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數學課后復習愈發(fā)受到重視。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后復習的作用,為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復習模式,讓學生在貼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模式中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課后復習設計不僅可以使教師更加直觀、清晰地看到各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點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此,本文對如何做好數學課后復習進行了深入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后復習;有效措施
作者簡介:呂靈迪(1983—),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曲奧鄉(xiāng)中心小學。
以高效的課后復習來輔助小學數學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逐漸受到重視,教師教育水平也不斷提高。要想讓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的均衡安排,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受到的關注度居高不下,教師必須努力探究小學數學課后復習的有效策略,從而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對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好課后復習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對作業(yè)主體進行分層
作業(yè)是數學課后復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使課后復習能夠更加均衡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教師可以分層設計作業(yè)。對作業(yè)進行分層,首先應對作業(yè)主體進行分層。由于學習環(huán)境、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不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也存在差異,這意味著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為了對數學家庭作業(yè)進行有效分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分層[1]。在學習能力方面,教師可以在每學期初進行一次數學測試,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然后將其分為三個等級,根據學生每個月的表現、變化調整等級。在思維能力方面:思維能力強、數學基礎好、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可以劃分為a組;思維能力一般、數學基礎好、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則可以劃分為b組,思維能力一般,學習態(tài)度好,但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可以被安排在b組;在所有方面都表現不佳的學生被安排在c組。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級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布置不同的數學作業(yè),讓他們都能取得進步。
教師想要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又不想使用生硬的考試方法來檢驗,以免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就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習題了解學生近期的學習進度,如:將數學知識點分別匯總到卡片上,開展“頭腦風暴”比賽,讓學生搶答,以游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為例,教師可為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提前學習關于面積的基礎內容,并自行找一件物品說出它的面積是多少。教師還可以根據本單元的知識點組織相關的活動,如根據單元主題設計相關問題——“從不同角度應該怎樣計算完整面積?”“如果一個物體上面有陰影,應當怎樣計算陰影面積與無陰影面積?”等等,讓學生兩兩組合,講述自己的思路,以對話的方式來進行單元預熱。對于那些在對話中沒有出現知識點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并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調整作業(yè)的難度。
此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當的互動反饋?;臃答伿怯绊懡虒W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忽視的一個方面。及時的互動反饋有助于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弱點,并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在實踐中,數學教師需要考慮到這一點,通過雙向反饋積極評價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部分教師教學效率低下,因為他們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作業(yè)評價互動反饋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還需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互動過程中的情感表現。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使學生得到全面、客觀的反饋,進而提高他們完成作業(yè)的效率。教師也可以從家長口中了解學生做作業(yè)的速度、時間、表現等,看是否需要降低或提升作業(yè)難度。
二、制訂復習計劃,循序漸進地復習
數學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并且可以串聯起來,學生如果前期在某些地方出現問題,后期學習就會變得困難。因此,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有效復習數學知識。學生需要提前制訂復習計劃,循序漸進地復習。學生需要計劃自己將花多少時間來復習,復習哪些要點,涉及哪些類型的問題,以及哪些類型的問題容易出錯。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如:及時復習、定期復習和分步復習。及時復習是基于當天所學知識而制訂的復習計劃;定期復習是一個長期計劃,對所學內容先是每兩天復習一次,而后是每五天復習一次,或者更頻繁;逐步復習是在前兩個計劃的基礎上,對一個單元、一周或一個月內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對前一次復習中存在的困難或做錯的題目進行研究,直到能夠正確解答這些問題。
當然,為了提高復習的效果,教師需要集中精力輔導學生,而不是把這項任務交給學生獨立完成[2]。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幫助他們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例如:一天集中學習基本概念,一天集中學習知識遷移,一天集中做習題。此外,教師還需要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數學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復習方程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練習,以加深他們對方程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弄清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本題含義的等量關系。找到等量關系后,有些量是未知量,學生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巧設未知數,盡量列出最直接、最簡單的式子。設好未知數后,學生便可列出相應的含字母的式子,而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將方程應用題轉化成方程求解題,求出未知數的值,最后檢驗所求出的未知數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檢驗后寫出答案。有些學生覺得解方程很困難,對此,教師需要著重指導學生學習解方程,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習題,幫助他們熟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課后復習。但是對于數學學習來講,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缺一不可,注重兩者結合,學生才能掌握教材知識,進而學會應用知識。特別是數學這樣強調課堂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缺乏實踐會阻礙學生的進步[3]。小學數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例如:在學完“兩位數乘兩位數”之后,教師可連續(xù)帶學生復習三天,每一天都要讓學生現場做題,感受自己的進步;隔一周不復習后,再讓學生當堂練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讓學生感受復習與不復習之間的差異,從而使他們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復習可以讓學生鞏固舊知識,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如果不復習,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地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甚至可能會忘記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四、運用正確的復習方法,提升復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復習方法很重要,因為其是提高復習效率的關鍵。重復練習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如綜合法、多元分析法、錯誤回憶法等,都有助于提高復習效率。綜合法包括對教師所教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排序和分類。小學數學一般是按內容來劃分的,如概念、計算、統(tǒng)計、概率、應用等,學生可以根據問題的類型,逐個復習。在多題型練習中,學生需要回答不同類型的問題,這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類型問題之間的聯系,提高練習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布置練習題時可以采用“一題多變”的方法,在學生完成一道題的解答后,再改變這道題的某些條件,讓學生繼續(xù)解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總結解題方法、發(fā)現解題規(guī)律,增強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一題多變不僅可以呈現知識的內在聯系,還可以促進基礎題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五、將復習融入實際生活
學生如果不進行實踐應用,即便教師把知識點講解得再詳細,其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夠深入。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例對問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解答。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就應該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實際出發(fā),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并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4]。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后復習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在數學學習中還原生活狀態(tài),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小數的加減”時,可以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爸爸給了你40元,讓你去超市購買10元的醬油,再購買5.5元的味精,剩余的錢留給你作為零用錢,請算出自己的零用錢是多少。剩下的零用錢是40-10-5.5=24.5元,這就使得計算的過程變得十分簡單。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應用生活中的例子簡化各種繁復的數學概念,讓學生更有信心,也更有興趣復習知識。例如,在復習“認識時間”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的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你們每天早上幾點鐘起床?”“如果多睡10分鐘會怎樣?”“多睡20分鐘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可再次提問:“20秒有多久?”可以讓一個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時間,當他認為到20秒時睜開眼睛,大家一起幫他看秒表,幾個學生比賽,看看誰的時間感最準。這一活動把抽象的時間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時間概念。
結語
小學數學課后復習要分階段進行,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即使是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也能放松下來,通過良好的復習習慣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這不僅能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做好課后復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評估能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目前的水平,動態(tài)分組能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在數學學習中迎難而上。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按照不同學生的水平去劃分復習的難易程度,從而提升學生課后復習的效果,在為學生減負的基礎上保證其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陳麗英.提高小學數學課后復習效率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138-139.
胡麗珍.農村小學數學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有效性銜接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0(28):113-114.
張蓮荷.小學數學課后復習的設計探討[J].考試周刊,2020(A5):91-92.
徐利芳.關于小學數學課后復習工作的實踐探究[J].科幻畫報,202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