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權 王榮富
[摘 要]《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部歷險小說,也是成長類小說的杰出代表。教學《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一文時,教師應基于名著節(jié)選,依托課前預學單、課中活動單和課后延學單這“三單”,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幫助學生將名著讀薄、讀活、讀厚,學會閱讀名著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生長。這樣,使學生產生繼續(xù)深入閱讀原著的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掌握閱讀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預學單;活動單;延學單;學習力;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1-0010-04
【教學內容】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略讀課文《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
【學習目標】
1.能梳理和交流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并根據(jù)課文內容和生活經(jīng)驗,對湯姆做出簡單的評價。
2.能產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流程】
板塊一? 基于預學單,把書讀薄
一、走近作家,知人論世
1.師:同學們,本單元是“外國文學名著”單元。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樂觀堅強的魯濱遜、調皮懂事的尼爾斯,還掌握了通過梗概知曉名著主要內容和通過節(jié)選作品了解情節(jié)、評析人物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進《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板書課題),去了解湯姆·索亞具有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
2.師:《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名著的作者是誰?(板書:馬克·吐溫)課前預學單“查找資料”板塊要求大家了解馬克·吐溫的成就以及《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創(chuàng)作背景,現(xiàn)在誰來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預習所得?
預設。
馬克·吐溫,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代表作有《百萬英鎊》《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稖贰に鱽啔v險記》一書對美國十九世紀末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與批判。
【設計意圖 本單元圍繞“外國文學名著”編排,要求學生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世界。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稖贰に鱽啔v險記(節(jié)選)》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重在運用此前習得的閱讀外國名著的方法,因此復習導入顯得很有必要。課前預學單有“查找資料”板塊,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作家,網(wǎng)上關于他的資料比較多。引導學生提取重要信息,用一兩句話來概述馬克·吐溫在文壇的地位以及他的作品風格、代表作品,是提升學生搜集與整理信息能力的關鍵。這樣,化繁為簡,知人論世,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
二、借助目錄,梳理歷險
1.師:通過課前預學單,老師了解到我們班有11人讀過整本書,有21人讀過一部分,有8人只讀過故事梗概。看來,絕大多數(shù)同學對《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有了一定的了解。既然是歷險記,那湯姆·索亞前后一共經(jīng)歷了幾次冒險呢?我們來看一下大家在課前預習單上列出的小標題。(出示)
第一次歷險——墓地驗膽,第二次歷險——島上為盜,第三次歷險——鬼屋尋寶,第四次歷險——順利脫險,第五次歷險——找到寶藏。
2.師:請同學們翻看這本書的目錄,全書一共有35個章節(jié)。大家找找看,每一次歷險對應哪些章節(jié)?
預設。
墓地驗膽(9~12章),島上為盜(13~24章),鬼屋尋寶(25~30章),順利脫險(31~32章),找到寶藏(33~34章)。同時,提醒學生在目錄旁做好標注。
【設計意圖 因為《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小學必讀書目,寒假期間已經(jīng)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根據(jù)調查,大部分學生能按照教師要求閱讀,對該書有一定的了解,這是真實的學情,也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因此,在課前預學單上,讓學生梳理五次歷險并且擬定小標題,具有可行性。借助目錄,明確五次歷險所在章節(jié),讓學生對全書有了概覽式了解,從而將名著讀薄。唯有綱舉,方能目張。對全書有大致了解,這是親近名著的一條有效路徑。】
板塊二? 依托活動單,把書讀活
一、聚焦情節(jié),理解悲喜色彩
出示學習活動單一: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對應哪一次歷險呢?講述了什么內容呢?你能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情節(jié)嗎?想一想哪些情節(jié)特別吸引你,然后說給大家聽。
2.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預設。
課文主要講述了湯姆和貝琪順利脫險的過程。湯姆和貝琪失蹤后,人們萬分悲痛,但得知他們平安歸來后,人們又激動萬分。湯姆回家后,夸張地吹噓了一番,還講述了他在山洞中的歷險過程。幾天后,湯姆去看望了哈克和貝琪,從撒切爾法官那里得知山洞已被封,他告訴大家,印江·喬埃還在山洞中。
3.交流情節(jié)思維導圖(導圖1)。
