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月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孩子的終身學校。孩子的性格有家庭的縮影,孩子亦是父母傾其一生去完成的作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家長和老師是親密的伙伴關(guān)系,有著共同的目標——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因而,有效的家校溝通必不可少,它是拉近家庭與學校的距離,掌握孩子成長的脈搏,引領孩子正確的方向,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關(guān)鍵詞:成長;家庭教育;家校溝通
一個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的老師,擇良師從之益于終身,不合格的老師卻是學生學習的絕路。然第一任老師必定是父母,第一所學校必定是家庭,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的身上留有父母的性格,不可磨滅的印記。當孩子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老師的影響潛移默化,在學校所獲得的教育也就會烙在孩子的心底,此時,家校溝通便不可或缺。
“雙減”之下,家校之間的溝通就尤為重要。作為農(nóng)村教師,常感到學生與家庭的“管道”不通暢,就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為了能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原生家庭,就更需要和家長們的交流,了解熟悉學生的品性,只為與學生的對話暢通無阻,促進其學業(yè)的提升,成才成人。
一、真情溝通
曾子殺彘,身教重于言教;孟母三遷,環(huán)境造就性格;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銘記于心。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庇惺裁礃拥母改福蜁囵B(yǎng)什么樣的孩子,想要讓孩子有某種優(yōu)良品質(zhì),父母首先就應該具備這樣的品質(zhì),然后用無形的力量去感染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家庭的良好氛圍就是孩子最好的啟蒙學校。
班級里有一位陳同學,成績平平,性格內(nèi)向,就像個“小透明”存在在教室的小角落。愛耍小聰明,為逃避作業(yè)常常找不同借口,一個星期不帶重復,有時不細細追問就被她給忽悠過去,課代表為追她的作業(yè)就得找?guī)讉€“幫手”圍堵她的座位,生怕一個下課便跑得無影無蹤,最近,她又開始了新的“戲碼”……
那是個星期五的中午,根據(jù)課代表的統(tǒng)計,陳同學已經(jīng)有三天未按時交作業(yè)了。于是,我走到她的座位邊上,讓她上交昨天的家庭作業(yè),她小聲地說:“找不到!”找不到作業(yè)是管用的手法,我并不著急,問她:“寫的時候誰在邊上,可以為你證明?”沉默了一陣,說了同桌的名字。很好,中午吃飯休息的時間,專挑了一個不能立刻證明的證人,如此,就是要讓我信以為真。我笑了笑,說道:“既然是在學校里完成的,應該還在抽屜里,不如我們把所有的書都放在桌子上,再找找,說不定你沒找到的盲區(qū),我們一起就找到了!”她眼神迷離了下,手不自覺的收縮在背后,她小聲地說:“我沒寫?!敝蟊憔芙^了所有的溝通,好似一個“沒寫”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隨后,我向陳媽媽了解近日情況,按陳媽媽的意思,這些天因個人原因連續(xù)加班,對孩子的學習有所疏忽,造成今日的局面。當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中缺席一段時間,孩子很容易“放縱”自我,他們懂得父母因工作的忙碌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學習,生活,而此時,如果缺少了一個成人的引領,他們會沉浸在所謂“自由”的快樂天地。
二、重新溝通
學生不寫作業(yè)的原因往往大多來源于惰性,“雙減”之下的作業(yè)又多了一些創(chuàng)新,絕不停留于表面的書寫作業(yè),與之前的停留于作業(yè)本不同,更多的是動手實踐操作,面對這樣的創(chuàng)新性作業(yè),陳同學也遇到了學習的新煩惱。
沒寫作業(yè)以“找不到”作業(yè)為由,沒寫作業(yè)又怎么會有證人的存在?這些問題不應該就是父母不在家這么簡單,可究竟是何原因?但我不知道真相原來可以來的這么快。星期一,陳同學依舊沒有完成作業(yè)!我與其母親溝通也不過是隔了兩天的時間,周末放假,家里人應該會進行簡單的溝通,新的一周應以新的姿態(tài)來面對,怎么也不能是今天這般模樣啊!
既然面對面的溝通無效,不如換個新的方式,把沒寫作業(yè)的原因?qū)懴聛?!紙上的?nèi)容大致為母親陪弟弟玩,父親教弟弟寫字,陳同學被忽略了,現(xiàn)在所做的這些是她及其希望能引起父母的注意,真相的背后讓人心痛。那一刻,我交給她一張白紙,以信的方式,寫下《爸爸媽媽,請聽我對你說》,然后裝在信封中,帶回家。沒過多久,我收到了陳媽媽的信息……
三、從心出發(fā)
從陳同學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布置作業(yè)后的反饋信息,“雙減”之下的作業(yè)靈活性,要求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動手實踐能力與分析能力的提升,若只是停留在應付式的上交作業(yè),對自身的成長無益,教師應更注重分層的作業(yè),多選擇性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肯定,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家庭中,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也可以是新方式,不僅僅是面對面的交流,還有用多種形式,讓家長多角度,多維度的去認識孩子的成長變化,成為孩子的成長中的引路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小小的變化都會影響著孩子的行為,也會影響著孩子的性格。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我們不能只看孩子的表面行為,還要去了解這些行為的背后是在為這個家庭訴說著什么樣的故事。
成長,就是在迷失自我里尋找方向,進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半p減”之下,溝通重新“從心”開始!
參考文獻:
[1]叢利平:家校溝通的有效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2020(01)
[2]王瑩:家校共育促進孩子的成長[J];文學教育,2020(10)
[3]邱倩倩:家校溝通,陪伴成長[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
科教創(chuàng)新與實踐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