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齊
摘? 要:小學階段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有著重要作用。語文作為小學主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在語文教學時,需要把握好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這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深入理解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課堂上,要集中傳授語文知識,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同時,借助教材中的課文不斷提高聽、說、讀、寫水平;注重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2019年9月開始使用的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封面更加美觀,而且內容更加全面,圖文結合的教材內容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良好的體驗;教材還增加了“常用筆畫名稱表”和“常用偏旁名稱表”,能夠很好地輔助學生學習更多語文知識。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新教材內容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調整教學策略,結合總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調整和編寫理念
(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調整
教材結構的調整。該教材調整了認字和拼音學習的順序,讓學生認識漢字之后再學習拼音,這可以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拼音的教學內容有所縮減,而識字的內容有所增加。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重點。教師應秉持以漢字為主、拼音為輔的觀念,先識字再學習拼音,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更加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古詩文內容的增加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字部分要求的識字量比以往有所減少,在“語文園地”當中也新增了有關識字的板塊,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漢字。教材中還添加了借助偏旁結構等進行識字的內容,以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幫助學生快速認識更多的漢字。同時,教材中增加了更多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將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涉及了各個層面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其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這一層次來看,語文教育的重點應該是“認同”,也就是讓學生對教科書中的人物、思想和價值觀念有一定的認識。從人文角度來看,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更適合進行文化教育。
孔子認為“學以成人”“仁者愛人”“三省吾己”,要求個人對自身內在的品德進行探究。從這一層次看,教師在教育中要把人文精神傳播到學生的生活中;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必須具備獨立、充實的心靈空間。而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古今文化,還要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人文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自由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靈魂,也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意義所在。
(二)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
1. 深入實施道德建設
新時代的教學需要學校貫徹“立德樹人”思想,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形成優(yōu)良品格。所以,教師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將道德思想融入教科書中,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受到道德思想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思想品格等。與此同時,在教科書中加入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到傳統(tǒng)文化,這對提高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2.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統(tǒng)編版教科書是按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編制的,非常注重學生的基礎。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比較輕松,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和提升學習水平。
3. 確立學生的自主權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不但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底蘊,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維、道德品質和審美觀。同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教學大綱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增強自主意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質量。
二、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
(一)科學合理設計識字寫字教學
高效的語文教學應該將生活與課文相結合,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對語言的使用不再陳舊、死氣沉沉。與以前的教科書相比,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更加注重語言的活力和實踐?;诖耍處熆梢栽O置“語文要素”“課后練習活動”“口語交際”“習作”等板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的學習當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漢字的“認”和“寫”是兩個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例如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增加了“識字表”和“寫字表”,要求學生認識300個字、會寫100個字。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字,才能順利進行語文的學習和閱讀。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依賴拼音,多借助字形和結構認識字、記憶字,在學習時要不斷地鞏固和復習,掌握識字方法。
比如在四年級課文《鄉(xiāng)下人家》中,有一道課后習題,“講講你眼中的農村風景是什么樣子的?把它記在一句詩里”。這是一道融讀、思、說、寫于一體的語文練習,即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研讀,進入農村家庭、體會農村家庭的情況,闡述自己眼里的農村,并將其付諸筆端,也就是“寫”。在此基礎上,語文教科書加強了“讀寫結合”,使“讀”“說”“寫”成為一種有機的關系。這就必然需要學生以文字為基礎,以視覺的形式回到現(xiàn)實。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教學內容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為教師提供了很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內容,主要有“課后習題”“課前導讀”等提示性教學目標的板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進行學習和目標設定時,都要以教材為主。學生可以根據(jù)教材進行自主預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教材中有許多輔助學生學習的內容,如在學習的重難點處會加以指導,增添了“泡泡語”“小貼士”等提示語,對學生進行了啟發(fā),指引了方向,幫助學生掌握了更多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突出特點還有重視閱讀,教材當中包含很多拓展閱讀材料,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感受文學魅力,同時教材的注釋也會為學生介紹更多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所學內容。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為學生安排了“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三個板塊,“交流平臺”是對本單元閱讀速度提升的總結歸納。如提到了本單元課文中涉及的關鍵詞、不要回讀、連詞成句的讀、帶著問題讀等方法,還提醒學生結合閱讀習慣,手腦并用?!霸~句段運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提高學生的句段概括能力,第二部分是給出成語,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景表達成語的意思。“日積月累”選取了關于珍惜時間的詩詞,讓學生進行積累,通過這些內容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技巧。
(三)注重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
在新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大人”可以是學生的父母、長輩和親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這個階段是他們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和樹立閱讀意識的關鍵時期,由于學生年齡小,還未具備太多的閱讀技巧,因此需要大人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通過大人的帶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意義,從而喜歡上閱讀。在幼兒園時期,學生主要接觸的閱讀就是故事書、插畫、繪本等簡單易懂的書籍,但是小學階段慢慢提升了閱讀量,讓學生進行文字閱讀,需要家長和教師做好引導過渡,促使學生慢慢習慣文字閱讀。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沒有親子閱讀欄目,所以教師更要重視這個欄目的開展,要將其當作課外活動和語文知識的拓展積累。
例如教師給家長做好思想工作,讓家長明白閱讀的重要性;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讓他們做好和學生一起參與這個活動的準備。教師應先在課堂中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讓學生更快地融入閱讀當中;然后以家長會和家長課堂的形式,向家長示范如何進行正確閱讀,幫助學生與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和大人一起讀”的活動中。
(四)注重對古詩文的教學
“積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想讓學生把語文中的經(jīng)典語篇大量地累積起來,就必須在編著上做出一些新的嘗試,特別是那些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和名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語文課本里就編入了古詩,并將其納入了小學12本教材中,小學語文課本有129篇古代詩詞,平均每一年大約學習20篇,古詩詞占全部語文課文的30%。有些教師會將“積累”狹義地解讀為背誦,雖然學生的記憶力很好,能夠很快記住古詩詞,但這僅僅是為記憶而記憶。如果單純把積累視為背誦,學生僅能認知到最基礎層面的“語言積累”,即古詩詞的詞匯。古典詩歌文本的積淀,也體現(xiàn)在“語感”上。學生誦讀這些古典詩文,要通過朗讀感受其語言之美、音韻之美、意象之美。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篇目增多,從每篇兩首古詩詞變?yōu)槿祝龇艽?,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就要教好古詩文。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基礎是通過反復閱讀積累的,在閱讀過程中還要保證對詩詞的理解。
例如在《靜夜思》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來展示出古詩所表達的場景,讓學生了解到古詩中所蘊含的情感,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為學生講解進行知識的灌輸。小學生不愿意學習枯燥的知識,這樣會降低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五)注重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
小學階段,教科書的編制思想就是要把學生的興趣和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師應把課本的內容貫徹到教學中,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避免讓他們在學習時感到枯燥,可以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扎實的語文根基,這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講述趣味性的知識。如學生識字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性提問指導學生:“‘日是指的是什么?‘日就是在白天常常見到的那種巨大的陽光?!苯處熆梢酝ㄟ^講故事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所學的東西有更多的了解,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后續(xù)的學習。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扮演“蝌蚪媽媽”“烏龜媽媽”等,并通過各種游戲形式來完成故事里“尋找媽媽”的任務,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投入到課堂中,并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對此教師需要把握好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結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構建高效課堂,了解其結構布局,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不斷地反思和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利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