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靜怡
摘要:在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幾千年時間中,詩歌是文學藝術中的瑰寶,誕生在古代文人的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呈現在現代語文教材中,理應是需要被學生掌握和認知的。但是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是抱著將其作為考試的一部分的心態(tài)進行詩歌教學和學習的,導致詩歌的深層文化無法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影響學生自身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更好地實現詩歌多元化教學,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詩歌的審美性也是教師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審美性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課程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幫助學生塑造人格、樹立正確審美觀。文字學科的學習沒有捷徑可走,聽、說、讀、寫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讓學生把文字爛熟于心,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詩歌中蘊含的文化。其次,體會詩歌的情感,教師一步一步正確引導學生進入規(guī)定的情境,最后從這些意象描寫中捕捉詩人深藏的情感。接下來,本文將具體闡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詩歌審美性教學。
一、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們的教學觀念落后、思維固化。教學還是利用傳統(tǒng)的套路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在分析詩歌內容、體會情感時往往詞不達意,挖掘不到詩歌中最動人的情感。我們知道能選入高中教材的詩歌都是經過教育家們深思熟慮挑選出來的經典,作品中往往蘊含著偉大的人格魅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懷才不遇的惋惜,如果教師繼續(xù)沿用套路教學,這些情感學生是領悟不到的。
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課文《離騷》時,這首詩歌文體全是古漢語文言文,首先能不能讀懂就是個問題,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虛詞、嘆詞和意象,同時詩歌韻律又是那么的優(yōu)美。學習《離騷》時很多教師讓學生按照以前的方式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式刻板、枯燥、也沒效率。第一,學生背起特別拗口,磕磕絆絆,第二,就算學生背會了詩歌,但是對于詩歌內容和情感卻一無所知;這些都違背了學習這首詩歌的初衷,導致審美性教學無法有效進行。
二、教學策略
1斟酌詩歌關鍵字句,品味鑒賞詩歌魅力
作者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中經常會對某個詞的選取焦頭爛額,在學習中發(fā)現很多古代詩歌中很多詞都是通假字或者一詞多義,我們能夠想象詩人當時常常為一個詞的選擇而柔腸百轉。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勾畫出重要詞句,然后提問:"某詞"用在這里好不好,好在哪里?這個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其實這些問題往往也是考試的必考題目。高中生的語文詩歌鑒賞時不但要學習詩人的偉大人格,同時也要提升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比如,在進行《短歌行》教學的時候,這首詩歌重點是體會曹操豪邁的英雄氣概。但是其中很多關鍵詞特別重要,"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等句子是表達了曹操的人才的求賢若渴。"烏鵲南飛"讓學生對該句進行賞析,找出代指內容。這里的"烏鵲"并不是我們現實中見到的烏鴉,而是一種賢才的象征。最終,通過杜康代酒,以示詩歌的獨立魅力和韻味。
2以寫作助力詩歌教學
寫作是宣泄情感、抒發(fā)壓力的一個很好地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詩歌仿寫、詩歌創(chuàng)作以及詩評寫作,在詩歌教學中,伴以寫作訓練,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詩歌的學習熱情、自己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可以為其他文體訓練打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后,要求以《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為研究對象,結合課堂內容與課外資料,從意象、手法、情感、或其他任一角度,寫一篇詩歌評論文章。首先舉辦了現場評詩,在課堂上學生發(fā)言交流討論,形成評論文章,再利用美篇、公眾號等軟件展示學生作品,在通過家長群、朋友圈等展示學生風采,并進行投票評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落實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實踐中掌握了學習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成就感。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詩歌學習觀念
學生樹立正確的時刻學習觀念,能夠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及歷史?,F如今留存下來的詩歌承載著我國的歷史文化,學生在學習詩歌過程中通過探索能夠熟知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及品質,讓學生更加深刻感受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而起到弘揚的作用。就比如在學習宋朝詩歌時,就可以通過使不同時代背景的詩人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不同朝代的發(fā)展情形,進一步幫助學生們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變化情況。
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重視自身的成績,對于語文詩歌的學習也局限于高考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充分掌握作者的情感,在詩歌內容了解上,學生難以掌握詩歌的精髓,進而對學生語文鑒賞能力提升,以及詩歌部分成績的提高,形成限制,學生對語文詩詞的學習興趣也就逐漸降低。
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高考壓力的影響下,老師也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生綜合素質的題得來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為學生未來成績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老師也要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學習成績,并通過多個方面來分析自身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逐漸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能夠得到有效的延伸。
4以課外資源助力詩歌教學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推出了很多有關古詩詞的節(jié)目,在這些節(jié)目中,平時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教授們,用獨特的方法解讀詩歌,吸引了人民群眾的眼球,這些節(jié)目也深受學生的喜愛,教授們也成了這些年輕學生的偶像,學生們普遍反映通過觀看這些節(jié)目可以學到比課堂中更加豐富的知識。這些節(jié)目中所選的詩歌,大都選自于普通高中語文教材,蒙曼講述《長恨歌》時,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精彩紛呈,引人入勝。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節(jié)選這些節(jié)目中與所授詩歌相關的內容給學生播放,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可以吸引學生興趣,也能使課堂的內容更豐富。
結束語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創(chuàng)新詩歌教學的策略,可以擴大學生在詩歌方面的閱讀視野,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詩歌鑒賞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卞愛民.淺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引導[J]:教學與管理,2009.05
[2]李代寬.與創(chuàng)新共舞,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搖曳生姿[J]:語文教學通訊,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