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作培,李德前,周珊珊
摘要: 將普通試管改制為直角試管。借助直角試管改進了教學中常見的檢驗火柴頭中硫元素、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CO還原氧化銅等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直角試管; 實驗改進; 化學實驗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3)02-0065-04?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將普通的試管做成直角形狀,就相當于將兩支相互垂直的普通試管融為一體了。因為這個特殊而巧妙的結(jié)構,使得直角試管內(nèi)可以同時放置三種不同狀態(tài)的藥品(或試劑),因而可以進行多種實驗。為了擴大直角試管的適用范圍,我們在定制時選用了石英玻璃材質(zhì),圖1所示就是2cm×15cm×15cm石英材質(zhì)直角試管,其外徑是2cm,豎直支管和水平支管的長度均是15cm。
下面結(jié)合具體的實驗改進案例,介紹直角試管在中學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 檢驗火柴頭中含有硫元素實驗
現(xiàn)行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實驗化學》教科書中安排了檢驗火柴頭中硫元素實驗,現(xiàn)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化學教科書(全國版)中安排了檢驗二氧化硫?qū)嶒?,兩個實驗均使用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1,2]。上述實驗設計,不僅操作繁瑣,而且環(huán)保措施不足,尤其是捕獲的二氧化硫的量很少,致使實驗現(xiàn)象不夠明顯。
我們借助直角試管對上述實驗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取得了顯著的實驗教學效果。
1.1? 實驗用品
火柴頭、高錳酸鉀稀溶液;2cm×15cm×15cm直角試管、2000mW激光筆、小氣球、鑷子、鐵架臺
1.2? 實驗裝置
借助直角試管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夾持裝置略)。
1.3? 實驗步驟
(1) 取一支直角試管,將10mL左右的高錳酸鉀稀溶液注入試管底部,再將直角試管固定到鐵架臺上。
(2) 將兩粒火柴頭放置于直角試管的水平支管中部,然后將一個小氣球直接套接在試管口上(確保裝置不漏氣),最后按圖3所示安裝好整個實驗裝置。
(3) 打開激光筆,旋轉(zhuǎn)激光筆的透鏡,使其發(fā)射的光線聚焦在試管內(nèi)的火柴頭上,很快火柴頭“噗”的一聲爆燃起來,并伴隨冒起幾縷白煙;稍后,高錳酸鉀稀溶液褪為肉色甚至無色。以上實驗現(xiàn)象證明,火柴頭燃燒產(chǎn)生了二氧化硫氣體(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S+O2點燃SO2、 2Sb2S3+11O2點燃2Sb2O5+6SO[3]2),進而可知火柴頭中含有硫元素。
(4) 實驗結(jié)束,處理實驗尾氣(輕輕振蕩高錳酸鉀溶液),整理實驗用品,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1.4? 幾點說明
(1) 利用鐵架臺固定直角試管時,一般將鐵夾夾持在直角試管的豎直支管中部(下同)。
(2) 火柴頭選用2~3粒即可,不宜過多,以防火柴頭爆燃時沖掉小氣球。
(3) 在處理實驗尾氣時,為了使二氧化硫氣體能被高錳酸鉀稀溶液充分吸收,高錳酸鉀稀溶液以10mL左右為宜。
(4) 本實驗也可以使用圖4所示的實驗裝置,在通過激光筆引爆火柴頭后,很快觀察到品紅試紙褪色,從而說明火柴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
2? 比較碳酸鈉、碳酸氫鈉熱穩(wěn)定性實驗
在比較碳酸鈉、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時大都采用“套管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雖然實驗的對比性強,但是實驗裝置組裝起來非常麻煩。
我們利用直角試管優(yōu)化上述實驗,簡化了實驗裝置,方便了實驗操作。
2.1? 實驗用品
碳酸鈉、碳酸氫鈉;2cm×15cm×15cm直角試管、配套的單孔橡皮塞、小氣球、酒精燈、藥匙、鐵架臺、計時器
2.2? 實驗裝置
借助直角試管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6所示(夾持裝置略)。
2.3? 實驗步驟
(1) 準備一支直角試管,先向試管底部加入兩藥匙碳酸氫鈉粉末,再向直角試管的水平支管中部加入兩藥匙碳酸鈉粉末,然后將直角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2) 先將小氣球套在大小合適的單孔橡皮塞大頭上,再將單孔橡皮塞塞到試管口上(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然后按圖6所示安裝好整個實驗裝置。
