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春燕
摘 要:我國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仍長期使用著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模式,不僅教師難教出效果,學生也覺得枯燥乏味。如何改變目前的教學困境?筆者認為要先從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出發(fā),與時俱進,轉變傳統(tǒng)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文章主要針對國內音樂教育現(xiàn)狀,結合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各自的特點以及在課堂中的使用進行探討,為音樂教學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導。
關鍵詞:小學音樂;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
目前世界主要有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他們分別是——德國的奧爾夫、匈牙利的柯達伊、瑞士的達爾克羅滋。那么,音樂教師如何運用好教育體系為音樂教學課堂增添色彩?
一、奧爾夫教學法
“奧爾夫教學法”為聯(lián)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chuàng)建,是一個獨創(chuàng)的音樂教育體系,它關注開發(fā)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游戲中學習,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的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培養(yǎng)孩子樂理、樂感、表演、演奏等能力。
(一)奧爾夫教學法特點
1. 注重節(jié)奏
節(jié)奏是音樂的心臟,是音樂的靈魂。奧爾夫認為:節(jié)奏是最原本的動力,可以通過拍掌、跺腳等以最原始的情況被呈現(xiàn)。所以奧爾夫強調音樂教學要從節(jié)奏入手,節(jié)奏訓練是奧爾夫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2. 運用打擊樂器
運用打擊樂器也是奧爾夫教學的一大特色,由于打擊樂器容易掌握,不像小提琴、鋼琴等樂器需要一定的專業(yè)技術才能演奏,因此使用打擊樂器會極大地減少學生學習樂器的技術負擔,從而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其次打擊樂器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兩類,“有固定音高”樂器可以敲奏一些簡單的旋律,“無固定音高”樂器則可以用于節(jié)奏的擊打。且每種樂器音色鮮明,富有想象力,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歌曲編排,在課堂中也可以互相交換樂器,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打擊樂,了解各種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即興演奏
奧爾夫教學運用到簡單易學的打擊樂器,和聲思維簡單,且伴奏可以使用固定的節(jié)奏,因此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的創(chuàng)編或演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 音樂和游戲相結合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局限于學生看譜唱、奏或模仿教師唱。學生不僅覺得枯燥乏味,且一旦離開教師和樂譜,便喪失對音樂感受力的創(chuàng)造力。音樂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讓音樂課成為游戲的過程,那么音樂教育就是令學生感到快樂的藝術教育。奧爾夫教學把游戲結合于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音的旋律、節(jié)奏、調性、結構等音樂元素,可以在一首歌中學會一段舞,也可以在一節(jié)課中學會一段打擊樂合奏,在學中玩,在玩中感知音樂的內涵、增強合作意識,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發(fā)展音樂才能。
(二)奧爾夫教學法的課堂運用
因為奧爾夫教學法注重節(jié)奏,所以歌唱課適用奧爾夫節(jié)奏教學,遇到節(jié)奏感較強的歌曲時,還可以用打擊樂器邊打節(jié)奏邊讀歌詞,能更好地加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遇到需要模仿樂器、動物等聲音的歌曲時,如敲鼓、蛙鳴、風鈴等,可以加入打擊樂器:鼓、蛙鳴筒、三角鐵等與歌曲中模仿聲音比較相像的樂器,讓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體會更加深刻。以花城版一年級音樂《過新年》為例,曲子有比較強的節(jié)奏感,還有模仿敲鼓聲的歌詞,教師可以運用鼓類樂器進行節(jié)奏敲打教學,加深學生對節(jié)奏的印象,也可以分配其他打擊樂器,讓學生即興演奏,進行音樂游戲。
奧爾夫音樂教學并不是學習高深的音樂技能,而是通過敲打節(jié)奏和打擊樂器進行音樂游戲,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玩”中,感受音樂??偟膩碚f,奧爾夫教學法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啟蒙,是學習其他音樂的起步。
二、柯達伊教學法
柯達伊教學法由匈牙利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提出,他的理念是音樂成為每個小孩教育的一部分??逻_伊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只要具備接受良好訓練的師資和完整的教材,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實施,教學對象由兩歲幼兒至成人都可以透過歌唱的方式學習音樂。
(一)柯達伊教學法特點
1. 柯達伊教學法以集體唱歌為主要教學形式
柯達伊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習樂器,但唱歌卻人人都能學習。唱歌是人們對自己內心情感的表達,既簡單易行,又容易看到成果??逻_伊提倡使用無伴奏的合唱訓練,這對教師本身的音樂專業(yè)要求也較高。
