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
[摘 ?要] 試卷講評課的好壞對教學的質量影響較大。試卷講評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考試后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解和點評,可達到鞏固、修正、完善、充實和深化知識的效果。文章從小學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現(xiàn)狀談起,通過教學案例探討小學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 試卷講評課;教學設計;新課改
新課改倡導在課程推進中轉變傳統(tǒng)的接受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從而達到習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和提升能力的目的,這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數(shù)學成績的提高。試卷講評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在考試后對試卷進行的分析、講解和點評,可達到鞏固、修正、完善、充實和深化知識的效果,可見,試卷講評課的好壞對教學的質量影響較大。
[?] 一、小學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主要現(xiàn)狀
既然試卷講評如此重要,那么,當前小學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現(xiàn)狀如何?
(一)面面俱到式講評
一些教師習慣性地在講評課中按部就班地一題一題地講解,生怕錯過任何一道題,多數(shù)時候很難在一堂課中完成一套試卷的講評。面面俱到式講評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易觸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隨心所欲式講評
教師一般都喜歡花費大量時間去設計新課,卻很少花費精力去研究學生完成試卷的情況。教師常常是批改完試卷后立刻講解,美其名曰為了讓學生記憶深刻。在這樣的講評中,教師未對學生完成試卷的情況做詳細統(tǒng)計和仔細分析,只是憑自己的主觀感知行事,提取一些自認為典型的試題在課堂上講解。哪些題學生錯得多,出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問題都不搞清楚,試卷講評必然是無效的。試問,如此講評關注到“學生本位”了嗎?這種隨心所欲式講評學生能收獲什么呢?這顯然無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三)敷衍了事式講評
還有一小部分教師在考試結束后,根本無心進行針對性講評,常常以張貼、口述等形式直接公布整張試卷的題目的答案。這樣的做法,常常讓學生對自己做錯或者蒙對的試題感覺迷茫,至于去理解答案背后的深意和強化知識更是無從談起。
事實上,試卷講評是日常教學的有效升華,做好一份試卷的講評工作,不僅有利于學生及時反思,還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那么,如何設計才能讓試卷講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 二、小學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
依托新課程改革理念,筆者展開了教學改革嘗試,目的在于改變傳統(tǒng)試卷講評模式,提升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試卷講評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實現(xiàn)育人模式的轉型。
(一)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成功講評的前提
1. 備試題內(nèi)容
第一步應備好試題內(nèi)容,深入而科學地分析試卷的內(nèi)容結構與題型結構。內(nèi)容結構就是試卷知識點的分布情況、知識點的占分比,題型結構就是試卷的題型分布、難易情況和比例安排,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在科學分析之后,教師還需深層次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做好對試題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和活動經(jīng)驗的梳理歸類工作。做好這些工作才真正地完成了對試題內(nèi)容的準備,才能讓之后的試卷講評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
2. 備具體學情
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三中心”,還是現(xiàn)代教學論提出的諸多觀點,都強調(diào)了學生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于試卷講評,教師對學情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需充分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摸清學生的真實思維和具體學情。
(1)統(tǒng)計答題情況
試卷中答題的情況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直接反映,也是關于學情的一手資料,可以讓教師的試卷講評更具針對性。有部分教師會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和閱卷感覺來判斷學情,其實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只有逐題、逐錯、逐人進行統(tǒng)計,教師才能真正靠近和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1]。
(2)分析答題情況
除了統(tǒng)計答題情況,備學情更重要的是做好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其一,分析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深入認識學生思維的成功之處。其二,分析學生的各種錯誤,并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如,試卷中是否有意料之外的錯誤?為什么會出錯,是源于答題規(guī)范性不夠,或是計算能力不足,或是知識理解不透,或是知識點記憶不牢,或是作圖技巧不行,或是數(shù)學思想?yún)T乏?通過與學生做題時的想法對接,找準學生思維的困惑處和疑難處,以便后面有的放矢地講評。其三,自我反思,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是否存在問題,是否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例1 ?平行四邊形的兩邊長分別為10cm和7cm,且一條邊上的高為8cm,則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 ? ?)。
A. 80cm2 ? B. 56cm2
C. 80cm2或56cm2
本題出自五年級期末考試卷,經(jīng)過統(tǒng)計,本題正確率為26.3%,如此低的正確率對于選擇題而言的確少見。在對學生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認為8cm的高可以是10cm邊上的,也可以是7cm邊上的,他們壓根兒沒想起底邊上的高與平行四邊形另一條邊之間是存在聯(lián)系的,更不要說借助作圖這種直觀方式探尋解題思路了。根本原因何在?最終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教學中教師重視滲透對應的數(shù)學思想,但基本上都是通過找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強化對應關系,并未涉及根據(jù)幾何直觀從形狀與長度這兩個維度對底、高和另一邊的關系加以分析,而這樣的思考方式對學生的解題是十分有效的,從而明確了在之后的教學中需要有意識地滲透這樣的思考方式。
(二)明確教學目標——成功講評的關鍵
任何一節(jié)成功的數(shù)學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試卷講評課也不例外。據(jù)此,筆者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糾錯,并關注到學生的理解與消化;
(2)通過梳理錯題的解答規(guī)律與方法,教會學生精讀、良思、慎寫的解題方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讓學生看清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及與他人的差距,確立正確的學習方向;
(4)系統(tǒng)鞏固與歸納知識和方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三)精心講評設計過程——成功講評的根本
有了上述一系列準備,還需要通過精心的過程設計才能讓試卷講評事半功倍。講評過程中,需要立足于整張試卷的高度,打破題型間的界限,有針對性、有重點、有策略地展開講評,除了關注學生對錯誤根源的領悟,還要通過針對性練習來加以鞏固,以杜絕再犯類似錯誤。
例2 ?圖1是一塊長2米、寬0.8米的長方形玻璃,現(xiàn)將其分成5塊,剛好做成一個無蓋長方體魚缸。圖中所畫是其“底面”與“前面”(四周每相鄰兩點之間長度相等)。
(1)請試著在圖中直接畫出其余三個面;
(2)做好的魚缸的底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魚缸的容積是多少升?
在考試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第一問中所要求的三個面根本畫不出來,這是為什么呢?本題涉及的知識點是長方體的展開圖,知識難度并不大,深究根源在于一些學生因為思維定式的束縛,沒有考慮到每個面的特征,從而造成了思維卡殼。掌握了這些情況,教師在設計講評時應還原試題的解答思路,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問題,以尋求多種解題策略。這樣一來,即可變定向思維為多向思維,讓思維更加靈活。在學生理解和掌握試題的解答方法后,教師可以增添變式題組的訓練,通過針對性訓練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完成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歸納和解題思路的總結,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2]。
綜上,新課改下,試卷講評是否專業(yè)、有效,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質量。我們需要站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高度,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與試卷本身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參與和探究,關注學生的理解與消化,關注學生的情感與能力,通過科學的試卷講評來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生長和能力的提升,最終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考試能力”。怎樣的試卷講評課才具有鞏固知識、發(fā)展思維和提升能力的多重功效呢?這是我們一直堅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施海燕. 探索高中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J]. 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3):57,61.
[2] ?嚴曉鳳. 在解題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J]. 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6(3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