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平
【摘要】高中數學教師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把握自身心理感受,及時調整學習心態(tài),針對性地學習數學知識.基于此,文章闡述了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必要性,分析了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要素,并探究了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參考,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元認知;高中數學;教學改革
引 言
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強調數學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元認知策略是制訂學習計劃、把控學習進度、調整學習方式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jiān)控策略,主要包含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高中數學教師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數學教學,從制訂計劃到課中教學實踐,再到課后反饋,有助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
一、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未能突出,師生之間互動不足,數學課堂氛圍枯燥、單一,容易降低學生學習效率.而在元認知策略應用模式下,一方面,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突出,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盡情投入對數學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另一方面,學生跟隨學習計劃,學習如何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增強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二)有助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心態(tài)
監(jiān)控策略是元認知策略的主要構成要素,即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在學習感受,及時調整學習心態(tài),積極投入數學問題探索過程中,挖掘數學真理,提高數學學習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元認知策略應用模式下,數學教學理念逐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挖掘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不同功能,探索多種教學方法.高中數學教師應用元認知策略進行數學教學,一方面,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學習數學的內在感受,及時發(fā)展問題與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的外在表現,動態(tài)調整數學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學習數學.
(三)有助于引導學生針對性學習
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基礎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只有扎實數學知識基礎,才能及時解決難題,掌握數學真理,增強自身數學思維能力.這便需要高中數學教師有效運用元認知策略,結合學生學習特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握基礎數學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讓學生更快理解并掌握函數、幾何等知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二、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要素
(一)注重元認知知識運用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調,要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使學生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模式去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數學這門學科來講,數學元認知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規(guī)律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將數學元認知策略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有效運用數學元認知知識,也就是了解數學核心思維和數學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學生按照“怎樣做—何時這樣做—結果如果”這一程序,分層次進行數學學習,一來可以逐步掌握數學學習規(guī)律,二來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元認知策略時,要注重對數學元認知知識的運用.
(二)重視元認知體驗
數學元認知體驗,即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心感受.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元認知體驗,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心感受,認識到數學學習過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問題的突破難點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可以順利解決問題.簡而言之,重視元認知體驗有助于增強學生自我認知,激發(fā)學生內心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積累更多學習經驗,并根據自身學習水平和個人學習習慣采用符合自身需求和發(fā)展的學習方法.
(三)運用元認知監(jiān)控進行反思與總結
元認知監(jiān)控,即從制訂學習計劃到執(zhí)行控制,再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是一個自我認知與自主學習的過程.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讓學生不斷反思與總結.一方面,學生通過制訂學習計劃,可以進一步把握數學學習節(jié)奏,理清思路,為收獲學習成果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成效,靈活調整學習策略.比如,學生如果能靈活掌握基礎知識和順利解決基礎性問題,就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嘗試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如果學習過程并不順利,就應及時反思,找出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并進行自我總結.如此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這也恰好滿足了新課標的要求.
三、基于元認知策略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
(一)圍繞能力培養(yǎng)制訂數學教學計劃
高中數學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更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會學數學.對此,高中教師可以根據計劃策略實施步驟,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根據學生學習特征和學生學習水平差異,制訂層次性數學教學計劃.
這里以“函數”教學為例,對于數學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制訂“理解函數的基本定義,掌握函數有關公式、定理的基本用法”的學習目標.如果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速度較快,那么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習難度,循序漸進,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函數有關的基礎數學知識.對于數學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制訂“掌握二次函數、三角函數等有關知識的實際應用”的學習目標.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等級挑戰(zhàn)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將函數有關習題分成A,B,C幾個不同等級,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需求逐級挑戰(zhàn),或者直接越級挑戰(zhàn).這樣一來,當完成預期目標時,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及數學學習信心就會得到增強,進而不斷挑戰(zhàn)自我,攻克更多難題,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剖析數學知識中蘊藏的規(guī)律,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進行小組學習
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緊跟國家政策指導,運用多媒體技術、智慧課堂等,圍繞數學單元知識提出有關問題,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三角函數”知識教學時,先通過多媒體進行提問.如:“三角函數的定義是什么?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有哪些?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是怎樣的?怎樣應用三角函數模型?”學生在問題指引下,通過云課堂、慕課等平臺自主學習,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初步學習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學生將各自的問題遞交給教師,由教師統(tǒng)一整理.比如,較大一部分學生對三角函數模型的應用還比較生疏,這時教師可以該節(jié)知識點為中心,重新構建問題情境:“三角函數模型應用過程中較常碰到的問題有哪些?一般問題解決思路是什么?你認為三角函數模型應用中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次討論.學生遇到疑問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者通過慕課、云課堂等學習平臺自行搜索問題解決方法,又或者直接舉手向老師請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進而逐步熟悉和掌握三角函數模型的具體應用規(guī)律.需要注意的是,小組討論期間,教師要隨時保持對各小組討論情況的關注,并適當參與進去,與學生一起討論,間接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提高小組學習成效.
