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政武
【摘要】基于筆者長期在基層一線的足球教學和實踐探索,探索以足球運動技術和體能為主線,構建結構化的運動技術與體能融合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體育教師需設計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層次性、進階性的學、練、賽方法,探索實用且高效的足球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塑造健康行為,形成良好的品德。
【關鍵詞】足球技術;專項體能;教學設計
目前,中小學常態(tài)足球教學還存在教師教學設計不科學、場地器材利用不合理、學生練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從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足球運動技能的延伸性以及教育教學規(guī)律,探索足球教學中融合足球技術與足球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組合性練習方法,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足球技術與體能融合教學的內涵和價值
科學理解足球運動技術與體能的內涵,正確梳理和厘清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是融合發(fā)展足球運動技術與體能的前提。足球運動技術是足球項目相關技術動作的總稱,是指符合人體運動科學原理,能充分發(fā)揮身體潛在的能力,有效地完成足球技術動作的合理方法。體能是指各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可以通過后天的科學鍛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體育課中需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與需求,科學合理安排和選擇體能學練的內容?!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中運動能力的重點是發(fā)展體能和運動技能,課程強調要促進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提高,課程強調關注融合,要關注學生體能與技能融合。足球運動是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校園足球是國家重點推出和扶持項目,也是作為推進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的探路工程。足球運動技術是足球運動體能提升的載體,足球運動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是有效和規(guī)范運用足球技術、足球技能的保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足球運動技能和體能需相互融合發(fā)展,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這是足球運動技能和足球運動所需體能本身發(fā)展的內在需求。
二、足球技術與體能融合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發(fā)展靈敏素質與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技術融合的實踐運用案例
1.練習目的:提升敏捷性及爆發(fā)力、提升橫向移動能力、加強協調性及強化腳內側傳接球技術。
2.組織方法:在一個長20M的草地上,設置場地: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其中一人在終點處作為傳球人,其余4人在起點處;練習開始時,每組第一位學生側身左右腳依次快速跨越4個小欄架,轉身90度跳上跳深臺立即跳下與相距4m遠的同伴相互傳接球4次(左右腳各2次)。然后與傳球人交換位置,依次進行5輪次。
3.練習要求:橫向移動時由外側腳發(fā)力;身體重心切勿上下起伏;動作要快速、傳接球要準確、力度適中。
4.教學建議:(1)根據學生的能力調整小欄架之間的距離;跳深臺的高、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也可以采取進階的方法,或者用繩梯代替小欄架。(2)可以分組進行比賽。
(二)發(fā)展跳躍能力與頭頂球技術融合的實踐運用案例
1.練習目的:提升跳躍能力、加強協調性及身體自控能力、強化頭頂球(左額、右額、前額)技術。
2.練習方法:在一個長20m的草地上,設置場地: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其中一人在終點處作為拋球人,其余4人在起點處;練習開始時每組第一位學生連續(xù)用雙腳(單腳)跳越8個小欄架,快速起動向前快速跑10m急停,在相距2m處的三個點依次用左前額、正前額、右前額頂同伴拋來球3次。然后與拋球人交換位置,依次進行6輪次。
3.練習要求:(1)練習學生到達頂球區(qū)域時保持小碎步;(2)拋球人在練習者一到位后立即拋球。
4.教學建議:(1)頭頂球先原地再過渡到跳起來完成;(2)也可以增加其它練習于其中。
(三)發(fā)展步頻及反應速度與腳內側(正腳背)踢空中球技術融合的實踐運用案例
1.練習目的:提升反應及步伐速度;加強身體控制及協調性;提高判斷能力及足球基本技術技能。
2.練習方法:在一個長25m的草地上,設置場地: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其中一人在終點處作為拋球人,其余4人在起點處;練習開始時,每組第一位學生側身向右邊,并用右腳再左腳依次連續(xù)跨越三個小欄架,再重復開始動作依次返回到起點——再以雙腳跳越中間的高欄架——再向左邊以左腳再右腳依次連續(xù)跨越三個小欄架,再重復開始動作依次返回到中間位置——再以雙腳跳越中間的高欄架——雙腳落地后以快速起動向前跑10m,急停在標志線上,在相距1m處依次用左腳腳內側、右腳腳內側踢同伴拋來的空中球各一次。然后與拋球人交換位置,依次進行6輪次。
3.練習要求:動作要快速,始終保持前腳掌落地;盡可能減少觸地時間;保持在動態(tài)中完成踢球。
4.教學建議:(1)根據學生的基礎選擇合適的欄架(高、中、低)或標志盤。(2)也可以結合胸部停球(大腿接球)——再腳內側(正腳背)踢空中球。
(四)發(fā)展速度耐力與傳接球技術融合的實踐運用案例
1.練習目的:在對抗條件下提升傳接球技術、技能;提升學生心肺功能,發(fā)展耐力、快速起動能力。
2.練習方法:在一個30m×30m的正方形草地上,設置四個4m×4m的2V4的搶圈場地;聽到哨聲開始搶圈游戲,再聽到哨聲時四個場地的學生按照順時針方向快速移動到下一個搶圈場地,如此反復練習5分鐘;休息2分鐘再開始下一輪練習。
3.練習要求:(1)聽到哨聲后按照要求快速移動到下一個場地開始2V4搶圈游戲;
(2)搶圈游戲時限制兩腳球,聽到哨聲后球在搶圈區(qū)域內。
4.教學建議:搶圈游戲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限制幾腳出球;哨聲間隔時間可長、可短;搶圈游戲的用球出界、教師在中間馬上給球。
三、結語
合理、科學地將足球運動技術與體能教學內容相融合,在培養(yǎng)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術技能,增強體能及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幫助學生正確領悟足球運動技術和體能的相互關系,利用相關知識提升個人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皩W會足球運動技術、提升足球運動技能”與“發(fā)展體能”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應在足球運動技術、技能學習中融入體能練習的內容;在強化一般體能和足球專項體能的學練中,也要始終貫穿“在正確足球運動技術、技能規(guī)范要求下的采取進階式學、練、賽”的觀念,將足球運動技術、技能與體能發(fā)展進行融合教學。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校園足球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9SXZPT035)研究成果以及中山市李濤名師工作室教研成果]
參考文獻:
[1]董文梅.體育學理之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20-21.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1-33.
[3]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8.
[4]侍崇艷,陳華衛(wèi),王正倫,等.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內容、特征及啟示——以SPEM和SHL課程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9(27):95-98.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