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輝
摘要: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lián)合行動、方式。小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本文從利用小組合作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及開展課外合作實踐活動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能力的策略進行闡述,希望能夠?qū)Ξ斍暗男W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生;合作交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是小學生需要形成的一種重要能力,只有學生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合作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在小組內(nèi)找到自己的定位,又能夠在小組當中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從而形成小組內(nèi)學生互幫互助的學習模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
(一)利用小組合作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是非常多的,其中涉及到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等各個方面,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習的時候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提高個體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小學語文當中的很多教學內(nèi)容只有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使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然后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給小組當中的每一個人制定單獨的學習目標,從而形成小組的總體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小組當中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學生在長期的合作學習當中能夠不斷的提高小組內(nèi)同學的默契程度,會對彼此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
例如,在教學“柳樹醒了”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掌握的有關于柳樹的知識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讓學生了解柳樹醒了就相當于春天來了;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春天來了的跡象,并讓學生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交流總結(jié);最后,讓學生學習并了解這篇課文所使用的修辭手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在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小組合作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一些教學內(nèi)容本身就具有戲劇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難度,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困難,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去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通常來說,一篇課文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是很多的,并且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學生需要對文章進行研讀,對角色進行排練,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學生在對文章進行研讀,對角色進行排練的時候能夠增強小組之間成員的交流,增強小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外,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能夠?qū)⒆约旱那楦腥谌氲浇巧斨?,使學生加深對于角色的理解,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對課文進行研讀,并且對小松鼠找花生的場景進行模擬,從而完成角色的排練。然后讓每一個小組當中的學生在班級上進行表演,并且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去進行創(chuàng)造,從而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需要進行相互的協(xié)調(diào),需要在照顧團隊利益的基礎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開展課外合作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還應當在開展課外合作實踐活動的時候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每個學期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是非常多的,根據(jù)不同活動的主題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活動內(nèi)容,如社會調(diào)研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環(huán)境保護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等,不同的課外實踐活動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否則是無法很好的完成的,因此在進行課外活動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共同的完成課外實踐活動。
例如,在學習“畫家鄉(xiāng)”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班級上的小學生都來自于本地,外地的學生比較少,因此班級上的小學生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印象是比較固定的,而學生畫出來的家鄉(xiāng)沒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性。那么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研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行拍攝,或者用文字記錄家鄉(xiāng)等等,從而讓學生能夠?qū)ψ约杭亦l(xiāng)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最后通過繪畫的形式描繪出自己家鄉(xiāng)的模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合作才能夠完成社會調(diào)研任務,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進行細致的觀察,那么學生之間就必須要能夠共享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相關的任務,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再如,在進行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時候,需要學生兩兩形成小組,一個學生撿垃圾,另外一個學生撐垃圾袋子,學生如何分工是需要學生之間自己進行協(xié)商的,在協(xié)商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學生也能夠很好的完成相應的任務。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合作交往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能力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地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在小組當中的責任感,加強學生與小組內(nèi)其他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讓一個小組的學生能夠共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和社會實踐任務,保證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這能夠?qū)W生未來的發(fā)展保駕護航,也能夠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舒.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J].課外語文,2019(22):90-91.
[2]郭霞霞,蔡雪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2):166.
[3]楊會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技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2):30.
[4]楊五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J].學園(教育科研),2012(02):98.8639A294-60B5-4D4A-B2DF-D5DE8296E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