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芹
◆摘? 要:“任務驅動”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主題統(tǒng)領式學習活動。是以任務學習為主要途徑的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任務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實現(xiàn)任務目標中感受成功,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英語;任務驅動;英語教學
“任務驅動學習”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讓學生在實現(xiàn)任務目標中感受成功。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強勁的研發(fā)力,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探究性任務,以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設計多樣化創(chuàng)造性任務,來提高學生的研創(chuàng)能力。任務學習賦予英語課堂教學新的內(nèi)涵,切實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把英語課堂打造成知識的研發(fā)中心,我結合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 At Christmas課例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趣味任務,讓學生“活”起來
1.設計課前任務是任務型教學的前奏,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教師應以興趣為支點,以任務為基礎,設計的任務應盡量活潑而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價值在于讓學生在參與教學中得到樂趣。教學實踐證明:越能讓學生發(fā)覺有趣愉快的任務,越能激發(fā)他參與任務學習的欲望。
小學生求知欲強,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總是樂于、敢于做種種調查。在教學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 At Christmas時,先給學生一個有趣的課前調查“任務單”,讓孩子們收集有關圣誕節(jié)的資料,包括該節(jié)日的時間、來由及風俗習慣,人們特別是孩子通常以怎樣的方式來慶祝等等。
孩子對這張“任務單”非常感興趣,他們就會在課前收集好這些資料,這樣在上課的時候,他們就有話可講,也就會敢于講,樂于講了。如:
S1:Christmas i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S2:People do many things at Christmas
S3:Children like it very much
S4:People give presents each other
S5:People always have a big lunch at Christmas
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很有活力,從而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2.經(jīng)過將近一個學期對任務教學的實踐,我感到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能完成的且興趣盎然的任務,能激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欲,興趣越濃,求知欲越強,參與意識越高。另外,設計多種趣味任務供學生參與,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跳一跳,也能摘到蘋果”的良好感覺。如學生在預習Unit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時,我設計了一個任務,讓學生可以用思維導圖或者海報的形式,去描述圣誕節(jié),這樣擅長畫畫的孩子就歡呼起來了,因為他們喜歡畫圣誕樹、圣誕老人圣誕帽、圣誕襪等等跟圣誕節(jié)有關的東西。而思維比較敏捷的孩子就比較喜歡用導圖的形式展現(xiàn)他們對課文的一個了解。這樣孩子們就在不同的任務中完成了對課文的預習。
二、活動任務,讓學生“忙”起來
任務型學習活動的關鍵就是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活動情境。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形式多樣的說唱畫演等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語言的環(huán)境、展示自我的機會,在瑯瑯上口的歌謠中、在生動活潑的表演中,真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使學生在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有意義地運用語言。
例如在學生裝扮圣誕樹時,用多媒體播放圣誕音樂作為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和學生一起裝扮圣誕樹。同學們看到這些裝扮物品,就能自然而然用pretty things來形容,在學生體驗裝扮圣誕樹的同時,掌握put on的意思。在裝扮中,有些同學會把禮物盒也放到樹上,告訴學生禮物盒正確的擺放位置應該是put under the tree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圣誕樹周圍加點光芒,學生可以感受到It looks great的這種語境。如:
S1:We put some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
S2:We put some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S3:It looks nice
S4:It looks great
學生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使用,才能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將書本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
三、拓展任務,讓學生“思”起來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設計拓展教學時,不應只關注學生多學了多少詞匯或句型,應該從知、能、情、意等多方面進行拓展,其實,只要教師善于挖掘,“禮儀教育”“情感教育”等完全可以加入教學。然而,大部分教師比較關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拓展,忽略了情意拓展。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意要素,把它巧妙地融入教學之中。
目前所用的教材只提供了語言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文化背景知識太少,學生很難從中獲取、并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因此,英語教師勢必要對隱藏在教學內(nèi)容中的一些文化信息進行挖掘、補充和拓展。
例如本課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的極佳時機。我設計了拓展任務:說說中國的新年和圣誕節(jié)有什么相同之處。既深化了學生對圣誕節(jié)的認識,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教育。如:
T: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People do different things indifferent festivals. What do they in common?
S1:They always have a good time
S2:They all have a big lunch
S3:They’re full oflove
S4:They’re full ofhappiness
孩子們在暢所欲言中,完成了任務,并理解感受了中外文化的異同。
在英語教學中以任務學習為主要途徑,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豐富多彩的任務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之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延標.小學英語課堂中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探討[J].校園英語,2019.
[2]徐鵬劍.優(yōu)化任務設計,提高課堂效率——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法探討[J].內(nèi)蒙古教育,2012.
[3]蘇建芳.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6.
[4]倪夢佳,顧笑.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