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芬
摘 要: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是比較有效且受教師和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其運用于培智美術教學中,既是對傳統(tǒng)美術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又能助力培智生更好地感知美術的魅力,有助于培智生美術技能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動培智美術教學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主要從培智美術的教學價值、教學原則、教學注意內容及生活化教學在其中的具體運用幾方面入手,對培智美術教學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培智美術;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G7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8-018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85
培智生是一類需要全社會給予關心和關注的特殊群體,由于疾病導致其認知和智力的發(fā)展與正常學生相比都比較滯后,在實際的美術知識學習中也是一樣,他們不能準確分辨顏色、不能高效使用美術繪畫技巧,學習速度慢、學習信心也嚴重不足。在實際培智美術教學指導過程中,培智學校的教師既要充分認知培智生的整體發(fā)展特點,又要放平心態(tài),多些耐心、付出,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引入,立足培智生的實際生活和接受水平開展具體培智美術教學,使其能夠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產生美術學習興趣,在生活化美術內容的引領下,更好地觀察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基于此,本文立足實際教學經驗,就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培智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展開相關探究,以期帶給一線特教同仁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也希望能夠助推培智生高質量成長。
一、培智美術的教學價值
(一)鍛煉培智生動手能力
培智生由于疾病導致智力方面的發(fā)展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培智生肢體協(xié)調能力也不足。而培智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借助美術繪畫、創(chuàng)作和制作等活動,培養(yǎng)培智生的美術技能,鍛煉培智生的手部精細動作,使其在順利完成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夠借助長期指導和有效堅持,使培智生握筆有力度、繪畫有穩(wěn)度、涂色有方向、折紙有速度、鑒賞有深度,既能有效助推培智生動手能力的發(fā)展,還能借助手部訓練刺激培智生的大腦發(fā)育和思維發(fā)展,使其在手腦協(xié)調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智能成長與思維拓展。
(二)開發(fā)培智生創(chuàng)造能力
美術活動是一項偏重于視覺的藝術,這就使培智生在欣賞美術作品、參與美術繪畫和美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僅要觀察自己想要參考的材料和作品,還要在大腦中對實際物體、具體場景進行有效思考和“再創(chuàng)造”,以便在形成自主認知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與情感等借助美術作品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培智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其在有效的觀察中進行思考、想象、再創(chuàng)造,既能進一步推動培智生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培智生個性化成長,有助于進一步發(fā)掘培智生文化知識學習之外的潛能。
(三)提升培智生審美能力
美術學科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特殊教育、德育教育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實際的培智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本教材和教學大綱等,引導培智生感知生活中不同的色彩和不同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從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方向帶領培智生分析美術作品和美術知識,以便在豐富培智生知識內涵的同時,教導培智生學習用不同色彩、不同線條、不同繪畫風格、不同美工材料展現(xiàn)自己心中不同的情感,展現(xiàn)自己對周圍世界的個性感受,以便在有效優(yōu)化美術教學效果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培智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其更加熱愛生活,主動參與到社會生活中。
二、培智美術的教學原則
(一)以人為本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理念不斷發(fā)展,不管是普通教育還是特殊教育都要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根據學生成長規(guī)律、成長需求、個性特點等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培智美術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專業(yè)教師也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根據培智生的疾病嚴重程度、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美術基礎等科學調整實際教學內容,一切以培智生的學習感受為出發(fā)點,在尊重培智生的同時,使培智美術教學更符合培智生的學習認知,進一步推動培智美術教學向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循序漸進
培智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長期處于被照顧、被教育的被動生活狀態(tài)下,對各項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都比較被動,學習過程中知識理解和掌握速度也相對較差,可能講過一遍之后培智生記住了,但是忘得也快,不能形成永久記憶。這就要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開展培智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放平心態(tài),付出比普通教學更多的耐心與精力,以便能夠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為培智生有效講解美術技巧,反復強化美術知識,使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積累美術知識,提升美術技能和美術知識學習信心,有效避免培智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和畏難情緒。
