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占一 尹建華
摘要:極限是大學高等數學學習的起點,數列極限的定義是極限學習的起點,因此數列極限的學習對大一新生來說尤為重要。文章以數列極限定義的教學設計為例,探究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首先,從兩個引例入手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然后在有限與無限、常量與變量、直觀與抽象的辯證統(tǒng)一中引導學生認識數列極限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最后在總結拓展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蘊含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課程思政;數列極限;教學設計;愛國情懷;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7-0116-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背景下數學專業(yè)師范生能力培養(yǎng)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JS2020005)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薄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p>
大一新生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踏入大學校門,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熱情,但是缺乏動力、毅力和應有的激情。因此,高校教師要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這其中,高等數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在教學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將高等數學的顯性教育和“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實現數學課堂全過程育人。極限是大學高等數學學習的起點,是后續(xù)學習導數、微分、積分等內容的基礎。而數列極限的定義又是極限學習的起點,因此,數列極限的學習對大一新生來說尤為重要。
1.博古論今,初識定義
課程伊始,教師可給出兩個引例,一個是病毒問題,一個是《莊子·天下篇》中的“截杖問題”,引導學生提煉其中蘊涵的數學問題并思考,為數列極限定義的提出做好鋪墊。首先,教師可結合當前的新冠疫情引出病毒問題,通過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后引導學生從數學意義理解《莊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思辨元素,體會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師追問1:對于定義中“什么是n無限增大”,n到底取多大才算“無限增大”,一萬、兩萬或者一億?教師追問2:什么是xn無限地接近某個常數a?xn與a之間的距離達到什么程度才算“無限接近”?
顯然,只要n是一個確切的數,無論這個數多大,都不能叫作無限增大;xn與a之間只要有一個具體的數,無論這個數多么小,都不能稱它們之間“無限接近”。
數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而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數列極限的定義1比較模糊,僅僅是從定性角度對數列極限進行簡單描述,不能體現數學嚴謹性的特點,所以有必要探究如何用精確、簡練的數學語言描述“n無限增大”“xn無限地接近某個常數a”這兩個變化過程,以此為定義2的探究做好鋪墊。
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并對定義1進行分析、思考,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抽象、推理、模型等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嚴謹求實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
2.深入分析,再識定義
在歸納出定義2后,教師可對學生重點強調以下兩點。(1)定義中正數ε可以任意給定,只有這樣,xn與a才能無限接近。(2)關于正整數N的存在性,它只要存在就行,不一定是最小,而且正整數N與任意給定的正數ε有關。
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過程,從定量角度認識定義2形成的合理性,體會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理性精神,提升辯證思維。
3.直觀感悟,深化理解
數形結合是一種極富數學特點的信息轉化,它可把代數方法與幾何方法中的精華都集中在一起,既體現代數的一般性,又體現幾何方法的直觀性。關于數形結合,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的精辟論述。對此,教師可借助幾何畫板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幫助學生從“形”的角度認識數列極限,而這一過程體現了直觀與抽象的辯證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