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部分班集體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后進生”?!昂筮M生”是班級管理中比較棘手的問題,轉化“后進生”是小學班主任的重點工作內容。在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后進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班主任的積極關注。班主任應該充分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日常習慣、興趣愛好以及家庭情況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現(xiàn)“家校共育”,共同協(xié)作,采取有效策略進行“后進生”轉化工作,達成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小學;后進生;轉化;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陳慧(1969—),女,廣東省深圳市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
小學階段,“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小學生還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學校、家庭、社會及個人等多重因素都會對其成長造成影響。班主任應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教育原則,營造積極的育人環(huán)境,幫助“后進生”早日跟上集體前進的步伐。
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主要成因是家庭育人環(huán)境不佳。
1.部分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
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生活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不少家長上著“996”的班,他們無暇關注、思考和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些孩子遇到學習或其他生活上的問題時,總是得不到家長的及時幫助;而孩子一旦出現(xiàn)問題,教師與家長聯(lián)系后,有的家長便會因此心煩氣躁,把不良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索性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消極、負面的心理。
2.部分家長素質不高,不能正確引導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家長的思想、行為習慣等耳濡目染。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并督促他們改正,這是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有的家長自身品行欠佳,甚至還有不良嗜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家長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時缺乏耐心,動不動就對孩子大發(fā)脾氣;有的家長缺乏合作意識,不愿意與學校、教師配合,甚至處處給教師挑刺……“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有的家長則完全忽略自身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這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
3.部分孩子家庭不健全,缺少關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部分“后進生”家庭環(huán)境的復雜造成其內心波動不斷,無法獲得一般人成長所需的關懷,逐漸養(yǎng)成孤僻、自卑的性格。缺乏交流和溝通的親子關系會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深刻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后進生”現(xiàn)象的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
1.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問題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調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對于知識沒有主動探究的欲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昂筮M生”在遇到學習問題時,有的教師會做出錯誤的教育行為,例如在其他同學面前挖苦、譏諷、責罵“后進生”,這會打擊“后進生”的自尊心,使其喪失學習信心。
2.班級內沒有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班級是教師和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學生行為規(guī)范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有些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到位或管理松懈,沒有在班級內樹立良好的風氣,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班級紀律渙散,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后進生”更容易產生。
3.教師任務重,班級工作安排不合理
如今,學校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班主任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安排落實學生教育工作,加上本身還要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有時甚至需要加班。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若缺乏合理的工作安排,就難以抓住時機來細致周到地教育學生。長此以往,有的學生就會滑向“后進生”的隊伍。
(三)社會原因
目前的社會風氣比較浮躁,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等不良觀念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對一些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產生誤導。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多元化思想對教育造成了很大沖擊。不良社會因素導致一些家長缺乏健康的教育理念,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也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導致孩子學習出現(xiàn)障礙和困難,成為“后進生”[1]。同時,很多社會工作借著“小手拉大手”的名義進入校園,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打亂了教學節(jié)奏,擠占了教育教學時間,減少了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這也是影響班主任工作質量的客觀原因之一。
二、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的有效對策
(一)打造班風正、學風好的班集體
一個好的班集體有嚴明的班級紀律,有優(yōu)秀能干的班干部,有積極上進的精氣神,有互相幫助的好風氣,班級學生品行良好。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后進生”身邊有榜樣,就容易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的,是應該做的;哪些行為是不當?shù)?,是不能做的。如果“后進生”違反紀律,身邊的同學會提醒他,班干部會出面維持秩序?!昂筮M生”在這樣的班集體中會得到同伴們的幫助,他們的不當行為在班級中沒有人附和,無形之中會促使“后進生”自我約束,也就能抑制其不良行為習慣的發(fā)展。比如,筆者班上曾有兩個調皮的孩子叫同學一起到花園里玩水管,可沒有人跟隨,還有同學勸他們不要去。但他們不聽,執(zhí)意要去花園里玩水。班長聽說后馬上趕了過去,告訴他倆,別玩了,這是在給班級抹黑。于是這兩名同學就跟班長回來了,還主動到班主任面前認了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優(yōu)秀的班集體可以用班級正能量促使“后進生”改善行為習慣,所以班主任應致力于打造優(yōu)秀的班集體。
