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妹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重點教學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寫作教學的重視。在新課改背景下,思維導圖是一種幫助學生梳理的一種思維工具,能有效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和掌握寫作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通過對思維導圖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進一步融入思維導圖模式,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寫作結構更加完整,以此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引言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簡潔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創(chuàng)作的思路,指引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關鍵[1]。
一、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用于傳達思想和交際的工具。而思維是對問題展開綜合分析的,運用思維認識客觀規(guī)律,讓思維形成思想。當人們通過思維活動得出思想后,就需要將思想記載下來,并傳達給別人,這時就需要依靠語言。思維與語言是密切相關的,這也說明了語言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和發(fā)展思維是密切相關的。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就要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開拓。而思維導圖能提取知識重點,將繁多的知識內容在大腦中形成思路。用思維導圖能將學過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掌握寫作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并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展開習作教學,一改原先枯燥的習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動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集中精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2]。
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實踐分析
(一)運用思維導圖完善教學內容
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融合,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模式中資源類型豐富的優(yōu)勢,在不斷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小學生的寫作視野更好的開闊,對寫作的問題從根源解決。
例如,《我的植物朋友》在教學的時候,“植物朋友”是一種擬人的方法,也就是指導同學們將植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并且去描述和書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此時,針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先明確“植物朋友”的類型,花草樹木都是植物,同學們要選擇自己了解的、種植過的植物,這樣才能在思想感情的真實性方面更好的提高。接下來,要引導同學們對“植物朋友”的重點進行明確,是書寫陪伴自己的時光,還是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還是通過“植物朋友”得到了深刻的記憶等,只有明確具體的寫作點,才能讓同學們的書寫更加流暢。通過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內容合理的完善,讓小學生的寫作壓力降低,對思維導圖的理念滲透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思維導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具有好玩、好奇心強、探究欲強以及思維活躍等特點,同時,其個性特征較為明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與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起來,建立高效的教學情景。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可使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激發(fā)出來,從而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學生的自主性和思維能力無法有效地激發(fā)出來,因而無法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學生的寫作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將圖文結合起來,利用思維發(fā)散、組合變化等特點,使學生作文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發(fā)展,可以實現在作文素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3]。
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使其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寫作的要求,并對思維導圖應用的需求予以滿足,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具有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說,在以“難忘的……”為主題進行寫作時,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寫作形式,并將內容和情感有效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選擇優(yōu)秀的作文范文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與生活相結合,選擇相關的素材進行作文寫作,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依靠思維導圖拓寬習作思路
思維導圖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習作思路。以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的習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圍繞“身邊”“有特點”“人”這幾個關鍵詞,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比如,看到這個作文題目你想到了身邊的誰,為什么會想到他?他的哪些特點讓你印象深刻?這樣,由人及事,慢慢地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作文的內容。如,學生寫《我的媽媽》,就要先畫出思維導圖,再寫作。首先,在白紙的中心畫一個媽媽的圖像,代表了文章的主題;接著,把主題詞(我的媽媽)寫在中心并圈畫起來,由中心出發(fā),圍繞主題寫出4~6個跟主題有關的內容(如:外貌、工作狂、愛打扮、不干家務、怪脾氣、關心我的學習等等),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分支發(fā)散,越有創(chuàng)意越好;最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學生提取了媽媽“嘮叨”的性格特點作為寫作的中心,繪制了思維導圖,并從思維導圖中得到啟發(fā),掌握了全篇文章的結構和主旨,明確詳略的內容,從而在清晰的思維框架中更好地、更有效地拓寬習作思路。從實踐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使作文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文字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得到很好的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應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可讓學生在寫作時精準審題,減少出現離題、偏題、審題不清等現象,在對作文素材進行篩選、提煉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習作素材進行寫作。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理清其寫作思路,在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同時,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愛芳.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2020(13):24-25.
[2]王玉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3):40-41.
[3]謝明慧.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