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娟
摘要:漢語是我國的母語,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感,對語文的整體學習很有幫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平時的閱讀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诖?,本篇文章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語文學科是各階段教育的基礎,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滲透與傳承,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所應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在初中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閱讀與文本形成共鳴,挖掘出文本情感與內(nèi)涵,不斷增強語感,為后續(xù)的深度學習夯實基礎。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秉承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先進理念,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科學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自由閱讀的方式下獲得發(fā)展,為其未來的成長助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的重要意義
首先,初中語文知識都蘊含在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中,只有真正讀懂課文才能夠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分析出每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法。而想真正讀懂文章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知道如何去讀課文才是正確的。其次,語文學習僅僅聚焦于課堂課文學習是不夠的,還應當注重課外的閱讀,而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整合課內(nèi)外閱讀,將課外與課內(nèi)的文章聯(lián)系在一起,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在考試過程中,遇到之前沒有見過的文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也能讀懂,把題做對。最后,只有真正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有意識地積累好詞好句,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寫作水平。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不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而且在課堂上教師很少與學生互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總是一知半解。教師不應該一味地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并想辦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還有一部分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講解與考點有關的語文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不顧及學生的成長特征,不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學生閱讀興趣不濃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給學生講解考試的重難點,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無論是教學哪一類的閱讀文本,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成績,過于注重給學生傳授閱讀技巧,沒有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學生閱讀熱情的提高。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巧用閱讀批注,提高理解能力
初中生的獨立意識已開始覺醒,那么在閱讀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問題意識,或者產(chǎn)生表達欲望。那么,教師可巧用閱讀批注的方式,鼓勵學生將腦中瞬間產(chǎn)生的想法進行簡單記錄,避免因問題過多或思維方向改變而遺忘寶貴的想法,教師可以在完成整篇的閱讀后,再對記錄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激發(fā)出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將學生所應具有的理解能力做到極大程度的提升,同時也使學生在多次閱讀中尋找到與自身能力相契合的閱讀方法,這正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科學培養(yǎng)。
例如,在《春》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運用群體閱讀的方式鼓勵學生將《春》與《濟南的冬天》進行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文章均是對自然風光的描寫,同時也寄托著一種情感,學生下意識地在閱讀時,將文中的重點詞句勾畫出來,掌握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教師退居點撥位置,借助多媒體等設備播放出寫作的背景,在情境中讓學生萌生疑問,此時教師鼓勵學生將腦中的問題,一一在文中空白處或者段落間進行記錄,在后續(xù)的精讀過程中,根據(jù)問題進行有方向的閱讀,掌握同一文體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可以在獨立的方式下完成各種閱讀任務,將學生知識面做到極大程度的拓展。該過程中,教師并未過多解說,甚至敢于將問題拋給學生并由其來進行解答。
(二)教授方法,促進學生有條理地閱讀
無論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作者都是使用文字和一系列的技巧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者體現(xiàn)出某一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但是許多學生卻容易忽略這一點,僅僅是關注了文章的內(nèi)容,但是零散的內(nèi)容如果無法系統(tǒng)整理的話就無法抓住一篇文章的核心與關鍵,學生就會出現(xiàn)讀不懂、看不透的情況。所以老師應當通過教授一些方法,比如關注課文的開頭段和結(jié)尾段,以及作者直接或間接抒情的段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完成閱讀理解時才能依靠文章的核心去理解每一道題,而不是只是依照慣用的答題格式進行回答。在平時閱讀的時候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精讀文章,通過精讀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通過做批注的方式來梳理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思路,通過摘抄優(yōu)美段落語句的方式來積累好詞好句,以便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內(nèi)容,老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跳過一些相比不太重要的地方,準確抓住文章的核心部分,在眾多文字中搜尋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閱讀材料內(nèi)容,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時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結(jié)合必要的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韓秀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66):41-42.
[2]羅麗麗.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90.
[3]陳劼,嚴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6(0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