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榮
摘? 要: 根據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核心理念,針對傳統(tǒng)課程教學無法有效支撐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提出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體系改革。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重新設計了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實現學習環(huán)節(jié)全監(jiān)控,加強了過程管理,以達到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計算機類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 工程教育認證; OBE理念; 課程考核; 數據庫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2)02-107-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with OBE concept
Gao Zhir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r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outcome oriented,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cannot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form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with OBE concept. Taking the course of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cheme for the course is redesigned to realize the full monitoring of learning links and strengthen process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uter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BE concept; course assessment; database
0 引言
2016年6月2日,我國正式被國際工程聯(lián)盟大會批準為“華盛頓協(xié)議”第18個成員國,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認可,工程教育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1]。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yè)畢業(yè)生達到行業(yè)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工程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
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無法有效達成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因此提出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改革。本文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進行初步探索。建立了課程培養(yǎng)目標與學生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支撐關系,針對能力培養(yǎng)要求細化了課程教學目標,重新設計了課程考核評價方案。最后對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了整體評價和個體分析,根據其結果,判定課程目標的形成性評價形式是否合理,以及教師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合適,以此作為反饋依據,促進課程教學的持續(xù)改進。
1 課程培養(yǎng)目標
基于OBE教學理念,強調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求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反向設計教學目標及活動[3]。在此背景下,數據庫課程隨之進行了教學改革,建立了課程教學對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支撐關系,如表1所示。
根據課程支撐畢業(yè)要求的四個指標點,我們分解為三個課程目標,將課程目標細化分解為多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相應的課程教學目標如圖1所示。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根據課程培養(yǎng)目標,重點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進行了探索,以更合理地評估學生畢業(yè)要求達成情況,并為教學的持續(xù)改進提供有力支撐。
2 課程考核方案設計和實現
2.1 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原有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終結性評價為主[4],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占70%。新的考核體系貫徹全過程監(jiān)控的理念,對學習過程涉及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評價,包括期中測試、預習、課堂討論、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等,這些稱為過程性考核,再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由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為主轉向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的評價體系。針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設置相應的考核方式,具體考核內容如表2所示。
考核內容分三個部分,分別為期末考試、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所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50%、20%和30%,實驗成績包括SQL命令小練習、SQL命令綜合測試等,具體細節(jié)對應2.2節(jié)的描述;平時成績由課后作業(yè)、討論、小組展示、課堂測驗等環(huán)節(jié)組成。將展現學生能力的所有環(huán)節(jié)納入考核,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從而充分發(fā)揮不同考核形式的優(yōu)勢。
2.2 課程考核方案的實踐
⑴ 課程考核方案在理論課中的應用
新建立的課程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學習成效。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改變原有作業(yè)模式,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在課程的教學及考核中,學生是主體,要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中,設立的課程目標1是掌握數據庫的基礎知識,包括關系代數、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數據庫安全性和數據庫完整性等,偏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對課程目標1采用課堂討論、平時作業(yè)的形成性評價,發(fā)現學生對關系代數的除法運算掌握的不太好,講解例題時,學生可能覺得自己聽懂了,但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仍很難想到運用“除法”運算去解決。針對這樣的問題,任課教師會適當增加像集求解的訓練,設置典型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抽取問題語義,并仔細體會其中是否有“包含”關系存在,再考慮是否用除法去求解。通過上述方式的反復訓練保證學生課程目標1的達成。
課程考核方式關注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應合理組織期末考試試卷??季硪劢褂趯W生在完成學習后所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往的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有大量的選擇、填空、判斷等客觀題,只要背誦多就能拿高分。新的命題指導思想是除了必要的基礎性內容外,少考、不考知識性的客觀題,在試題中增加與工程實踐相關的題型,學生需將知識性問題加以分析,才能做出解答。例如用關系規(guī)范化理論求關系模式的候選碼,以往的考題可能是如下的單項選擇題,學生可以用排除法或者連蒙帶猜的方法選擇一個答案:
已知關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數依賴集合F={A→B,D→C ,E→A },該關系模式的候選碼是( )。
A. AB? ? ? ? B. BE? ? ? ? C. CD? ? ? ? D. DE
不少學生可能選對了答案,但對于候選碼的求解方法并沒有真的掌握??梢詫㈩}目進行變換,如下所示:
已知關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數依賴集合F={A→B,D→C ,E→A },則該關系模式的哪些屬性不能取空值?
