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丹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培育學生思想道德,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教師不但要重視,更要圍繞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層面來構(gòu)建生活化課堂。讓學生的思想道德處于正確位置,完善學生個人品格,讓學生成長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shù)暮脤W生是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
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生活化課堂的構(gòu)建很是關(guān)鍵。既要通過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完善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也要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秉持這個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開展生活化課堂的過程中,要注意銜接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避免出現(xiàn)教學脫節(jié)。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建設(shè)思想,完善品質(zhì),以生活化的角度對其進行滲透,切實圍繞學生展開教學。
一、生活化情境,加強思想教育
思想是反映個人品格的直接方式,從思想滲透到行為,從而看出整個人的品質(zhì),思想教育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所必須具備的。在生活化課堂的構(gòu)建中,教師要結(jié)合課程,構(gòu)建生活化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道德,讓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正確積極的方向,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吃飯有講究》中,教師要告知學生吃飯是一門“技術(shù)活”,從中建設(shè)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比如,教師可以邀請一名學生與自己共同參與情境演繹。場景設(shè)定為我們?nèi)粘I钪凶畛R姷降某燥垐鼍?,教師則扮演一名“吃飯不講究”人,他不但將桌子上所有的東西都攬到自己面前,還將桌子上弄的很亂,嚴重打擾到了旁邊人的用餐。這樣的情景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以這樣鮮明的對比,與學生進行情境互動,試問學生,這位“吃飯不講究”的人行為是否正確?學生幾乎是一致的答案,表示這種人的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要繼續(xù)提問,那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有的學生說吃飯要照顧他人感受。也有的學生說吃飯不可以只挑自己喜歡吃的。這證明學生的思想是正確的,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我們都要顧及他人感受,更不能將東西都攬到自己面前,更不能將餐桌弄的臟亂差。這是一種思想,更是道德的標準。以此完善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也提升學生在生活當中的良好習慣。
二、生活化案例,加強思想代入
將生活化的教學案例代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很是關(guān)鍵。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案例分析,將自己的思想代入其中,同時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只有教師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才能針對性的開展指導,幫助學生彌補不足,加強正確的思想建設(shè),提升道德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準則。
例如,在《我們小點兒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進行案例分析,以小組為單位發(fā)表論述,這樣既能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看出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以下案例中,小明跟隨父母到博物館參觀游覽,期間不僅在館內(nèi)隨處亂跑,還大聲喧嘩,他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呢?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客觀存在,以這樣生活角度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也能加強學生的代入感。根據(jù)討論結(jié)果,所有討論小組都給出了一致答案。表示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博物館內(nèi)不應該大聲喧嘩更不應該隨處亂跑,而是應該安靜的跟在父母身邊,靜靜參觀。也有個別小組以自己在生活當中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了簡單描述,同時也闡述了在公共場合我們都要小點聲的正確觀念。以這樣的形式,豐富了生活化課堂,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代入其中,不但完善了品格,也加深了課程印象。
三、生活化實踐,加強思想建設(shè)
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思想與法治觀念是生活化課堂的重要教學目標。以生活化的角度開展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提高對自己的思想道德標準,從而完善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開展生活化實踐,豐富生活化課堂,加速學生的思想建設(shè)尤為重要。
例如,在《我不拖拉》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不拖拉”的生活化實踐活動,將“我不拖拉”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這樣既可以改善學生生活當中的拖延癥,同時也踐行課程內(nèi)容,既推動了生活化課堂構(gòu)建,也完善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要獲得家長的輔助,以一周為期,讓家長幫忙記錄學生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學生是否能夠按時起床、按時吃飯、做作業(yè)等等。將生活當中的行為習慣作為切入點,以記錄的方式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記錄在案?;顒咏Y(jié)束后,教師會根據(jù)學生在生活當中的情況一一點評,加以指導,無則加勉,有則改之。生活中拖拉不單單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更是一種不可有的思想,一旦這樣的思想被固化,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品格形成。因此,為了保障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以這樣活動的形式既構(gòu)建了生活化課堂,也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shè)。
結(jié)束語: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開展生活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很是重要。教師要重視生活化課堂的構(gòu)建,同時將課程的含義滲透其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課堂代入感,完善學生的綜合品格,建設(shè)學生正確的思想,這也是生活化課堂構(gòu)建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錦洪.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構(gòu)建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堂[J],新課程:小學, 2018(4):1.
[2]黃麗萍.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礎(chǔ)教育, 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