(三)融入趣味元素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將新元素融入課堂,如游戲模式,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活躍數學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動和游戲式教學方法,這里以“空間幾何體”教學為例.教師可事先根據單元知識情況,將考查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畫法、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空間幾何體實際應用等知識點的習題設計成游戲互動模式,包括搶答題、限定時間挑戰(zhàn)題等.具體來講,對于空間幾何體的基本定義等基礎性知識,教師可將習題設計成搶答題,各小組需要先搶答,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解答正確才算過關;針對空間幾何體的實際應用等知識點,教師可以將習題設置成低、中、高三個等級,相應的題目難度也依次增加,同時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下進行小組互動,規(guī)定在限定時間內成功完成三個等級題目挑戰(zhàn)的小組將獲得最高分,最終累積總分最高組獲勝.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活躍數學思維,突破自身局限,挑戰(zhàn)不可能,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另外,學生還可以精準把握自身對空間幾何體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進行針對性學習和練習,解決疑難問題,提高自身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四)制訂教學計劃進度表引導學生針對性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線下問卷調查的方式,包括日常采用的學習方法、對現有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等內容,了解學生基本學習情況.在這基礎上,教師應制訂一個教學進度表,將學生不同階段取得的數學成績、各階段制訂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等信息記錄歸納并填寫到表格中.如果某名學生已完成其中某個階段的學習目標,那么教師就應對教學進度表中的內容進行調整,并結合學生學習水平,給出相應的學習建議.如果某名學生尚未完成第一階段的學習目標,那么教師可借助學習平臺與學生一對一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里以“三角函數”為例,教師要從整體出發(fā),將學生存在的疑問、問題解決情況、何種解決方法等盡數羅列到進度表中,再根據三角函數知識的難易程度,從簡單的基礎知識到實際應用逐層遞進,使學生有規(guī)律、有計劃地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進度表中記錄的具體情況,把握教學重點,“對癥下藥”,依次解決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三角函數有關知識及其實際應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照進度表的制作方式,制作個人學習進度表,包括對解題速度和時間的把控、對學習目標完成進度的跟蹤等內容,不斷突破自身局限性,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五)實施課后反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能力
課后反饋是高中數學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可以及時發(fā)現不足,調整學習目標和計劃,另一方面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可以明確改進思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首先,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習題訓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情況,同時讓學生自行批改或相互批改,并針對有疑難的題目進行討論,找到更恰當的解題辦法.其次,在反思與總結過程中,各個小組代表向其他小組分享學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小組成員如何共同攻破問題難關等內容.同時,教師利用線上學習平臺的隨機點名功能,讓學生分享自己這堂課有什么收獲,如解題思路、不同的解題方法等,也可以提出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無關的疑難問題,尋求解答方法.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能力.課后反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從個人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隨時監(jiān)控自己學習目標的完成進度、準確分析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科學評價.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本節(jié)課的表現進行自評或互評,寫出具體評語和有關建議,讓學生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采用趣味式的評價方法,將網絡表情包和文字評語結合起來,營造輕松的評價氛圍,讓學生放松身心與他人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收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滿意度,收集有關意見,從而不斷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師將元認知策略運用于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還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為進一步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深入落實相關政策,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元認知策略為指導,豐富數學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邢俊利,吳楠冰.藏族中學生元認知對數學成績的影響:學習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J].數學教育學報,2022,31(06):93-98.
[2]馬吉杉.高等數學學習困難及其化解的元認知視角[J].科教導刊,2021(26):46-48.
[3]林毅,周瑩.高中生數學元認知與數學問題提出的相關性研究[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9(11):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