(三)趣味引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培智生來講“興趣”也是推動其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主要動力。在培智美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培智生感興趣和趣味性強的元素引入其中,在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培智生的美術學習體驗,使其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可以收獲快樂的情緒感受,能夠以更積極、更主動的狀態(tài)參與到美術知識學習中,在促成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同時,助力培智生美術學習效率有效提升,也促成課堂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四)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培智生由于自身疾病種類、疾病嚴重程度、性格、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差異,其對美術感知、美術興趣、美術知識的學習能力等均有明顯差別。教師在組織開展培智美術教學時,便要在因材施教原則的指引下,立足培智生的不同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美術教學指導,以使培智生都能在美術課學習上收獲一定的成效,進而使其能夠愛上美術學習,獲得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與美術潛能的發(fā)展。
三、培智美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培智生手部精細動作不靈敏
培智生由于身體疾病的影響,不僅存在智力方面落后的問題,還存在身體機能發(fā)育方面的不足。再加上長期處于被照顧的靜止狀態(tài),培智生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較差,導致很多培智生的小肌肉群不夠靈活,精細動作的完成度也較差。所以,教師在引導培智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上色、作品勾邊、粘貼、修剪等)之前,最好能帶領培智生做一些手指關節(jié)活動操,給手指做個“熱身活動”,在幫助培智生放松手指的同時,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后續(xù)美術創(chuàng)作。
(二)美術教學示范要直觀、完整
大部分培智生都存在認知障礙、認知發(fā)育不完善等情況,而且整體都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使培智生對美術中抽象事物和抽象情感的認知和分析能力相對較差。不僅如此,培智生思維還具有刻板性和單一性,只有直觀、直接、具體的事物才能有效加深其學習印象。美術教師既要重視對培智生的美術教學示范,又要根據培智生的實際特點進行完整且直觀的美術教學示范,以便于培智生“跟隨”和學習,助力培智美術課堂教學優(yōu)化發(fā)展。
(三)美術教學方法要具有邏輯性
培智生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都缺少邏輯性,基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教師在實際的培智美術教學指導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培智生的思維邏輯性和順序性,在引導其學習美術知識時,幫助培智生明確“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進一步推動培智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幫助培智生養(yǎng)成按順序、按邏輯做事情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美術教學要制定適合的教學目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培智生由于疾病種類、嚴重程度、教育環(huán)境、性格等因素影響,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掌握速度等有很大差異,教師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不僅要認清這一點,還要據此合理、有效地給不同的培智生制定不同的美術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助力“跳一跳,摘蘋果”教學目標的達成,進一步發(fā)掘培智生的美術潛能,助力其美術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五)美術教學要注意給予培智生適當鼓勵
培智生雖說存在智力和認知方面的障礙,但是其心思敏感,他們也和正常學生一樣,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與關注,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對自己“成績”的肯定。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指導中,不僅要做好培智生的美術技能教育,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美術方面的微小進步和成長,有計劃地為培智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其積極參與的同時,不吝嗇對培智生的鼓勵和獎勵,不斷強化其美術知識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其在學好美術的同時,也獲得身心發(fā)展的良性進步。
四、培智美術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美術教學內容
正所謂“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本最豐富的“百科全書”,其中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資源,蘊含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教師既要有意識地優(yōu)化培智美術的教學方法,還要立足課本教材、培智生的實際生活,發(fā)掘生活中與美術知識有關的教學內容。在認識圖形的時候,可以帶領培智生尋找教室中不同形狀的代表物品(圓形鐘表、方形黑板或地板、圓柱形的粉筆、數(shù)學教師需要用的三角板等);在分辨顏色的時候,可以指導培智生從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衣服上進行顏色辨認(白色的運動鞋、紅色的圍巾、藍色的褲子等)。在完成培智美術教學目標的同時,借助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生活化、形象化,使培智生能夠享受生活內容給自己帶來的美術學習樂趣,進而可以無壓力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能夠像正常學生一樣自由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有效促成生活化培智美術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融入生活化美術教學情境
