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芳
[摘 要]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還要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等問題。搭建寫作支架,能讓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從封閉、靜止走向開放、動態(tài),從孤立走向融合。英語教學中的寫作支架主要有內容支架、技巧支架、互動支架和評價支架。借助英語寫作支架,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做到有“材”可依、有“法”可依、有“情”可依、有“行”可依。搭建英語寫作支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支架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8-0060-03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用一個有效的理論來支撐日常的教學非常重要。教育教學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個在日常教學中并不注重理論運用的教師,其自身的教學行為也在受著理論的支配,只不過這個理論是樸素的,是來自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凝華而已。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很多與小學英語教學有關的理論研究,這些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尋找適合自己日常教學的理論的時候,關注理論的可理解性和實用性非常重要,這樣的理論能讓學科教學具有生命力。筆者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支架理論就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理論。
所謂“支架”,類似于工程建設中的腳手架,是支持學生學習的一種輔助手段。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支架能讓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從封閉、靜止走向開放、動態(tài),從孤立走向融合。應用支架指導學生的英語寫作,能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語用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學生習得寫作的方法。在應用支架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真實表達,借助支架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一、搭建內容支架,讓寫作有“材”可依
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要求較高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寫作環(huán)節(jié)常常會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而教師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重復訓練。客觀地講,寫作需要重復,但是重復過多,學生就會喪失興趣,這不利于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借助支架理論來推進英語寫作教學。大體的思路,就是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內容支架,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材”可依。這個“材”就是英語寫作的素材。
對學生來說,英語寫作首要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什么”比“怎么寫”更為重要。過去,英語教師讓學生寫話,往往是布置一個主題后就甩手讓學生自己去寫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面對寫作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真正的寫作指導,應當對寫作內容進行有效的規(guī)劃,只有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有話可寫。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搭建內容支架,讓學生的寫作有“材”可依。
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時,筆者首先拋出一個具有統(tǒng)領性、核心性的問題:“What festival do you know?”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并展開小組熱議。學生列出了很多節(jié)日。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對節(jié)日進行分類。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按照中國與外國的節(jié)日類型來劃分。對節(jié)日進行分類后,筆者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借助現(xiàn)代網絡分小組搜集節(jié)日信息,包括節(jié)日的來源、節(jié)日的習俗等。有了充分的搜索和交流,學生的寫作就有了相應的內容。有的學生在交流時還做了PPT課件,并且自覺地運用本節(jié)課的句型來表達與展示。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筆者還為學生搭建了這樣的語言支架,如用“It is in...”“At this festival,people usually...”“They eat..”等來描述節(jié)日的相關信息。有了這樣的支架,學生的英語寫作就不再是難事,他們借助語言表達支架,思如泉涌、下筆成章。
內容支架是最為重要的英語寫作支架。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寫作需要指導,更需要支持。這種指導、支持不是體現(xiàn)在漫無目的的說教上,而是體現(xiàn)在具體的、細微的指導上。通過這種具體、細微的指導,學生的英語寫作不再是搜腸刮肚,不再是絞盡腦汁,不再是抓耳撓腮,而是擁有了許多 資源、素材,使得他們的英語寫作如同呼吸一樣自然。
二、搭建技巧支架,讓寫作有“法”可依
絕大多數(shù)小學英語教師,在談及寫作方法的時候,都能列出很多理論觀點。但是寫作方法的傳授不能變成寫作概念的傳遞。實際上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根本不需要知道寫作方法的名稱或概念,而是需要體驗這些方法的運用過程。教學實踐表明,如果教師能夠搭建一個關于英語寫作方法的技巧支架,那么學生就能充分體驗到這些方法的運用過程,在英語寫作時就會“法”可依,就能有效掌握英語寫作的方法。英語寫作技巧支架的搭建不應追求那種虛無縹緲的“高大上”,而應當“接地氣”。一般來說,寫作技巧支架包括仿寫、改寫、續(xù)寫、創(chuàng)寫等。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表格等支架,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寫作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續(xù)寫,但這種仿寫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是要引導學生在厘清文本人物、場景、情節(jié)等要素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力,變換相關的要素進行寫作。仿寫的過程,就是規(guī)范學生英語表達的過程。在引導學生仿寫時,教師可以進行示范,也可以讓寫話寫得好的學生做示范,通過示范引領,將學生引向英語寫作的大道。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的Project 1 My school life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將整個話題進行分解,分別引導學生圍繞“My school”“My school subjects”“My day”“My timetable”進行寫作。在每一個板塊,筆者都讓學生用這樣的核心句式進行表達,如“This is our___”“I/We have ___”“I like ___”“I__at___”。由于有了技巧支架的幫助,學生的寫作就有了抓手,有了依托。在寫作之后,筆者引導全班進行交流、研討,不斷促進學生對寫作方法的感知。
