐力,提高學生在耐久跑項目上的成績,教師需要在耐力訓練過程中增加趣味性元素。首先,在課前測驗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做好趣味性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更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教師在正式開展耐力訓練前,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熱身運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也是幫助教師摸清教學情況,為后續(xù)的訓練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氛圍感染學生,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其次,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以問題為誘導,結合心理暗示來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中長跑訓練時,會先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感受和認識長跑,了解中長跑的規(guī)范性動作,隨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練習。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發(fā)揮好指導職責,及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進行反思。當學生基本掌握了跑步技巧,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訓練情況與自己進行對照,進而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渙散,既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有助于促進思維分析能力的提升,達成“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4.控制訓練節(jié)奏,培養(yǎng)速度感覺
影響學生耐久跑成績的因素主要有跑步速度、動作的規(guī)范性等,為了有效提高跑步成績,教師在開展相關訓練時,通常會對學生的速度提出要求。在體育課上,常??梢钥吹浇處熌弥氡?,將學生的跑步速度一一記錄,幫助學生形成速度感。在學生完成一項運動任務后,有條件的教師還會讓學生自測心率,方便學生對自己的運動負荷情況有較為清晰的了解。此外,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成績,教師還會為學生講解如何控制自身的身體負荷,如何在長距離跑步中合理分配體能等知識。
除了上述幾個對策外,要提高耐久跑練習的有效性必須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鍛煉方法與恢復保養(yǎng)的方法,如此學生才能夠少走彎路,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練習,增強體能,進而有效提高耐久跑的成績。自中考改革以來,耐久跑成為了中考的考試項目之一,教師與學生必須要學會正視該項目的教與學。于教師而言,要做好意識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這一運動項目,利用趣味性元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中長跑習慣。
綜上所述,學生耐久跑成績的提升本質上離不開體能提升??梢哉f,訓練是學生提高耐久跑成績不可避免的重要渠道。為了平衡好學生體能方面的不足與練習心理負擔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從興趣著手,通過增添訓練的趣味性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形式豐富的訓練過程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積極參與訓練,不斷增強體能,最后實現(xiàn)耐力的提升,提高耐久跑成績。
【參考文獻】
[1]陸偉.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體育教學實踐與反思—以初中體育耐久跑為例[J].體育視野,2023(20).
[2]陳芳.優(yōu)化初中生耐久跑教學方法的有效策略[J].體育風尚,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