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偉
摘要:初中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和發(fā)展,對于促使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解體育知識,更應該全面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和推進學生硬性資本的自我發(fā)展,從而促進初中學生不僅要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學生的身體健康,他們才能夠在課堂中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初中開設體育學科,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技能,而且能夠使學生的體質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F(xiàn)階段的初中生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日常生活中缺乏體育鍛煉,導致身體狀態(tài)不佳,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提高學生體質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善用體育器材和基礎設施
體育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的多樣化對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有效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shù)慕虒W手段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善用體育器材。器材的運用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運動需求,教師不應將體育器材當作擺設,如果只讓學生跑步、做操,學生的積極性便無法得到提升。只有教師將體育器材融入教學中,才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組織喜歡球類運動的學生打籃球、踢足球、打排球或者羽毛球等,組織喜歡田徑運動的學生進行跳高、跳遠、接力賽跑等,還可以組織學生擲鉛球、跳繩、踢毽子等。在學生使用體育器材進行體育鍛煉時,教師要保障學生的安全,保證體育活動的有序性,還可以適當為學生播放一些有激情的音樂,這樣的體育鍛煉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學樓外的臺階、操場、草坪等基礎設施,讓學生認識到除了正常的跑跳,還可以進行有氧運動,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
二、豐富教學模式,針對學生情況開展體育教學
對于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來說,其對學生能夠產(chǎn)生諸多的作用,如學生日常的學習壓力較大或是身心未能放松,在此情況下,若能積極投身于體育運動之中,那么則能夠產(chǎn)生降低壓力、舒緩身心的作用,也能夠使得學生進行更為愉悅性的學習,實現(xiàn)以生為本地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但以現(xiàn)實情況來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還較為單一,而此種固化性模式的實施,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學生天性的釋放,也不利于燃起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而針對此情況,在“以生為本”這一重要教學理念的促進下,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保障具備豐富性的教學模式,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初中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需求,使學生切實喜愛上進行體育運動以及有效的學習。再者,能夠將初中體育教學和課堂游戲之間加以結合,通過實施游戲教學的方式,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加以完善和豐富,這樣也能夠彰顯出體育教學工作開展之意義所在。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之前,教師能夠積極地帶領學生開展與之存在關聯(lián)的體育游戲,以此來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之中的主動性。
三、優(yōu)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
在教育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選擇口碑不錯的跑步鍛煉App。組織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積極進行自主的體育鍛煉,通過在清晨或者傍晚的跑步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環(huán)境,可以是花園、球場、田徑場等。通過App記錄運動形式和運動步數(shù),進行運動打卡。突出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讓學生能夠通過準確的記錄,將自身的鍛煉時間和鍛煉方式進行量化,增加體育訓練過程的對抗性,減輕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負荷,愉悅初中生的身心,并不斷取得進步。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運動步數(shù)進行量化,組建專門的體育微信群,將學生的不同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從而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初中體育課程。在優(yōu)化體育訓練教學過程的同時,教師應加強對運動技術的教授,促使學生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術,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體育訓練習慣。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中,應重視課堂教學的層次性,遵循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規(guī)律,通過講解、示范、訓練、糾錯等程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用原理和鍛煉方法。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優(yōu)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從而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定期組織各類體育競賽活動
學校要確保學生能夠在常規(guī)的運動比賽之外進行一定的體育競賽類活動,如拔河比賽、跳繩等運動類項目,讓學生在體育競賽的過程中通過對抗來感受運動的樂趣,并豐富課余生活,感受到體育鍛煉的趣味性以及進行體育運動的必要性,從而在體育競賽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并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踢毽子的競賽活動,事先通知各個班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確保學生在比賽之前做好準備,然后在班級內(nèi)組織踢毽子的競賽活動,讓學生選出最優(yōu)秀的代表來參加年級的比賽。而正式的比賽過程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進行,如采用多人接力的形式,讓學生在不限定時間的情況下,以最后毽子落地作為終止的信號,并從中評出優(yōu)勝者。也可以開展計時競賽,讓學生在三分鐘內(nèi)踢毽子,最終統(tǒng)計出踢毽子的總數(shù),以數(shù)量最多的人作為勝者。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僅僅憑借體育課中的幾十分鐘是完全不夠的,教師要借助一切體育教學的機會,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自主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積極完成一些體育項目。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課后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運動的魅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對抗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體質、加強體育鍛煉是體育教師迫切需要落實的教學任務,針對學生對體育學科不重視、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學習熱情等問題,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全面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學習需求,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高效的體育教學。只有教師明確學生的鍛煉強度,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質。
參考文獻:
[1]陳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體質[J].讀與寫,2020(35):222
[2]張永.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6):176,179.
[3]孫茂偉.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淺析[J].才智,2015(2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