在仿寫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改寫,如改寫時間、地點、人物,甚至改寫情節(jié)等;在改寫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寫。這樣,通過寫作技巧的滲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從懼怕寫作走向熱愛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單詞障礙或者句型障礙時,教師要及時指導,幫助學生不斷充實寫作的詞匯,規(guī)范英語表達。教師再及時跟進、適度介入,就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不僅要讓學生有話可說,還要讓學生有話會說。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減少學生對中文表達的依賴,不斷豐盈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釋放學生的寫作智慧。當然,教師也不能盲目求快、求高,而應當將寫作切入學生英語表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的英語表達與其現(xiàn)實認知水平相適應。如此,學生就不會感到寫作是一種負擔,而是能體會到寫作表達的幸福。
三、搭建互動支架,讓寫作有“行”可依
互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非常重要。因為通過互動,學生不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實現(xiàn)智慧的碰撞。因此,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寫作中相互切磋、相互協(xié)商,從而將學生的英語寫作引向縱深區(qū)。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將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結合起來,通過口語表達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樣態(tài)的朗讀,讓學生多背誦一些英語中的諺語、好詞、好句等,將讀寫結合起來。英語口語訓練與多樣態(tài)朗讀,對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夠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
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這一課的內容時,筆者讓每一個學生從家中帶來各種動物玩具,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些教材中所沒有的動物,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在表達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搭建互動支架,以促進學生的英語表達從貧乏走向豐富。如學生在對話中始終應用的是“Do you like...?”“Yes,I do.”“Theyre cute.”等句式,至于喜愛動物的原因、不喜歡動物的原因,學生很少提及,因為他們這方面的英語詞匯量比較貧乏。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效果,筆者還給學生提供了繪本Dear Zoo,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各種形容動物的詞匯,豐富他們的詞匯量,如“big”“jumpy”“naughty”“tall”“fierce”“scary”“grumpy”等。這樣的互動支架,豐富了學生的英語表達素材,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在進行口語表達、交流之后,學生就能有效地開展英語寫作。不僅如此,筆者在教學中還播放了一段英語表達的音頻,讓學生進行復述。針對同學的復述,其他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所聽到的內容進行補充,從而促使學生認真聽、用心記。通過這樣聽寫結合、說寫結合的訓練,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搭建互動支架,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更能深化學生的情感。在互動中,學生在聆聽他人的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獲得自我提升;在互動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消解了畏難情緒,增進了寫作自信心;在互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不斷蓄積學生的寫作情感,讓學生的寫作熱情節(jié)節(jié)攀升。
四、搭建評價支架,讓學生的寫作有“情”可依
評價是英語寫作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肯定的評價,能蓄積學生的寫作動能,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發(fā)展”(斯塔弗爾比姆語)。作為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讓評價成為撬動學生英語寫作積極性的有力杠桿,要通過評價激活學生的內在寫作動機。研究表明,學生的內在動機是影響學生個體行為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之后,筆者讓學生選擇一個動物,先將其畫下來,再根據(jù)畫作進行寫作:“Draw an animal and write about it.”這一寫作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當學生用簡筆畫畫出一些動物,并用英語進行描述之后,筆者引導他們展開互動交流,展開同伴之間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筆者不要求學生面面俱到,而要求學生抓住其中的一個點,展開深入的評說。為此,筆者還制作了一個評價清單,讓學生根據(jù)評價清單中的相關要素來評說。在評價他人和接受他人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筆者逐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從而深化了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認知。評價的過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思維,進而拓學生英語寫作的深度和廣度。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評價融入寫作的全過程,努力做到寫中有評、評中有寫。
總之,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探索“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不僅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獲得生命的富足感,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初明.以“續(xù)”促學[J].現(xiàn)代外語,2016,39(6):784-793,873.
[2] 宮文勝.譯林版《英語》寫作板塊教學案例評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8,41(12):23-28.
[3] 王薇.基于學習性評價理論的課堂評價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8):12-14.
[4] 李陸林.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之學習能力的思考[J].江蘇教育, 2017 (49) :45-48.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