2. 柯達伊教學法以五聲音階和四分、八分音符節(jié)奏為視唱教學基礎
柯達伊發(fā)現(xiàn)兒童難以掌握半音,反而對小三度音程掌握得較好,因此跳進比級進更容易唱準。而四分音符的速度與兒童走路時的速度比較匹配,八分音符則與跑步速度相近。因此,在柯達伊的教學中,往往都以五聲音階和四分、八分音符節(jié)奏為教學基礎,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準和節(jié)奏基礎后,再加深其他音程和節(jié)奏的訓練。
3. 柯達伊教學法采用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及節(jié)奏讀法教學
剛接觸音樂的學生,對音高概念不清晰,但是對調性的概念則較強,所以柯達伊采用首調唱名法,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待學生掌握首調唱名法后,可以開始用固定唱名與之交替使用。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的高低位置,在柯達伊教學法中還采用柯爾文手勢,通過不同的姿勢以及在空間中的不同位置,顯示音階中各個音的高低關系,這樣能讓抽象的音符變得更加直觀易懂。
(二)柯達伊教學法的課堂運用
通過了解柯達伊教學法的特點,我們可以在一些富有民族調性的曲目上運用柯達伊教學法,也可以在一些節(jié)奏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為主的曲目上進行柯達伊教學。而柯爾文手勢則可以運用到每一首難以唱準音程的歌曲當中去。
以花城版二年級音樂《勇敢的鄂倫春》為例,歌曲為五聲調式,節(jié)奏也以四分、八分音符為主。唱譜時,遇到跨度較大的音程或者難以唱準的音時,可運用柯爾文手勢加以幫助,加強學生對音的“距離”的體會,從而更加準確地唱譜。
三、達爾克羅茲教學法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是由瑞士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創(chuàng)立的教育體系。它提倡用形體動作來體現(xiàn)音樂節(jié)奏,被稱為體態(tài)律動。
(一)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特點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提倡音樂課堂以體態(tài)律動為主,他更偏向于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表達音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感受為主,它要求學生以身體各個器官作為樂器,把所聽到的音樂,所得到的感受通過身體表現(xiàn)出來。他的課堂形式主要以游戲為主,當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有所渙散時,可以立即變換,讓課堂永遠處于一種新鮮的狀態(tài)。由于這種教學沒有固定的答案,也不需要學生有特別的專業(yè)技術,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都非常適合。
(二)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課堂運用
根據(jù)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特點,在欣賞課上運用此教學法顯得特別合適。學生通過一段律動或一段舞蹈,就能更好地體會樂曲中所表達的情緒、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教師既可以通過編排不同的身體律動動作,讓學生感受不同樂段的變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創(chuàng)編適合的身體律動。
以花城版一年級音樂管弦樂曲《小鴨和大灰狼》為例,當學生聽到代表小鴨子愉快游泳的樂段時,可以引導學生舒張身體,做出一些表示愉悅放松的動作;當聽到代表大灰狼的樂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展示出緊張、蜷縮、繃緊等身體律動感覺。運用體態(tài)表達音樂,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專注于聆聽音樂,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利于提升學生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手段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各有特色,它們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歌曲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法進行教學。無論如何,時代在進步,音樂教育工作也在進步,這不僅需要音樂教師日益精進自己的專業(yè),還要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讓學生不再將音樂作為一種學習負擔,而是作為一種愉悅身心的美好享受。學生能通過語言、游戲、舞蹈等新的學習方法,本能地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音樂知識,發(fā)展音樂素養(yǎng),真正從音樂中獲得無限的快樂。如此,音樂在美育方面的作用才會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德]哈澤爾巴赫.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劉沛,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
[2]雍敦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運用[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瑞士]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達爾克羅茲方法:體態(tài)律動[M].謝呈譯,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1.
[4]關正春.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特點[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