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雪芬
摘 要 詩歌教學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審美鑒賞能力有積極意義。結合統(tǒng)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詩歌教學實例,探討“讀思達”視域下落實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組織開展誦讀品讀活動,深思辨思活動,表達活動,有助于提升詩歌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詩歌理解、鑒賞能力。
關鍵詞 詩歌教學 “讀思達” 誦讀品讀 深思辨思 表達應用
“讀思達”教學法以閱讀、思考、表達為教學流程,有以讀引思、以思助達、達促讀思的教學作用。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有助于提升詩歌教學效率。
一、讀:在誦讀品讀中感悟詩歌韻味、趣味
“讀”是一種閱讀行為,包括誦讀、品讀、鑒讀等。“讀”是“讀思達”教學法的基礎教學步驟,做好“讀”的教學管理對于增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感悟有著積極意義。
1.誦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味
誦讀是指運用豐沛的情感出聲讀。詩歌教學中組織誦讀活動,有利于學生體會詩歌的字韻、詞韻,在誦讀過程中加深對詩歌的認識、理解?!白x思達”視域下,教師組織學生誦讀詩歌,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詩歌主題、詩歌情感的理解,進一步感悟詩歌中蘊藏的字詞韻味、情感韻味及思想韻味。
以《式微》一詩的教學為例。這首詩采取詠嘆的方式,以質問的口氣直接表達了對勞役者的關懷。教學中,教師可給學生3至5分鐘的時間大聲誦讀,探究、感受誦讀此詩該有的語氣。比如,在讀“式微式微,胡不歸”這句詩時,學生應使用疑惑的語氣誦讀,體現(xiàn)出“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的困惑;在讀“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這句詩時,學生應在疑問的語氣中融入憤怒的語氣,體現(xiàn)出“如果不是因為你們,何以還在露水之中”的憤怒;在讀“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這句詩時,學生應進一步加強語氣,體現(xiàn)出原詩中“如果不是為了養(yǎng)活你們這些統(tǒng)治者,他們何以還在泥漿中勞作”的憤懣。這樣,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會使用正確的語氣、情感,體會、感受詩中蘊藏的真實意蘊,對詩歌潛藏的韻味有更深刻的理解。
組織學生反復誦讀詩歌,使其明確誦讀不同字、詞、句、段時應采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有助于增進學生對詩歌真情、真意、真韻味的感悟。
2.品讀詩歌,生成審美能力
一般來說,詩歌中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只有在語文課堂組織學生深入品讀詩歌,才能使學生理解詩歌中蘊藏的思想、情感、哲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在“讀思達”視域下,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品味詩歌、鑒賞詩歌,在此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輔助閱讀材料,使學生在深入品讀、拓展品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歌內(nèi)在的美,生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以《子衿》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感悟詩歌中蘊藏的情感之美,教師可組織學生扎扎實實品讀《子衿》。比如,講解現(xiàn)代漢語的四個聲調,即陰平、揚平、上聲、去聲,讓學生在字正腔圓的品讀中體會詩的真正含義,如“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再如,教師講解古代詩歌中的平和仄,并說明《子衿》的讀法:在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時,平聲應讀得悠長一些,仄聲應讀得短促一些。使學生在學會控制長音、短音的過程中感受詩歌語句中情感的起伏與變化,真切體會詩中主人公等待戀人的著急、失望、難過、埋怨的復雜情感,使學生在變化語調進行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主人公情感的遞進發(fā)展,體會《子衿》中蘊藏的情感之美。在此基礎上,滲透審美教學,即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詩歌教學中,通過講解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的聲調、平仄,使學生有感情、有技巧地品讀詩歌,能夠增進學生對詩歌中美情、美景的感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
二、思:在深思辨思中理解詩歌內(nèi)容、主旨
“思”是一種認知行為,包括深思、質疑、反思等。“思”是“讀思達”教學法的關鍵步驟,做好“思”的教學管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思維。教師可以從深思詩歌、辨思詩歌兩個角度出發(fā),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深思辨思活動中提升詩歌認知水平,形成對詩歌內(nèi)涵、主旨的深度理解。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在詩歌學習過程中認識詩歌主題,理解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與崇高情懷,教師可以組織深思辨思教學活動。首先,提出簡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詩歌內(nèi)容,如:本詩主要講解了什么?通過簡單問題誘使學生關注詩文并主動翻譯詩文含義。這樣,學生在深思環(huán)節(jié)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主要描述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基本認知。然后,提升問題難度,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思辨閱讀,使其在進階思考中體會詩歌真意。如,教師可以提問: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詩歌的情感是怎樣遞進的?為什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被稱為千古佳句?這樣,學生可理解詩歌中“秋風破屋,卷走茅草”“群童抱茅,詩人嘆息”“屋漏床濕,徹夜難眠”“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主要內(nèi)容,與詩人對民生疾苦的關心產(chǎn)生共鳴。
詩歌教學中,通過先簡單、后復雜的探究問題使學生深思、辨思,理解詩歌內(nèi)容,探究詩歌主旨,切實提升學生的詩歌閱讀、鑒賞水平。
三、達:在表達應用中通達詩歌的情與意
“達”具體指表達,應用,是“讀思達”教學法中的一個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達”的教學活動有利于為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觀念,使其真正掌握詩歌內(nèi)容,通達詩歌中的情與意。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主題設計表達、應用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表達活動中回顧“讀”“思”內(nèi)容,真正將所學的詩歌知識內(nèi)化入自身的知識體系。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詞的教學,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等詞句中蘊藏的情與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相關欣賞表達活動?;顒右唬河冒自挿g此詞,并嘗試解讀這首詞所表達的內(nèi)容。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在轉述詞中“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等詞句中關于事物、景致的描寫,關于“有恨無人省”等詞句中關于思想、情感的表達。活動二:用表演、繪畫、朗誦、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你對《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一詞的閱讀感受。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聯(lián)系教科書中詩歌譯注、教輔書中的詩歌翻譯、教師所講的“詞眼”等知識,融通詞中的情與意,使其在綜合應用所學內(nèi)容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真正將詩歌內(nèi)化入自身知識體系,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狀態(tài)。
詩歌教學中,組織轉述表達、二次創(chuàng)作表達等相關活動,使學生將詩歌學習中的“讀”“思”與“達”有機結合起來,在表達、應用過程中反芻所學內(nèi)容,達到通達、練達詩歌情與意的目的。
綜上所述,“讀思達”視域下的詩歌教學要應以閱讀、思考、表達為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與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習得相關詩歌知識,提升學生的詩歌理解、鑒賞能力。
[作者通聯(lián):福建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學鵬祥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