“順利脫險”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閱讀時,學生按照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順序,梳理出情節(jié)的脈絡:湯姆和貝琪失蹤后,眾人萬分悲痛→兩人歸來后,眾人欣喜若狂→湯姆講述歷險過程,不忘吹噓→湯姆看望好友,為印江·喬埃擔心。
交流情節(jié)思維導圖時,可以提示學生用“事件+心情”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交流情節(jié)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先悲后喜的情節(jié),理解文章充滿戲劇色彩的藝術魅力。
4.學生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節(jié)。
預設。
湯姆講述脫險過程。
師:這無疑是最精彩的情節(jié),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喜歡這個情節(jié)。從湯姆的講述中,你知道他們兩人是怎樣一步一步脫險的嗎?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完善思維導圖(導圖2)。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習任務單為抓手,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品味“順利脫險”的情節(jié)之美。小說三要素是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對此學生并不陌生,因為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曾經(jīng)系統(tǒng)地學過。與《橋》《窮人》《金色的魚鉤》等文不同,“順利脫險”除環(huán)環(huán)相扣之外,它更充滿戲劇色彩,先大悲后大喜。其中,湯姆虛弱地躺在沙發(fā)上,卻夸張地吹噓精彩的歷險過程;看望好友,湯姆意外說出印江·喬埃被封在洞中。這樣的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jié)轉換,可謂扣人心弦。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詳察。對情節(jié)的處理,教師不應平均用力,而是要將寶貴的時間放在“湯姆吹噓歷險”部分,引導學生用簡潔的小標題概述出精彩的歷險經(jīng)過。此外,框架式思維導圖讓情節(jié)變得清晰明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p>
二、對話人物,感受豐富個性
出示學習活動單二:
1.師:同學們,閱讀小說除了情節(jié),我們還應該重點關注人物。湯姆·索亞是馬克·吐溫著力塑造的人物,他有什么性格特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學習活動二。如果你發(fā)現(xiàn)湯姆的性格不止六個方面的話,還可以在思維導圖(導圖3)上繼續(xù)添加小方框。另外,請為湯姆的性格找依據(jù),畫出相關詞句,并在旁邊進行批注。
導圖3
2.師:例如,從第4自然段“他給他們講著這次精彩的歷險過程,同時還夸張地吹噓了一番……”中,我們可以看出湯姆有虛榮心、能說會道的特點。依據(jù)是“吹噓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如何……又是……”。
3.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活動二。
4.匯報交流。提示:表達觀點要清晰、有條理,并且能用課文中相應的內容支持自己的觀點。
預設。
(1)從“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樣離開貝琪去探險,如何在風箏線能達到的情況下順著那兩條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條通道,直到風箏線不夠用了為止”中,看出湯姆聰明機智、足智多謀的特點。
(2) “他又講述了他怎樣回去找貝琪,告訴了她這個好消息,而她卻讓他別拿這些無聊的謊話來煩她,因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這是從側面描寫,可以看出湯姆的勇敢堅強。
(3)從“他還講了自己如何費盡口舌說服了貝琪……他還說自己怎樣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幫助貝琪爬了出來……”中,看出湯姆重情重義。
(4)“湯姆星期四稍微能下地活動一會兒,星期五就能到鎮(zhèn)上逛逛了,到了星期六差不多完全恢復正常了。但貝琪直到星期天才能夠到戶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剛得了一場大病似的?!边@里,通過對比,寫出了湯姆的精力旺盛。
(5)從“湯姆的臉立刻變得煞白”“哎呀,法官,印江·喬埃還在洞里呢”中,看出湯姆的善良,即使對待壞人,也能以善心待之。
……
5.完善思維導圖(導圖4)。
導圖4
【設計意圖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部歷險小說,也是一部成長小說。一部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兒童讀者。正如馬克·吐溫在序言里所寫,本書所敘述的大多數(shù)歷險故事都確有其事,湯姆·索亞就是集中了他所認識的三個孩子的特點綜合而成。因為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雖然進行了藝術加工,但是真實鮮活的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作者對湯姆·索亞人物形象的塑造摒棄“高大全”的模式,而是刻畫出既具有些許缺點又具有多樣優(yōu)點的圓形人物。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放射型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湯姆多樣的個性特點。在學生潛心會文前,教師先做示范,旨在引導學生聚焦關鍵詞句,強化學生的語言感知,明確表達觀點要清晰、有條理,這樣能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在與文中關鍵語句對話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湯姆豐富的個性特點,領略名著塑造人物的魅力,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精神的成長?!?/p>
三、聯(lián)系自身,體驗成長快樂
出示學習活動單三:
1.師:同學們,《湯姆·索亞歷險記》雖然寫于140多年前,但是我們并不感到陌生。在湯姆的身上,你是否找到自己或身邊伙伴的影子呢?
