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仕巧
摘要:音樂作為小學課程的基礎性學科,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重任。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要關注于文化課程知識的講述,音樂教學也至關重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主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膽建立音樂與律動、舞蹈、戲劇、雕塑、繪畫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從音樂節(jié)奏出發(fā),引伸出更為豐富的音樂表達形式,帶領學生參與到音樂氛圍當中,去感受體驗音樂旋律,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帶給學生全新的音樂課程學習體驗。
關鍵詞:小學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引言: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應用應當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多元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斷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與鑒賞能力,帶領學生感受音樂的韻律美。本篇文章基于小學音樂教學,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內涵分析
音樂作為一門抽象性的藝術學科,生動形象的反應人們生活中的情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與其他兩種音樂教學法,組成三大音樂教學法,在世界教育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在奧爾夫看來,音樂應當是最貼近自然的一種藝術類型,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最為真摯的體驗,是最適合青年年階段學生的一種音樂教學方式。與我國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相比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致力于給予學生良好的音樂體驗。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當中,音樂不應當是一個單獨存在的模塊,不是孤立的個體,應當與語言、律動、舞蹈、戲劇等內容,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綜合化的音樂課程當中,學生能夠獲得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參與到多元豐富的音樂活動當中,學生能夠擁有更為廣泛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空間,切實有效的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與音樂鑒賞能夠。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借助音樂表演激發(fā)學生興趣
藝術表演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當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豐富的學習感受。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音樂與舞蹈表演相結合,帶領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內容,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特征。
例如,帶領學生學唱《蝸牛與黃鸝鳥》這首音樂時,在課堂教學初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遍音樂內容,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說一說,在音樂中都聽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并不難,同學們能夠暢所欲言。有的同學說我聽到了蝸牛與黃鸝鳥,有的同學聽到了有葡萄樹,隨后教師就運用多媒體為同學們展現(xiàn)了歌曲所描繪出來的場景。只見在一個葡萄園當中,有一只蝸牛與黃鸝鳥,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草與花朵,在真實化的場景下,教師就可以帶領同學們設計一些動作。如小蝸牛爬行應該是什么動作,黃鸝鳥展翅飛行的動作應該是怎樣的。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去做一些動作,教師要予以學生鼓勵,肯定同學們的想象力,在學唱音樂時,同學們就可以伴隨著舞蹈動作,去感受音樂的旋律。
(二)借助樂器培養(yǎng)學生樂感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當中,樂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支撐奧爾夫音樂體系的一重要工具。在面對昂貴的進口樂器,奧爾夫教學法倡導將奧爾夫樂器中國化,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制作樂器的方式來實現(xiàn),引導學生掌握樂器發(fā)聲的原理。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制作一些打擊樂器,在正式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可以制作打擊樂器的原材料,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此時學生就對音樂課堂充滿了興趣。只見同學們準備了易拉罐、石子、沙子、筷子等物品,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小組中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打擊樂器。只見有的小組同學將沙子放入到易拉罐當中,就可以形成散響的功能,有的小組則將石子放入到了易拉罐當中,就又形成了不一樣的聲音。有的小組將筷子充當成了木質的樂器,并且和碗盤結合到了一起,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的打擊樂器豐富多樣。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到講臺上展示一下小組制作的樂器,并且組織各組同學,共同運用手中的自制樂器,創(chuàng)編一首音樂作品。每一位同學都興趣十足,紛紛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當中,整個過程都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樂感,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構建音樂故事教學活動
每首音樂都富含有豐富的情感,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作基礎與創(chuàng)作背景,針對一些題材的音樂作品,只有深入了解音樂作品背景,才能感受作品內涵。教師就可以選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音樂作品與敘事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歷史內容傳達音樂中的情感信息,不斷加深學生對特定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游擊隊之歌》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就可以選用敘事的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我國那個特殊的視頻偉大的游擊隊英雄,將語言與音樂教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排雷戰(zhàn)”、“地下戰(zhàn)爭”以及“牛仔游戲”等等,借助故事的形式,帶領學生更深的感受游擊歌曲的內容以及旋律。學生現(xiàn)如今生活幸福,戰(zhàn)爭的年代離學生較為久遠,借助講故事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理解到歌詞當中:沒有武器,沒有武器,對我們做敵人的深刻含義,真正理解歌曲故事當中所蘊含的歷史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同學們了解潘東子的故事,了解潘東子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與敵人作斗爭,感受他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學生有機會了解英雄人物,從而增強了歌曲的吸引力和藝術魅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多種內容和形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當中,不為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嘗試,科學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彰顯其獨特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萬雨軒,單宏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課程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21(02):171-172.
[2]況薇.小學音樂課堂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J].黃河之聲,2020(20):144-145+147.
[3]鄭鑫然,孟瑤.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13):167-168.
[4]張玉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運用[J].北方音樂,2016,36(23):66-67.
[5]宋潔,蘇麗麗.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6(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