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萍
摘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資源,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為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可供馳騁的平臺。作為三年級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的“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這個知識鏈接點,散見于各單元的精讀、略讀課文和習作園地中。教師應對其整體和局部進行細細梳理,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有整體的宏觀把握和細微之處的觸摸觀照,這對整合突破知識點,實現(xiàn)深度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莫大的好處。文章基于三年級語文統(tǒng)編教材編排認識,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教學設計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編排設計;想象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7-0058-03
不可否認,在仍未肅清“應試教育”影響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整體觀照,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模式化思維使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過于零碎繁雜,對所教知識在教材整體中所處的位置關注度不夠,未能形成系統(tǒng)性的宏觀視角。根據(jù)皮亞杰的“同化和順應”理論,教師應當重視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的過程,讓學生在不斷累積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進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本文結合三年級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的“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這個知識鏈接點,對語文教材培養(yǎng)想象能力的編排認識與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統(tǒng)編教科書編寫說明提出:使用教科書,必須樹立整體的觀念,關注教科書的縱向聯(lián)系和橫向聯(lián)系,要樹立方法意識,將方法指導有機融入教學過程。為此,對于三年級語文教材,教師既要注意上下冊的縱向聯(lián)系,即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發(fā)展梯度,也要注意各冊內(nèi)部單元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讓各個模塊形成合力,讓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梳理了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與“培養(yǎng)想象能力”相關聯(lián)的地方,試圖發(fā)現(xiàn)編者循序漸進、統(tǒng)籌安排之匠心,給一線教師們提供一個借鑒。(見表1)
統(tǒng)編教材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其創(chuàng)新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教師抓住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融合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互為促進,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對教材有了深入認識,教師才能有序化地進行教學設計,突出訓練目標的遞進性和發(fā)展性,達到水到渠成之效。教師只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和任務設計
學習目標必須明確,只有明確培養(yǎng)想象能力這個學習目標,才能做出與之相匹配的任務設計。
(1)找到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的切入點。在任務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要貼合實際,從課文內(nèi)容入手,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能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的切入點。例如,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教師可以將想象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作為教學抓手,圍繞作者所抒發(fā)的自豪和贊美的感情,與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根據(jù)詞句來想象畫面和場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體會和把握。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時,可以讓學生想象這些地方的樣子:“山坡”高高低低,“坪壩”平整空曠,“小路上”開滿鮮花,并讓學生想象置身于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中有什么感受。教學第一自然段第三句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鮮艷”“絢麗多彩”這兩個重點詞語展開想象:學校有郁郁蔥蔥的大樹、雪白的墻壁,學生們穿著鮮艷的服飾,鮮亮奪目。通過想象,學生可以體會到學校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接著,聯(lián)系整個自然段,讓學生想象這所學校的學生們走在上學路上、來到學校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就能興趣盎然,并在無形中提高想象力??梢?,學生利用想象這個抓手,可以對詞語、句子、文段獲得更深入的領會和體悟,學得深入,學得扎實。
(2)提供給學生想象和交流的互動平臺。為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大膽想象、多元想象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我來編童話”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多角度提供素材的特點,從童話角色的多維性(人、動物或植物)和時間、地點的多樣性(某個季節(jié)或一天中的某個時段,家里、公共場所或大自然)出發(fā),鼓勵學生將教材所提供的豐富的詞語進行自由組合,還可以不拘一格地補充詞語。這樣,能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打開編寫童話的思路,產(chǎn)生習作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詞語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冬天小河邊的景象是什么樣的,森林超市來了哪些顧客,發(fā)生了什么事。教師還可以借助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接著,全班進行交流,師生評議補充,讓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編的童話故事,并讓其他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故事進行評價完善:1)想象是否豐富?2)這樣的想象你覺得合理嗎?3)你覺得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樣的交流評議,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童話文體特點,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3)設立展示奇特想象力的習作園地。學生在課堂上習得寫作方法后,就需要進行習作訓練,以鞏固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而設立展示學生奇特的、豐富的想象力的習作園地,能夠激勵學生向學習的縱深發(fā)展。習作展示,首先可以從課堂小練筆中選擇一些有特色的片段或新奇的小文章,配上教師的精要點評,張貼在在教室后面的習作園地,供全班同學瀏覽。這樣一來,發(fā)表習作的學生就會受到極大的鼓舞,更加興趣盎然,二來全班同學觀摩之后,會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同樣信心滿滿。其次,也可以是單元習作展示,比如將學生完成的“我來編童話”“編寫故事”“看圖畫,寫一寫”“大膽想象”“這樣想象真有趣”等單元習作進行專題展示。對于學生的習作,教師要精心點評,指出習作在想象方面的可取之處。最后,還可以是學生想象專題作文競賽獲獎作品展示。在學年即將結束之前,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作文競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并進行獲獎作文展示,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2.教學方法設計
