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加祝
摘要:現(xiàn)代教學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需要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xiàn)師生之間良性互動的教學效果。做到如此,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有效開發(fā),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有深刻體現(xiàn)。所以,本文就此問題展開分析,其目的就在于重點探究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這個核心議題,旨在為該領域的研究拋磚引玉。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認知教育
引言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有了全新變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師生互動,其目的都在于改善較為低下的教學質量。當然,師生互動的價值與積極作用一定要得到教師隊伍的充分重視,因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精心組織師生互動,以期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深入闡述,進而探討了其解決策略,其目的就在于拓展教學思路,從而讓更多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1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1 師生互動較少,形式以提問回答為主
毋庸置疑,素質教育現(xiàn)已成為大勢,并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在如此背景下,素質教育也滲入至小學教學的過程中,但取得的效果卻十分有限。例如,很多語文教師雖然意識到師生互動教學十分利于學生的成長,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常常事與愿違,很多時候課堂上是用到了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但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的前提是師生關系較為平等,但目前課堂上仍以教師主動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形式進行,這無疑很難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漸漸淪為被動式的應付,因而教師要想得到上佳的教學質量也是遙不可及。事實上,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教學還處于摸索的階段,教師的經驗還有所欠缺,因而很難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良好的關系。
1.2 互動教學中過于強調認知教育
應試教育的思想長時間以來都占據著教師的頭腦中,即便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有了一定推行,但仍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思維。因而,教師在教學時不知不覺還是會過于強調認知教育,很多教師還是更依賴灌輸式教學,他們認為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會讓學生更快掌握書本上的知識[1]。無疑這種單向式的教學顯然沒有將學生放在眼里,缺乏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語文教學,只是讓學生較為死板地掌握了語文課本中的一些知識,卻不知如何將這些知識活學活用,且學生的交流能力難以得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有本質的提升,這無疑是過度強調認知教育、忽視師生互動教學的必然結果。
1.3不注重利用課堂上的有利條件
顯然,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身邊的有利條件來輔助教學,如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進行教學,既能方便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詞句的含義等,從而令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象。然而,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不少教師事實上并不注重如何去利用課堂上的有利條件,很多時候多媒體設備根本沒有加以利用,師生之間也未有實質性的交流與互動,結果導致課堂只能陷于枯燥乏味的傳輸式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遭受了磨滅,最終師生之間也會產生明顯的隔閡感,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2 提升語文教學師生互動教學效率的策略
2.1 樹立師生平等的正確理念
在現(xiàn)代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頭腦中的固有觀念,充分意識到學生與教師應是平等的,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便會失去它原有的色彩?,F(xiàn)階段,新課標已經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激勵學生參與討論、敢于交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便自己的判斷有錯誤也要大膽說出來。所以,語文教師樹立必要的平等觀念就十分關鍵,給予學生大膽表現(xiàn)、敢于質疑的機會。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提出自己的質疑時,教師首先要給予表揚和贊美,因為此時的學生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這樣以來,學生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而解決問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引導,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可以幫助他們的朋友,這一點無疑非常重要。
2.2 豐富師生互動形式,善于利用開放性互動話題
以教師主動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師生互動形式進行語文教學,肯定不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多多利用一些有趣的開放性互動話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師生互動的重點則要落腳于學生較難理解或學生需要概況的一些問題上。即便學生難以回答,課堂會陷入短短的沉默中,也無需懷疑這種開放式提問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沉默代表著學生開始學會自己思考問題,非常利于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找尋答案,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遠比教師簡單提出問題、學生立馬得到標答顯得有意義。例如,教師在講到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木蘭從軍》時,就可以拋出一些開放性的互動話題給學生: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木蘭從軍會帶來什么結果?問題提出后,學生就會自發(fā)去思考,甚至還會在課下去尋找更多關于木蘭的故事,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應有效果[2]。
2.3 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要想增強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因為僅憑教師站在講臺進行口述,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學生也不愿就課文內容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而多媒體設備提供的形式各異(視頻、圖像等)的素材,會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諸多便利。一旦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在課堂上就不再感到無趣、拘束,反而會更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例如,教師在講到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景陽岡》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時播放老版水滸傳電視劇關于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生動情節(jié)與人物形象更有感觸,進而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作者是如何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的?武松的性格究竟是怎樣的?此時,學生在看過精彩的視頻后,必定很想就學習的所思所想與教師進行交流并回答上述問題,課堂氣氛必然也會變得較為熱烈。
3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指出,小學語文課堂融入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十分有益,這已經得到了無數實踐案例的證明,因而具備大范圍推廣的巨大潛力。有鑒于此,本文就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展開相應論證,旨在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些許可借鑒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彭潔.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9,10(4):116-116.
[2]劉成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研究[J].考試周刊,2021,5(33):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