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梅
【摘要】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這就是所謂的生本課堂。地理高效課堂要遵循人地協(xié)調觀、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那么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需要從“主導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耙龑д摺钡慕巧?,對傳統(tǒng)授課方法做出有力的改革,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氣氛,促使初中生積極自學,主動探究理論內容,迅速完善知識體系,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技能向著更高層次成長。隨著初中生掌握課堂主導權,這樣就能夠逐漸建立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積累了大量知識和經驗,以更高的學習層次開始新一輪學習旅程,最終初中生會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立意和能力立意?;诖?,下文就圍繞“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展開論述,希望可以予以教育者們一定啟發(fā)。
【關鍵詞】“雙減”? 初中地理? 生本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2-0166-03
一、引言
在初中時期,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內容,初中地理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成效,在“雙減”背景下培育出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則應當選擇一種更加有效且合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并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實現(xiàn)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目標。所以,在構建高效生本課堂授課模式時,教師首要任務是深入理解這個概念,然后依據(jù)初中生各自的心理特征來設置教學方案。這樣一來,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能夠顯著提升課程的教學水平。
二、“雙減”簡介及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影響
在最近這些年,實施“雙減”旨在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和考試負擔,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在地理教學領域,這一政策產生了顯著影響,首先是對地理課程的內容和構架進行了調整,整合資源,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以便讓初中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參與他們感興趣的課程和活動。其次,教學策略和工具也在發(fā)展,教師越來越傾向于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實際操作教學及多媒體教學等途徑,目的是強化初中生的能動性并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技巧[1]。同時,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有所轉變,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同學們學習和興致培育的導師,增強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最后,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也更加重視同學們的全面成長,以助力他們成為全方位的人才,使之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團隊協(xié)作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偟膩碚f,“雙減”為初中地理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需要適應其需求,繼而推動初中生成為具備實踐技能的杰出人才。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價值
高效生本課堂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以課本為出發(fā)點,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高效生本課堂是一種新穎的授課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導位置,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也彌補了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不足,改變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領的教學方法,注重的是教學有效性,關鍵在于提升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強化知識的延伸和運用。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會關注并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挖掘他們的潛力[2]。此外,初中生也會在教師的引領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以便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自我能力。在構建高效生本課堂時,教師還會注重人本主義,換句話說,在執(zhí)行教育任務時,教師會摒棄舊有的教育觀,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手段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忱和自發(fā)意識,以此來指引他們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隨著地理教師主動地發(fā)揮其導向和輔助的功能,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科學地設置教學方案,并在授課過程中實施生本觀念,在尊重初中生個性特質的基礎上,采用多樣化指導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樣就會以創(chuàng)新的視角和探索的思維滿足初中生全面需求。
四、“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措施
(一)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設置課堂懸念
實際上地理科目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雖然地理教育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初中生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和剖析涉及到的地理知識點,仍然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在授課方法上進行革新,讓初中生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來打造一個高效生本課堂。具體而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建“懸念”情境,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打造以學生主導的課堂。實際上在新教學大綱的引領下,為了滿足初中生全面成長的需求,地理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采用全新教學手段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比如用歌詞、文化景觀、旅游、視頻等方式引入課堂并層層推進,在課堂中運用大量的地理工具——地圖,進行圖文轉換,讓每一幅地圖都能與學生對話。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制作相關的電子課件,將一些難以用口頭表達的地理內容通過新媒體視頻展示給大家并設置一些懸念,這不僅能讓初中生對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擴展他們的知識面,推動他們的全面成長[3]。通過這種情境教學法,讓初中生深入到知識的海洋中,激發(fā)出思考能力,深入體驗地理課程內涵,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致。例如,教授初中地理魯教版大洋的變化相關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視頻,讓大家認識到地球上的珠穆朗瑪峰曾經是一片海洋。然后教師提問:“這種變化的根源是什么?它對所有生命的影響是什么?”同學們此時會積極思考并進行討論,有的同學說道:“海洋和陸地的變化是由于地殼的移動,海洋的升高和降低而引起的?!绷硪粋€同學表示:“這是因為地殼內部的板塊受到壓縮,導致地表升高,形成了一座山?!倍處煈斶m時地激勵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錯誤觀點做出指正。在這樣的情境中,通過觀看視頻和開展討論,初中生可以完成高效的思考,提煉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從而構建出高效生本課堂。
