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思政背景下,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適應了時代發(fā)展趨勢,有利于推動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綜合性人才。在實際教學中,受教師思政素養(yǎng)參差不齊、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等因素影響,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質量受到影響。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
關鍵詞:思政元素;大學英語;融入路徑
思政元素與英語知識間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端正價值理念,樹立正確的三觀體系。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必修課,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較長,為融入思政元素營造了良好條件。新時期,高校應端正教師思想認知,引導教師深度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資源,以此實現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增質增效。
1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阻礙
1.1未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時缺乏深度,思政元素與英語教學知識缺乏聯(lián)結性,降低了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成效。此外,現代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思維較為活躍,對新鮮事物地接納程度高。然而,因教師所應用的思政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趣味性等,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且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質量受到直接性影響。只有結合英語教學內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強化兩項知識間的連接,并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方可推動大學英語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1.2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教學,對教師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期,英語教師在傳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健全思政知識體系,并懂得如何將思政元素靈活融入到英語教學中。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恰恰因教師思政知識儲備有限,掌握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等滿足不了大學英語思政元素融入所需,致使教師力不從心,降低了思政教育質量與效率。因此,學校需給予人才培養(yǎng)工作充分關注,提升英語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實現思政教學與英語教學的高效融合。
1.3思政教育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未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前,英語教學評價多集中在學生課堂表現以及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方面。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后,繼續(xù)采用過往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儼然滿足不了新時期的教學所需。因評價體系未從道德品質、思政素養(yǎng)、思政意識等方面展開評價,不利于全面激發(fā)學生的思政學習熱情,影響到思政教學成效。
2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路徑
2.1深度挖掘英語教材,提高思政元素融入質量
挖掘英語教材中思政元素時,教師可適宜增加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容,輔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認可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英語教師亦可針對性節(jié)選歷史性話題或者歷史英雄人物作為探討方向,使得學生在探討、協(xié)作過程中加深對人物或者事件所蘊含思政知識的理解。大學英語中會蘊含著大量的中西方文化,教師可通過辯論或者小組探討形式,由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中華文化認同感,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2.2注重人才培養(yǎng),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新時期,大學需給予人才培養(yǎng)工作充分關注。通過常態(tài)化培訓,轉變英語教師教學理念,使其認識到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培訓過程中,將先進的融入方法、融入經驗等傳輸給英語教師,為其開展實踐教學奠定堅實基礎。英語教師也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大學英語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強化兩項知識間的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思政素養(yǎng)。教師應注重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yǎng)與文化自信心。教師將所掌握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此外,結合日常教學中的不足,積極向其他優(yōu)秀教師請教,并積累教學經驗,有序完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案。
2.3健全思政教育評價體系
為充分調動學生英語課堂思政教育參與積極性,學校需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系,在關注學生英語成績的同時。適度增加思政素養(yǎng)、思想品質等方面的評價元素,端正學生認知,使得學生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繼而與大學英語教師積極配合,努力學習思政知識。此外,健全的思政教育評價體系亦可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潛力,激勵著教師傳輸學科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思政素養(yǎng)兩手抓,并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豐富思政知識,拓寬學生眼界,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時,學校需注重人才培養(yǎng),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與教師重視思政教育。教師亦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yǎng),積極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心,為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元素營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王落茹.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路徑研究[J].現代英語,2022(01):13-16.
[2]姬衛(wèi)國.淺議思政元素與大學英語教育的融合之道[J].西部學刊,2021(20):94-96.
[3]陳瑩.“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J].英語廣場,2021(29):121-124.
作者簡介:于蕾(1978.11.19——)女 ,漢族,山東濟南人,現任單位: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