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逐步向數字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轉型。文章首先闡述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的作用,然后分析其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整體思路、具體實施路徑、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總結如何構建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審計學;混合式教學;高校
0" " "引 言
數字化時代混合式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中,遵循課程的理論和規(guī)律,運用線上數字化教學資源和線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優(yōu)勢,培養(yǎng)新時代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高校必須跟上數字化發(fā)展的步伐,利用數字技術來轉變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
1" " "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的作用
1.1" "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為高校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旌鲜浇虒W實現了高校、教師、學生多方最優(yōu)教學效果,發(fā)揮了數字化時代的網絡優(yōu)勢,采用線上自主學習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提問,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短板。審計學是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經管類專業(yè)開設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前期為審計基本理論,如審計目標、審計方法、審計證據、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等;后期內容為審計流程階段,如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內容。多數學生對于審計學課程各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感到迷茫,通過混合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審計體系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和直觀的感受。線上平臺的搭建,可以為學生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對審計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構建整體審計框架思維,增強學生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具備系統(tǒng)的審計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職業(yè)技能,了解審計學專業(yè)及相關學科的現狀和前沿動態(tài)。
1.2" "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混合式教學能夠顯著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頻率。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教師能夠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遞審計學課程信息,以拓寬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平臺數據,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課程討論、答題、審計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整體學習進展。在線下課程講解時,教師可以重點關注經常提出問題的學生,確保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得到滿足。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掘自身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反饋?;旌鲜浇虒W使教師授課更加靈活,教師的授課效率和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1]。通過更新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高校教師可以開展符合實際情況的審計學教學活動,培養(yǎng)不同學生對待相同問題的解決能力和綜合素質。
2" " "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混合式教學理念不清晰
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加入新時代的信息化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發(fā)揮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現階段,部分高校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教師講授理論知識時間過多,與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少,導致個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多數任課教師授課選擇學習通、云班課、雨課堂等學習平臺時,常用的功能局限于簽到、課后作業(yè),也有個別教師認為只要使用學習平臺就能滿足高?;旌鲜浇虒W的需求。盡管多數高校已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中,但是針對審計學的課程內容與性質、各章節(jié)內容的邏輯關系,還需持續(xù)優(yōu)化改進。
2.2" "線上資源使用率不高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依然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灌輸式講授審計學的基本知識,弱化了審計知識體系的構建,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未能充分利用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更無法形成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教學。審計學課程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專業(yè)課,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多數教師在授課時將重點內容放在了理論知識講解上,與之對應的審計案例分析內容較少。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被動接受審計理論知識,缺少對審計實務的探索,長此以往,混合式教學模式形同虛設。
3" " "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3.1" "整體思路
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梢酝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中尋找答案。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審計思維。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審計的基本流程,包括審計計劃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完成階段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審計流程框架,并理解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和影響。
3.2" "具體實施路徑
3.2.1" "學情調查
教師在實施審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之前,首先要明確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授課對象確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如提前明確授課對象是否為審計學、會計學或財務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是否為本科生、??粕?、專升本學生授課;學生前期是否學過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或高級財務會計等課程。從教學目標入手,分析不同學習者的講授重難點,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梳理課程內容,選擇教學主線設計和教學媒體。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以學生視角梳理知識點,精心設計授課計劃與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情對知識點的要求合理使用教學資源[2]。
3.2.2" "教學內容分析