(二)開展小組探究,培育綜合思維
地理在初中時期是十分關鍵的科目,對初中生科學思維的提升有著深遠影響,在實現(xiàn)綜合思維素質培育目標時,教師應當注重地理科目的探索性質,積極引領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通過開放的課題讓各組深度研究地理課程內容,分析地理現(xiàn)象,幫助他們形成批判性、深度性、系統(tǒng)性的思考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思維素質,確保在“雙減”背景下創(chuàng)建出真正的高效生本課堂。例如,教授魯教版初中地理“氣溫和降水”這部分內容期間,地球表面最常見的地理元素之一就是氣溫和降水,這也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4]。自古以來,人們就依賴氣候來進行農業(yè)活動,組織生產和勞動。那么氣溫和降水這樣的氣候特征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呢?教師可以將“降水量影響”作為小組探究的課題,然后引領同學們對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個城市的年降水量展開研究,并嘗試用柱狀圖來描繪降水規(guī)律。接著,結合這些降水量的不同,去探索在不同降水量時期,每個地方的人們生活或勞動方式是否有所改變,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是否具有特色等。最后在小組探究結束后,教師需要指引各組創(chuàng)作一份分析報告,并適當概括降雨量對農作物和社會生活等的影響。通過這種協(xié)作性的探究活動,初中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溝通,試圖提出假設并積極進行驗證,從而有效地培育思維素質,使他們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和現(xiàn)象,深入理解生活與環(huán)境的關系,最終建立良好的地理思維。
(三)真正了解學生,組織有效教學
隨著教師對班級學生有足夠深入的理解,這樣才能有效地構建高效生本課堂,以達到教育目標并順利完成教育任務。所以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首要的任務是關注并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要多多鼓勵學生,關注每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表現(xiàn)的機會,并大膽展示自己。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特性和身心狀況來組織具體教學形式和內容,可以采用一些層次分明、富有創(chuàng)新的手段,讓同學們感到新穎,繼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致和探索欲望,為高效生本課堂的建設形成良好基礎[5]。例如,教授魯教版初中地理“世界氣候”這部分內容期間,首先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初中生的特性,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組織課堂授課。接下來,為了讓初中生掌握相關氣候地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板畫氣候簡圖來讓學生認識世界的各種氣候類型,并能通過畫簡圖讓學生自己總結各種氣候特點,教師還可以提供更多圖片,以幫助他們更直觀地理解氣候變化。具體而言,利用圖片展示廣東冬季氣候的溫暖以及黑龍江的雪花飄灑,同時提出問題:“為何我國南北景色會有如此大的不同?答案是什么?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這種氣候的差異現(xiàn)象呢?”在此期間,還要重點解釋氣溫和降雨量這兩個主要的氣候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初中生特性的前提下,構建高效生本課堂教學模式。
(四)綜合課程主題,引導自主學習
圍繞課程綜合主題設置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激發(fā)初中生的內在積極性,這是“雙減”對初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引領初中生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內容[6]。然而,仍有一些教師對“雙減”的理解存在誤區(qū),他們過于固執(zhí)地認為只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育任務,就能讓學生在其他時間自由游玩。這種錯誤教育觀念不僅削弱了初中生的積極性,也加劇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因此教師需要對授課方法做出改良和提升,在滿足“雙減”需求的同時,推動初中生自主學習。以魯教版初中地理“南北氣溫”的差異為例,教師需要帶領大家復習已有知識,并積極搜集各類信息,將所有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整合。通過總結和分類等多種方法,促使初中生自主創(chuàng)建南北氣溫變化的趨勢表并仔細觀察,從而對上述信息有深入理解,實現(xiàn)教學成效和品質的提升。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初中生的主導位置不僅能夠得到體現(xiàn),還能提升他們的地理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減少他們原有的課業(yè)壓力,提升實際學習成果,實現(xiàn)地理素養(yǎng)的培育。因此,教師需要將所有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圍繞課程主題對授課方法做出優(yōu)化,突出地理課程的趣味性,悄然提升初中生自主學習意識,確保高效生本課堂的作用。
(五)注重實踐活動,強化動手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具有極高的實踐運用價值,同時也被視為衡量事物真?zhèn)蔚囊环N依據(jù)。所以在“雙減”背景下的地理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地指引初中生提升實踐動手技能,即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在開展地理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大家進行實際操作活動,以此來培育他們的實踐技能。例如,教授魯教版初中地理“氣候”這部分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野外觀察當?shù)氐臍夂蛱卣?,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大家展示當?shù)氐臍夂蛱匦訹7]。比如,當教師討論我國南方地域時,則可以利用電教設施向大家展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性,然后讓初中生動手制作對比圖,對比我國各地方的氣候有哪些不同點和相似之處,同時也促使他們可以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更深入的理解。這樣,在開展初中地理教育時,主動指引初中生進行操作和實踐,能夠讓他們投入到課堂之中,既可以增強初中生對于地理的了解,也可以培育他們的實踐技能。
五、結束語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持續(xù)革新和進步,教育領域整體呈現(xiàn)出繁榮的趨勢,特別是隨著“雙減”的提出,初中地理教師為了適應當前教育要求,讓初中生在新課程標準下更迅速、更穩(wěn)固地掌握地理課程內容,則需要持續(xù)優(yōu)化授課方式,靈活地設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建高效生本課堂,以此來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致,繼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成效。因此,為了達到預期目的,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融入生本教學理念,以此建立高效生本課堂,繼而激發(fā)初中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湯雪春.“雙減”背景下精準教學助力地理課堂提質增效[J].教育,2023(22):39-41.
[2]吳超.“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優(yōu)化措施淺析[J].情感讀本,2023(15):111-113.
[3]董錫.“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思考——以“發(fā)展與合作”為例[J].地理教學,2022(5):34-36.
[4]冉念.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中“教”與“學”換位模式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1):580.
[5]沈標林.雙減政策下初中地理研學活動的探索與思考——以“家鄉(xiāng)河流研學活動”設計為例[J].師道·教研,2022(11):164-165.
[6]高紅應.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5):167.
[7]范寒星.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J]. 讀寫算,2019(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