(1)創(chuàng)設具有美感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學語言或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具有美感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可感的情境中,深入體驗文章的美。例如,教學《花的學校》一文時,教師用語言為學生打造一所美麗的“花的學校”:正在教室里做功課的花兒們,聽到落雨聲,急忙穿上紫的、黃的、白的衣裳向雨中跑去,跑向田野,爬上山坡,來到樹下,開始跳舞、狂歡……雨停后,花孩子們便急急忙忙趕回家,對著自己的媽媽揚起雙臂。教師的這些話語,使學生們沉浸在美妙無比的情境中,得到了情感的升華和想象力的提升。
(2)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文所描述的內(nèi)容與自己經(jīng)歷過的、體驗過的,看到過的、聽說過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慢慢走進課文的具體情境之中,讓學生浮想聯(lián)翩,神思飛揚。例如,教學《金色的草地》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想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樣子的,說說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然后再想象課文所描寫的草地的場景。這樣,文章所描寫的場景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非常真切,如同身臨其境。又如,教學《搭船的鳥》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翠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個問題,一邊閱讀文章一邊想象畫面,感受翠鳥“翠綠的羽毛,帶些藍色的翅膀,紅色的長嘴”的美麗。還可以讓學生聚焦動詞,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想象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這樣,學生在體驗到閱讀的快樂的同時,還能使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3)以音樂激發(fā)想象?!洞笞匀坏穆曇簟肥且黄獌?yōu)美的散文,文章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想象、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大自然中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生動的樂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播放一支有風聲、水聲和動物鳴叫聲的樂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自然發(fā)出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形成畫面感,然后把畫面轉化為語言,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從而獲得深刻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再如,《聽聽,秋的聲音》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天的大自然的聲音,有樹葉掉落、蟋蟀振動翅膀的聲音,還有大雁、秋風的聲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配樂朗讀、角色體驗、表演展示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靈與文本對話,走進詩的世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4)動手繪畫入境。讓學生動手畫畫,以圖引導想象,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時,考慮到牛“反芻”的知識比較復雜,如果單獨講解則趣味性不足,教師便設計了一道題,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畫出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圖。這樣,就能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想象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犹剿?,就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興趣盎然,在快速了解?!胺雌c”的科學知識的同時,使想象力得到提升。
(5)深入人物內(nèi)心世界。教師教學課文時,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所描繪的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揣摩和想象人物內(nèi)心所想,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戰(zhàn)斗越來越激烈、形勢越來越危急,白求恩大夫處在危險之中,仍然精神高度集中地做手術,那么此時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有怎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不顧個人安危呢?學生通過課文插圖中白求恩彎成弓形的身體、忙碌的雙手、專注的神態(tài),可以想象出白求恩是把“手術臺”當作“陣地”,心里想的是救護病人,有著與戰(zhàn)士們共進退的堅定信念,從而感受到白求恩大夫的高貴品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至關重要。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因此,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牢牢握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抓手,讓學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讓學生借助想象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樣的教學,能夠達到至臻至美的境界,能夠擁有較高的效率,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婷.深析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1(24).
[2]張海梅.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想象作文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1(05).
[3]潘慶玉.激發(fā)教學想象力:語文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9(12).
[4]馮智靜.小學分學段古詩教學中想象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8.
[5]胡榮裕.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藝術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現(xiàn)代閱讀,2013(03).
Analysis on the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Design of Cultivating Imagination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Wu Xieping
(Xinxi Primary School, Liche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he unified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provides extremely rich resourc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Many articles with both literary quality and beauty provide a very valuable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s of grade three, the knowledge link poi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ability" is scattered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skimming text and exercise garden of each unit.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sort out the whole and part, and have an overall macro grasp and subtle tou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magination ability,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integr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knowledge points, the realization of in-depth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rangement of the unified Chinese textbook for the grade thre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 grade three;teachingmaterials;layoutdesign; imagination;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