教師依據審計學課程的學時情況,重新布局整體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混合式教學特點、課程內容擬定多個教學模塊,按照業(yè)務流程劃分審計知識框架體系,合理布局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比如細致講授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目標、審計證據、審計方法等知識,增加業(yè)務流程階段線上教學內容比例。教師和學生開展線上答疑活動,討論與管理層認定、審計目標等邏輯關系,在答疑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完成知識梳理和交流溝通,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鞏固重點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要求,授課時應明確重點,加強課程難點的講解和練習,精心設置不同的審計情形,使學生掌握現代風險導向模式下的審計理論和方法,熟悉審計程序,了解審計的分類以及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理論解釋審計現象,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3" "教學方法選擇
在審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知識點,不拘泥于章節(jié)結構,善于歸納分析、前后對比,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審計理論知識,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3]。在授課過程中,每節(jié)課依據課程內容設置重點及難點,并逐一設計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方法。目前,多數任課教師在授課時選擇結合學習通、云班課、雨課堂等學習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模擬法、案例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設計直觀模型,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采用翻轉課堂,先學后教,效果加倍;設計層層遞進的啟發(fā)提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重難點知識。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及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使課堂教學多姿多彩,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和滿意度[4]。
3.2.4" "教學活動設計
課前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認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本節(jié)課內容,可以推送本節(jié)課的課程資源、布置學習任務,如審計學基礎知識或審計業(yè)務循環(huán)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中讓學生深化認知、精講內容、重點分析、小組討論、及時測驗,教師講授審計理論知識的同時與學生互動,以檢驗學生的課前任務完成情況。部分教學活動可提前設置審計業(yè)務情形,通過課堂講授從而展開討論活動,學生根據案例分析思考,在討論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發(fā)揮輔助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切入本節(jié)審計學課程重點內容。
課后提升認知,教師布置開放性作業(yè)讓學生復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同時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數據。數字化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發(fā)布并批改學生作業(yè);學生也可以運用線上線下的方式查看并完成作業(yè),通過數字化平臺獲取更多的知識[5]。
3.2.5" "教學效果評價
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實現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全程掌控,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通過課程效果評價機制來及時發(fā)現審計學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目前審計學教學中,大多數課程互動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根據教師指令操作,最終課程的評價反饋環(huán)節(jié)明顯薄弱,學生的學情體現不完整,主觀意見較少,因此審計學教學課程評價難以體現出每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也無法衡量審計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效果。由于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一直是教師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出現了由計算機提供支撐的評價系統(tǒng),但是要想讓評價機制適用于審計學課程,還需要教師針對學情逐一調整反饋評價體系。
3.3" "應注意的問題
3.3.1" "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設計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要求,合理劃分線上線下知識點。對于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如審計程序、審計重要性等基本概念,更適合線下面對面講授。這些知識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深入地講解和分析,以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掌握。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然而,對于一些較為復雜或需要實踐操作的知識點,如內部控制審計等,則適合線上開展。這些內容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來加深理解并掌握,而線上教學平臺可以提供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方便學生探究。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隨時調整講授內容??傊趯徲媽W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要求合理地劃分和梳理線上線下知識點,并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3.3.2" "資源平臺建設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是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如高??梢哉蠈徲媽W課程中的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數字教材、教學小視頻、審計采訪音頻、審計案例分析資料等,避免同一課程資源重復制作,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為高校不同師生提供教學資源服務。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的課程在線資源進行線上自學、討論,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為學生講授課程重點內容,答疑解惑。通過數字化平臺,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調整教學,最終形成綜合性報告??傊瑪底只虒W資源的整合、利用和管理,可以使高校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
4" " "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網絡在線學習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融合了互聯網、多媒體等平臺,旨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靈活運用線上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和主動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夠更靈活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數字化時代,構建混合式教學體系對于推動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清婭.基于MOOC平臺的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以審計學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7):51-52.
[2]李璇,孟志華.審計學課程混合教學平臺的構建及教學資源的設計研究[J].會計師,2022(6):66-68.
[3]郝銀輝.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路徑探索:以《審計
學》課程為例[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3):78-80.
[4]肖大梅.混合式教學視角下審計學課程教學設計與改革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1):14-15.
[5]蔡德饒,郭金華.大數據時代基于云平臺的數字化混合式教學研究與應用[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127-129.
[收稿日期]2023-10-28
[基金項目]2023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數字化時代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審計學》課程為例”(JGJX2023D563)。
[作者簡介]王冰羽(1989— ),女,吉林四平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