培智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長期被社會、教師、家長保護,出門“看世界”的機會很少,生活經驗和生活閱歷都相對不足,導致培智生對美術作品中一些抽象性元素和隱晦性情感理解非常不到位。在培智美術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輔助下,將抽象的美術知識進行形象展現(xiàn)、具體轉換,借助生活元素和生活場景為培智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培智生平時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懸掛于教室的墻壁上或者擺放在教室的展覽柜上,公開展示的同時,也便于培智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對別人的作品進行欣賞和有效評價,使班上的美術教學氛圍更加濃厚,在鍛煉培智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美術鑒賞能力的同時,形成“潤物無聲”的潛在教育影響。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帶領培智生進行情境模仿、表演,使其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和表演不同的生活人物和生活情境,引導其在實際體驗后再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進而使培智生在身臨其境感知美術意境與感悟美術情感的過程中,獲得對事物、美術的感性認知,進一步縮減其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難度,使培智生能夠享受美術,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術作品也更具有質量和靈動性。
(三)投放生活化美術教學材料
在實際美術教學中經常有一部分培智生使用美術工具“不順手”“不熟練”,嚴重影響其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速度、創(chuàng)作質量和美術技能的正常發(fā)揮。在具體的美術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為培智生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吸管、毛刷、紙盒、毛線、麻繩、瓶蓋等)開展美術教學,使其在“熟悉”和“順手”的工具輔助下,順利進行“粘、貼、剪、折”等美術創(chuàng)作,并能夠從中獲得美術技能的有效積累與提升。在秋天來臨時教師可以帶領培智生走出教室,去操場上觀察落葉紛飛的秋天美景,去撿拾各種樣式、各種顏色、不同大小的落葉,以便在后續(xù)的美術活動中有充足材料進行“樹葉畫”的制作。在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同時,使培智生能夠在具體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落葉的美,感知秋天的美,有效強化其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培智生能夠借助自己的美術技能“留住”秋天的美。真正借助生活化美術教學材料的投放和使用,使培智生在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同時,實際體會物品變廢為寶的整個過程,有效激發(fā)其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助力培智生能夠獲得美術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四)組織生活化美術教學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影響下,培智美術教學與普通教學一樣,不應僅僅局限于講授美術知識、欣賞美術作品方面,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培智生開展多元化、多樣性的美術教學活動。進而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在實際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化元素,除了組織培智生開展常規(guī)的美術創(chuàng)作比賽之外,還可以在“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培智生進行以“賽龍舟”為主題的美工創(chuàng)作;在“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組織培智生在一張足夠大的白紙上集體繪畫五星紅旗;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帶領培智生進行美工賀卡或者“鮮花”制作;在學校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建活動中,引導培智生與教師一起對自己的班級和校園公共環(huán)境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與布置。
總之,在生活化、多樣化美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有效強化美術教育的情趣性,使培智生能夠在真實的事物和具體的場景中深刻感知美術給生活帶來的美好,使培智美術教育能夠真正發(fā)揮潛在教育效能,不僅鍛煉培智生的美術技能,還能進一步強化其動手、動腦能力,使其在活動中能夠產生與活動、作品之間的情感共鳴,有效提升培智生的審美情趣,使其在將來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社會生活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與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理念“不謀而合”,將生活化教學模式運用于培智美術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縮減培智生與美術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其可以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更高效率、更積極地參與美術知識學習,在進一步推進“教學合一”的同時,引導培智生在生活中深刻感知美術、體會美術,有效發(fā)掘其美術的認知和學習潛能,進一步助力培智生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助力培智美術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更進一步助推培智生將來能夠更好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 ?楊春.淺談培智學校美術教學的生活化[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9).
[2] 黃英軍.培智美術教學生活化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
[3] 于淼.淺談生活材料在培智學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
[4] 熊巖.培智美術教學中滲透人本思想之策略[J].少兒美術,2016(3).
[5] 周俐娜.生活化教學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3).
[責任編輯 梁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