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級管理;學風建設;班級日志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08-0055-03
【作者簡介】何歡蘭,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揚州,225009)教師,揚州市特級班主任,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一個班級的學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鑄造班級精神”是學風建設的內核,班主任通過日常管理在班級內部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發(fā)揮集體教育的功能;“建設班級文化”是學風建設的外化,班主任帶領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營造學習氛圍;“創(chuàng)建學習小組”是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
一、形成正確輿論導向,發(fā)揮集體教育功能
班級輿論關系著班級的發(fā)展方向,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之發(fā)揮集體教育的功能,能讓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多年來,我一直用《班級日志》作為班級輿論的主陣地,通過鑄造班級精神來達到集體教育的功能。
我選擇首先由值日班長負責班級每天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導他們記錄《班級日志》。一是確定記錄的內容,《班級日志》用來記錄班級中讓人感動的事情,記錄班級中美好的感情,對生活現(xiàn)象要有深入思考,對《班級日志》的定位應是“記錄美好,傳遞正能量”。二是確定記錄的藝術性要求,選取的角度、選擇的內容、記錄的手法都要用心取舍,最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寫作的要求接近語文隨筆。有了這樣的要求,學生會慎重對待班級日志,用心書寫。
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起始階段,我要求值日班長每天將寫好的日志交給我批閱,我在每一篇日志后面寫上評語。
比如,對于學習困難大、學習有壓力的值日班長,我這樣安慰:“忍無可忍的時候,再忍一次,你可能就戰(zhàn)勝了自己。”對于不夠自信的值日班長,我這樣鼓勵:“焦慮源于對自己的懷疑,放下雜念,專心致志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你會找到自信?!?/p>
連續(xù)幾周之后,他們寫得有模有樣了,我再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全班,讓全班同學輪流寫日志,要求每個學生在放學前將日志交給我批閱,在放學時我對學生寫的內容略作評點。
全班輪完一次之后,我慢慢放手。學生寫的日志不一定需要我親自批閱,批閱的任務交給值日班長,一個值日班長負責一周,每周一晨會時值日班長對一周的《班級日志》進行點評、分享。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并非完全不管,而要不定時地翻閱、抽查。一段時間之后,每一篇日志后面可以留一兩頁空白,讓學生自由批閱,一位學生寫,幾位學生評,讓《班級日志》成為班級情況交流的陣地,成為班級活動出謀劃策的平臺。
二、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發(fā)揮文化建設作用
在一個富有濃厚學習氛圍的班級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風氣。進入高三之后,我看到班級學生還未完全進入學習狀態(tài),于是積極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圍繞“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的主題,就如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召開了班委會。
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包括黑板報和教室的四面墻,班委自行分工,領了各自的任務,但我覺得還有要補充的,就順勢問班委:“剛才同學們提到的目標墻、學習經驗分享墻、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墻、成績趨勢圖等對于營造積極上進、努力學習的氛圍都很好,很實用。但是班級文化還要做出特色來,大家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班長發(fā)言:“進入高三之后,我感覺同學們很明顯地重理輕文(我?guī)У氖抢砜瓢啵目茖W習被忽視了,有的同學甚至在雙語課堂上做理科作業(yè)。我覺得,我們需要打造重視雙語學習的環(huán)境?!?/p>
的確,班長說得有道理。那么,如何打造這樣的學習氛圍,我讓班委各抒己見。
有同學說:“我建議,利用我們班級的外墻,打造一條雙語走廊。里面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介紹,還有往屆學長進行雙語學習的經驗分享?!?/p>
有同學說:“我建議,每天早讀課最后五分鐘,結合雙語閱讀,分享一篇美文。這樣既能讓大家重視雙語學習,還能提供具體的學習方法?!?/p>
還有同學說:“我們朝南的兩面窗戶有陽光直射,我建議把用來遮擋陽光的兩塊板做成移動的文化墻,印上名言名句,既實用又美觀?!?/p>
我采納了班委的建議,打造了一條獨特的文化長廊,做了兩塊移動的遮光板,這些布置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雙語的熏陶。
三、組建互助學習小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進入高三后,為了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也為了使其更加高效地學習,我著重打造學習共同體。
我召集課代表們開會:“同學們,我們從高二開始就組建了學習小組,現(xiàn)在進入高三,我們延續(xù)之前的做法,但是學習小組的運營模式需要升級。”同學們瞪大眼睛看我。我接著說:“以前,學習小組的活動內容以討論難題為主,大家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經過一年的實踐,同學們中已經有了各科的學習領袖,我想讓領袖們發(fā)揮特長,為班級服務?!贝蠹乙苫蟮乜粗?,問道:“他們已經為我們解答了很多疑惑,還要怎樣發(fā)揮特長?”
“舉個例子,顏同學是語文課代表,她上次在作文課中分享了自己的寫作經驗,說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閱讀積累。但是,她還沒有告訴我們,她有哪些閱讀經驗,閱讀與寫作之間有怎樣的關聯(lián)。我們是否需要請她開個講座?”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若有所思的樣子,我就布置語文課代表上了一節(jié)課。顏同學在我的指導下精心備課,課上得很成功,大家拓展了閱讀面,也明白了語文素養(yǎng)與閱讀寫作的關系。
這節(jié)課之后,我再次召集課代表們開會,讓他們各抒己見,說說本學科有哪些特長生,哪些同學有能力給組內的同學上課。每個課代表像獻寶一樣地把“寶藏男孩”“寶藏女孩”選了出來。我請他們先填申報表,再寫課時計劃,然后安排特長生給大家上課。特長生集體備課,再用自習課的時間給大家上課,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特長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帶動了學習小組的集體研討,讓深度學習在課堂內外發(fā)生。
一位學生這樣說道:“這學期,我作為組員參加了應同學和劉同學領導的數學學習小組。兩位同學每周都很認真地為我們精心準備了一套試卷,通過這些練習,我們保持了數學思維的活躍,能力有了提高。非常感謝兩位同學與我們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與解題技巧,并負責任地確保每一個同學都聽懂了每一道題。他們的技巧絕大多數來自于他們平日的積累,十分實用且有效。希望以后這樣的培訓能繼續(xù)進行下去,成為課堂的有機補充?!?/p>
這樣的學習小組活動為班級營造了濃郁的學習氛圍,班級里時時處處可見學生在一起研討的畫面,既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又做到了資源共享,還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