(二)尊重、關愛“后進生”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班主任需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愛,深入了解“后進生”的心理情況,觀察其日常行為和學習狀態(tài),用平等、尊重、關愛的心去對待“后進生”,尊重“后進生”的個人發(fā)展。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需要注意“后進生”與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及時對“后進生”的言行給予指導,讓學生在班級內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比如,筆者有一次發(fā)現(xiàn)班上的一位“后進生”連續(xù)做了好幾天的值日,就問他是怎么回事。他說有幾個同學要參加社團活動,來不及做值日,就和他交換了值日時間。我說,不能別人說換你就換。他便說,反正我也不急著回家,他們有困難我就幫一下吧。于是在班會課上,我大力表揚了他樂于助人和熱愛班級的行為,并對同學們說,有這樣的同學是我們班集體的財富,和他交換了值日的同學一定要補回來,他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幫助他;還鼓勵這位同學遇到困難時要主動找老師和同學幫忙。后來,這名“后進生”與同學的關系更好了,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愿意找同學請教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的學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只有積極關注,不漠視、不忽略“后進生”,才能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心的幫助,并讓他們感受到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這對“后進生”轉化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只有把教導“后進生”當成大事,認真對待“后進生”,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持以理服人,用言語和行為感化他們、教育他們,才可以讓“后進生”獲得有效轉變[2]。
(三) 轉化“后進生”要有發(fā)展的眼光
對待“后進生”,班主任心里要有一本“賬”,不僅要記著他們的日常表現(xiàn)、學習情況,還要明確對其的培養(yǎng)、引導計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醒廣大教師:“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边@是在提醒班主任不要仗著自己的權威,肆無忌憚地傷害孩子的自尊。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他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未來的社會棟梁[3]。因此,教師要始終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不斷給“后進生”創(chuàng)造進步的機會,堅信他們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四) 多與任課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實現(xiàn)“全員育人”
所有的任課老師都肩負著轉化“后進生”的責任,教師之間要加強關于“后進生”轉化問題的交流,如多交流“后進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近期進步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習能力為其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選擇和設計上,也應圍繞學生開展,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這樣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中[4]。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還應該針對性地為“后進生”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轉變學習觀念。教師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看,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表達,給予他們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五) 落實多元評價,促使“后進生”進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班主任更要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特別是“后進生”身上的長處。例如,有的“后進生”雖然在基礎課程中的學習能力不強,但其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可以就這些方面對其多加表揚,并在班級活動中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后進生”更加自信。班主任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善于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不以成績論“英雄”,可以以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開展多元評價。比如,筆者的班上曾經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畫畫,他上課畫,下課畫,晚上回到家里還在畫,導致其經常完不成作業(yè),成績較差。各科老師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成效不大,因為這名學生認為,他以后要做個畫家,也就不需要什么文化。有一次班上出板報,我讓他為板報畫幅圖美化一下,沒想到他不僅答應了,還畫得不錯。我和同學們都夸贊了他,并邀請他加入板報小組。他的繪畫能力得到了大家認可,他非常開心。于是,我進一步提出要求,要他負責板報的一個小專欄,不僅要為這個欄目畫圖,還要根據其主題收集、整理資料。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一開始,他編輯的文章邏輯亂、錯字多,大家便幫他改了很多遍,這讓他很不好意思。我趁機說道,你看,不學習好文化知識,以后還怎么做更多與畫畫有關的事呢?在這之后,他開始上課聽講并認真完成作業(yè)了,成績也有了進步,各科老師也及時給予了他肯定和鼓勵,他的學習便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教師像這樣制造機會,利用多元評價多給予“后進生”鼓勵和肯定,讓“后進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肯定,在合理的評價中建立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從而提升自信,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每個人都應追求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腳踏實地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素養(yǎng)。家長更應該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在生活和學習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價值指引,引導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避免成為“后進生”。不少“后進生”的問題都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班主任需對家庭環(huán)境復雜的學生給予特殊的關懷和教育,讓學生在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中學習。首先,教師要積極與“后進生”的家長溝通,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生活狀態(tài)以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然后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和受教育情況,既聽取家長的建議,也給予家長專業(yè)化教育指導,以此獲得“后進生”家長最大程度的支持、理解和幫助。在反復的溝通交流中,讓家長、學生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這樣家長就能更好地督促學生,給予學生自信,而“后進生”可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繼續(xù)前進。學生的成長需要家校通力合作,哪一方缺席都是不可行的?!昂筮M生”家長作為孩子身邊最親密的人,應重視自身對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要先矯正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其加強與學校教育的配合,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重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才更有希望。
結語
我們不該也不能忽視“后進生”問題,這些學生的情況復雜,需要班主任為其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的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每一個“后進生”都是有著無限可能的存在,他們不應該被“放棄”。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關注“后進生”,聯(lián)合任課教師和家長,積極探索“后進生”轉化策略。
[參考文獻]
楊露.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王翠玲.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研究初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11):246-248.
朱軍.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研究[J].中國西部,2017(1):164.
金雙發(fā).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加強“后進生”轉化[J].科學咨詢,20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