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奎
摘要: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給學生的人生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在數學新課程標準引導下,教師充分認識到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還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數學學習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相互交流習慣。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3-0133-04
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具體數學內容,從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注重培養(yǎng)學生預習、復習、交流等習慣。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初中數學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把教授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作為重點,了解、調查、分析學生是否扎實掌握數學課本知識,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講究技巧與方法,設計一些趣味性、實踐性強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探究中,鍛煉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充分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只有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有助于滲透素質教育理念。素質教育理念更為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同時把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勞動、科學文化、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1]。
2.實現學生個體智力發(fā)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習慣養(yǎng)成中形成的。人的智力發(fā)展與生活習慣、性格塑造、學習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社會能力、語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因為這些能力與學生的個體智力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實現智力發(fā)展。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重點,這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實踐和思考,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傳統(tǒng)數學課堂實踐中,基本是教師布置習題、講解知識,學生被動聽講、思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自主發(fā)言和獨立思考的機會,既無法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也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預留自主探究、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借助微視頻、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引領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4.構建融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
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更為自覺地把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使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都能有所提高。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要構建融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與成長[2]。
1.教師綜合素質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
在初中數學課程實踐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就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然而,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在數學教學中會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讓學生理解知識、高效率解題層面上,而對學生的自我提升和成長有所忽視。因此,為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落到實處,就必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要給予教師更多參與培訓、教育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作為重點教育教學任務[3]。
2.學生個體心理發(fā)展對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
初中生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個體心理發(fā)展對學習習慣養(yǎng)成有較大的影響。學生如果擁有穩(wěn)定、積極的心態(tài),就能在學習活動中做到嚴于律己;學生如果存在自卑心理、焦慮心理,就會放棄學習、厭倦學習。影響學生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環(huán)境因素、人為因素等。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指教師能否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的環(huán)境暗示,能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欲望,讓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究動力。教師如果常常批評、嘲諷學生,就會使學生處于一種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中,容易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喪失學習的自信心。人為因素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其會對學生的心理及發(fā)展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肯定、多表揚,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3.家庭因素對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
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僅憑借教師的一己之力會比較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家長相互配合,共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成長、學習環(huán)境。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平時能夠嚴于律己、控制情緒,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表現得比較積極、自信、樂觀向上;如果家長日常生活中比較刻板、嚴厲、充滿怨氣,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走神、厭倦學習的情況。由此可見,家庭因素對學生習慣養(yǎng)成有較大影響。學生如果經常受到家長鼓勵、支持、肯定,就會產生提升自我、努力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如果經常受到家長的打擊、批評,就會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增強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意識,讓家長樂于配合自己,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貢獻力量[4]。
1.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數學學習素養(yǎng)
素質教育理念更為支持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性學習,將學生從以往被動式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數學學習素養(yǎng),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布置一些啟發(fā)性、探究性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改變自身權威者的教學角色,以合作者、朋友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師生之間共同探索數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一名積極的探索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改變以往提供現成知識的狀態(tài),使學生學會主動分析,自主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另外,教師要布置一些有價值、有針對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深度思索,學會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大膽猜測,為數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增添更多生機和活力[5]。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素養(yǎng),必須要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用學生能夠接受、理解的方式來剖析數學知識,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整合數學教材。首先,要喚醒學生有效學習意識。教師要提前幫助學生制定學習方案,樹立學生自信心。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改、教學大綱內容,融合數學課本知識和生活情境,展現數學課本知識的使用價值和教育功能,充分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內驅動力。其次,要針對數學教材,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優(yōu)化數學教學。教師要多布置一些開放性、探索性試題,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最后,要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課堂教學方案,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作為重點。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讓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到數學課堂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yǎng)與水平。教師要積極學習當前新形勢下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學生呈現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督促他們自主、積極地進行學習。
(2)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模式。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探究,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攻克難點知識,從中來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性”學習,讓學生在反復思考、分析論證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科素養(yǎng)和能力。學生只有扎實地把數學知識融入自己的腦海中,才能靈活運用,更好地解答實際問題,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其養(yǎng)成熱愛思考的習慣。其次,在數學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表率、引導作用,不僅要對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情況予以重視,還要對數學教學與德育的融合予以重視。比如,教師要保證板書字跡的工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教師要多為學生講解一些數學史和相關案例,引導學生專注、用心解析每一道數學題,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水平[6]。
2.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以“培養(yǎng)習慣”為主題,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學習興趣。興趣能助推學生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更專注于探索數學知識。初中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狀況。為避免出現這種狀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題海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初中數學公式和定理較多,學生如果不具備抽象思維,根本無法靈活理解、運用這些數學知識。為此,教師要學會變換教學方式,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多動手、勤動腦,努力探究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高速運轉狀態(tài),不僅課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還能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設計挑戰(zhàn)性強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留有相應的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數學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要幫助學生掃除課堂中的學習障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要注重對學生預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對一些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有針對性地設計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就要激發(fā)學生預習熱情,讓他們對課前預習投入更多精力,認真完成預習任務。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趣味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實踐和思考,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巧。學生的素質和學習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可設置不同的預習任務,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知識中的趣味要素,讓學生都能專注思索和學習,鍛煉課程思維。另外,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學生可在預習過程中總結、歸納數學知識點,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數學知識脈絡圖,從而養(yǎng)成思考習慣和預習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
初中數學教材知識量比較大,只憑借課堂時間很難讓學生建立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復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學生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就會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掌握和應用,更好地構建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要對學生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教師就要經常進行小測試,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也可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回顧。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與鼓勵,以提高學生對課后復習的重視程度。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認真完成作業(yè)深入理解課本知識,積累數學學習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布置一些具備層次化的課后數學作業(yè),還要保證所布置數學作業(yè)具有典型性與系統(tǒng)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投入到課后作業(yè)的練習中去,從而提升自我,夯實數學知識基礎。對于一些難懂、困惑的數學問題,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和教師互動、溝通,這不但能提高課后復習質量,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微信群、學習平臺探索數學知識,這樣可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擁有借鑒、討論的機會,以培育其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7]。
5.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交流習慣
在初中數學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就要讓學生多思考,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提升,構建更加系統(tǒng)、完善的知識結構。為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交流習慣進行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勤思考、多探究,并設定思考、合作學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歸納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意識,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思維不同會形成不同的解題思路。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探索數學知識的構建、發(fā)展過程,拓展思考空間,培養(yǎng)實踐能力。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專注思索和解題,改變憑借主觀經驗設計課堂問題的現狀,要對學習任務、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在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要合理控制課堂教學進度,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增強其學習自信心。最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習慣進行培養(yǎng),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外,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方案、開展的教學活動要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契合,這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8]。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要引領他們形成專注思索和勤于探索的習慣,深入理解、記憶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權。在挖掘數學課本知識中的思想、內涵過程中,教師要著重訓練學生的課程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此外,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學習困惑、心聲,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楊相成.談“雙減”背景下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困境與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6):95-97.
[2]李維.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談[J].基礎教育論壇,2022(33):19.
[3]王建忠.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成才之路, 2021(35):76-79.
[4]周伯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習習慣教育的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34):34-35.
[5]池朱劉.農村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研究[J].名師在線, 2021(31):20-21.
[6]張盼.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育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6):144-146.
[7]藺新萍.關注學習習慣培養(yǎng)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J].教書育人,2021(01):52-53.
[8]歐莉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1):104-106.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in Junior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Xingkui
(Cai Qi Town Cai Qi Middle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Good study habits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lif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teachers ful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They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mastery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teachers can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mathematical learning literac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al learn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preview habits,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review habit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communication habits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learninghabits;cultivate;strategy;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