2.同桌交流。
3.指名匯報。
預設。
(1)說實在的,我在取得一些成績時,也愛吹噓顯擺一番。比如,上一次“語文百詞競賽”得了100分,我拿著試卷到處晃啊晃的。我知道吹噓顯擺不好,是虛榮心在作祟,但吹噓也是需要資本的,就像湯姆那樣,不是因為他的聰明機智、勇于冒險以及不放棄不拋棄,早就和貝琪成兩具干尸了。
(2)我覺得我的好朋友劉某就像湯姆那樣重情重義。在我學習遇到困難時,他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犧牲課間休息時間,為我細致講解,直到我弄懂學會為止。有這樣的好朋友,成長不寂寞。
(3)我已經(jīng)把《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讀完了。我知道印江·喬埃是心狠手辣之人,對湯姆為波特作證懷恨在心,想置之死地而后快。然而,湯姆卻為他的生死擔心,這種以德報怨的善良心地值得我學習。平時,我們小伙伴之間產生矛盾,都是因為不夠寬容大度所致。湯姆都能寬容他的仇人,我們還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呢!寬容朋友的小錯誤,一定能讓我們的友誼更鐵。
……
4.師:你們說得都太好了!閱讀名著時,我們除了品讀書中人物,還應該與自己對話,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湯姆、魯濱遜、尼爾斯,他們會怎么做。這樣一假設,就能為自己的成長賦能哦!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目的在于為他們的生命成長賦能,因此僅關注書中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豐富多樣的人物、膾炙人口的語言是不夠的。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書中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幫助他們克服成長旅程中的困難與挫折,讓他們體驗甚至享受成長中的痛苦與快樂,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忽視的使命。】
板塊三? 利用延學單,把書讀厚
一、盤點收獲,從學會到會學
1.師:同學們,到這里課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叵脒@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預設。
(1)讀大部頭小說,可以借助梗概、目錄幫助我們從整體上了解小說的內容。
(2)梳理小說情節(jié)時,我們可以借助提綱式思維導圖,讓小說情節(jié)一目了然。
(3)評析書中人物時,我們可以借助放射型思維導圖,盡量從多個角度認識書中的人物。
(4)閱讀名著時,我們還應該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讓我們的閱讀收獲更大。
2.師:你們真會總結。除了要讀《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三部小說,教材的“快樂讀書吧”還推薦了《愛麗絲漫游奇境》這本小說。你們不妨也借助梗概和目錄,了解這部奇幻小說的主要內容。我們梳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五次歷險,聚焦的是“順利脫險”。你能不能選擇“墓地驗膽”“島上為盜”“鬼屋尋寶”“找到寶藏”中的一次或兩次歷險,繼續(xù)完成提綱式思維導圖呢?湯姆·索亞是書中的主角,他的個性特征不止我們課上總結的那幾點。你能不能閱讀時也留意關鍵詞句并提煉,讓湯姆性格的思維導圖更加豐富呢?當然,我們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賞讀貝琪、哈克等人物。大家可在一張大紙上繪出他們不同性格特點的導圖,并標出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樣的一張《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圖譜一定值得珍藏,供我們隨時查閱。
二、質疑問難,從起疑到啟智
1.師:“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說的。閱讀名著時,我們不能被動接受,要主動思考,尤其要提出問題,再嘗試解決問題。例如,湯姆·索亞為什么總是逃學呢?湯姆·索亞為什么想當海盜呢?印江·喬埃為什么被設置為印第安人呢?請你也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聯(lián)系書中內容,嘗試解決它,這樣你就能把書讀厚了。
2.出示課后延學單。
【設計意圖 名著導讀課,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但只有閱讀興趣是不夠的,應該運用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策略去閱讀一本或一類名著,即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結課環(huán)節(jié)盤點收獲,旨在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知識,從學會到會學,讓學生形成能帶得走的能力。教師的小結不僅是總結提升,而且為學生打開了思路,搭建了支架,助推學生的深度閱讀,從而體現(xiàn)“延學”的應有之義。小學生閱讀時,他們不太習慣于質疑問難,以被動閱讀為主,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鮮有批判性閱讀意識。鼓勵學生閱讀時提出疑問并通過閱讀嘗試解決,不僅能夠將書讀深、讀透,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能夠實現(xiàn)將書讀厚、生長學生學習力的目標。】
(責編 韋 雄)
318450033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