(3) 點燃酒精燈,先加熱碳酸鈉2.5min,觀察到該白色粉末沒有明顯變化,小氣球的大小沒有明顯的改變;再加熱碳酸氫鈉2.5min,觀察到白色粉末逐漸減少,試管內(nèi)壁附有較多的水珠,而且小氣球逐漸變大。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在相同的條件下,碳酸鈉熱穩(wěn)定性強,受熱不易分解;碳酸氫鈉熱穩(wěn)定性差,受熱易分解(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4) 實驗結(jié)束,整理實驗用品,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2.4? 幾點說明
(1) 也可以將碳酸鈉放在直角試管的底部,碳酸氫鈉放在直角試管水平支管的中部。
(2) 也可以先加熱碳酸氫鈉(觀察到小氣球逐漸變大),再加熱碳酸鈉(觀察到小氣球的大小保持不變)。
3? CO還原氧化銅實驗
現(xiàn)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化學教科書中只呈現(xiàn)了CO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而沒有設計相關的化學實驗[4]。一線教師在進行CO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傳統(tǒng)的方法都需要預先借助濃硫酸制好CO,而在危險化學品管制升級的情況下,獲得濃硫酸并制備CO著實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受相關文獻資料的啟發(fā)[5],借助直角試管,不使用濃硫酸,設計出CO還原氧化銅的一體化裝置,充分體現(xiàn)出改進實驗的簡約性、環(huán)保性與綜合性。
3.1? 實驗用品
木炭、二氧化碳氣體、表面燒黑的銅片、氯化鈀試紙;2cm×15cm×15cm直角試管、配套的單孔橡皮塞、小氣球、立式防風打火機(溫度可達1100℃)、鑷子、鐵架臺
3.2? 實驗裝置
借助直角試管設計的CO還原氧化銅一體化實驗裝置如圖7所示(夾持裝置略)。
3.3? 實驗步驟
(1) 取一支直角試管,先向試管底部加入幾小塊木炭,然后將直角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2) 在直角試管的水平支管的中部放置一塊表面燒黑的銅片,在水平支管中部的側(cè)壁上附著一張濕潤的氯化鈀試紙,最后用向上排空氣法在直角試管里集滿二氧化碳氣體。
(3) 立即將套有小氣球的單孔橡皮塞塞到試管口上(要確保裝置不漏氣),最后按圖7所示安裝好整個實驗裝置。
(4) 打開立式防風打火機的氣體控制閥,按下打火開關,打火機立即噴出上千度的藍色火苗。將火焰對準木炭加熱3min左右,不難發(fā)現(xiàn),小氣球逐漸變大,濕潤的氯化鈀試紙逐漸變?yōu)樗{色(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C+CO2高溫2CO、 CO+PdCl2+H2OCO2+Pd↓+2HCl),證明直角試管里已有較多的CO。
(5) 再將打火機火焰對準燒黑的銅片加熱2min左右,銅片逐漸變?yōu)榧t色(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CO+CuO△Cu+CO2或CO+2CuO△Cu2O+CO2),有力地證明了CO具有還原性。
(6) 實驗結(jié)束,處理實驗尾氣(可將小氣球內(nèi)的氣體點火燒掉),整理實驗用品,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3.4? 幾點說明
(1) 在將小氣球套接到試管口上時,要確保氣球是癟的(里面不殘留空氣),否則會降低實驗體系內(nèi)CO氣體的濃度,影響后續(xù)還原反應的效果。
(2) 上述實驗裝置也適用于CO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借助直角試管還可以改進開發(fā)出“加熱銅綠”“二氧化錳催化作用”“檢驗銨態(tài)氮肥”“鐵粉與硫粉的反應”等實驗。
參考文獻:
[1]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4:32~33.
[2]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 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108.
[3]王永臻, 魏海, 李德前. 檢驗二氧化硫?qū)嶒灥慕M合設計[J]. 化學教學, 2019,(2):70~72.
[4]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122.
[5]仇榮亞, 李德前.對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一體化實驗的優(yōu)化設計[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22,(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