經過題目轉換以后,學生要學會自己求解候選碼,對候選碼屬性不能錄入空值的特性也加深了理解,加強了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結合了實際應用場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⑵ 課程考核方案在實驗課中的運用
實驗教學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更好地理解知識、利用知識,從而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5],體現了工程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難點[6]?!皵祿煸砼c應用”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始終要把實驗放在重要地位,深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讓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的始終。
實驗課的考核也分成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最后加權求和得到該門課的實驗成績。課程的具體考核項目分配如表3所示。
實驗課中,教師會不定時抽查學生的操作情況,或記錄學生提問情況,以作為課堂表現得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課后除了布置書本練習題外,還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了數據庫安裝、交互式SQL、數據庫安全性和完整性、SQL編程、查詢優(yōu)化等多個實驗,要求完成實驗并提交報告。終結性考核主要考查SQL命令操作,以訓練他們熟練掌握相關操作的能力。
實驗課可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從兩種實驗類型中選擇一種。
① 驗證性實驗。該類實驗主要涉及課程的相關知識點,使學生驗證、理解、鞏固并掌握課內教學的基本教學內容。
② 設計性實驗。該類實驗要求學生能比較綜合地利用課程中的幾個相關知識點,開發(fā)并完成實驗項目同時提交實驗報告。
3 能力達成度分析
以計算機科學學院2018級計科專業(yè)參加考試的163名學生的課程考核數據為樣本,采用整體評價和個體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在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整體評價時,按照課程教學大綱,針對每個課程目標對應的考核環(huán)節(jié),用目標達成度計算公式(見公式1),分別求取對應考核結果的平均分,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課程目標i的達成度=∑考核環(huán)節(jié)平均分×考核環(huán)節(jié)權重/∑考核環(huán)節(jié)應得分×考核環(huán)節(jié)權重] ⑴
課程目標1的達成值為0.85,課程目標2的達成值為0.83,課程目標3的達成值為0.86,這說明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利用數據庫技術的相關知識完成設計和開發(fā)。課程目標2達成值較低的原因是期終考試的設計題環(huán)節(jié)得分較低,為20分(總分28分),說明學生對于數據庫設計與應用開發(fā)的技能,包括關系數據理論、數據庫設計各項知識點掌握還不夠熟練,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
由于工程認證關注的是全體學生,在進行課程目標達成評價時不僅要進行整體評價還要進行個體分析。在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評價時,針對每個課程目標對應的考核環(huán)節(jié),分別求取每個學生對應考核結果的平均分(以課程目標1為例),如圖2所示。
就個體學生而言,課程目標1有二位同學低于0.7。分析個體學生各項得分后發(fā)現,原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學生上課缺勤較多,尤其是實驗課缺勤,不僅少了很多動手鍛煉的機會,也會因未按時完成學習通作業(yè)和實驗環(huán)節(jié),導致其平時成績得分偏低;另外,關系規(guī)范化理論及數據庫設計理論基礎較多,實踐案例缺少感性認識,學生掌握起來有難度,在這一類題型中學生答題效果欠佳。
以上分別給出了課程目標達成的整體評價和個體分析,最終根據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判定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課程目標的形成性評價形式是否合理,以及教師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合適,以此作為反饋依據,促進課程教學的持續(xù)改進。
4 結束語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反向設計教學活動的嘗試。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重點對課程考核體系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新的課程考核方案應用到理論課程體系之后,教學的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精神狀態(tài)等都有較大提高和改善,學生由以前的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榉e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教學效果顯著提高;應用到實驗教學體系之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加強了對開發(fā)工具的使用能力,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訓練。今后還將繼續(xù)深入探索課程教學改革,以保證全體學生畢業(yè)要求達成這一核心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白艷紅.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課程目標的形成性評價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9(12):60-64
[2] 李翔坤,鄧麗.數據庫課程的CDIO能力培養(yǎng)與考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6(11):141-143,148
[3] 李小蘭,嚴暉,奎曉燕,等.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為例[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20(11):62-66
[4] 曾小平,江學良,王大威,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課程評價方案設計與實踐——以《高分子物理》為例[J].高分子通報,2019(12):60-65
[5] 王保建,武通海,段玉崗,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5):149-152,181
[6] 曹陽,鄭倫楚.通識教育改革進程中新生研討課的創(chuàng)新探索與效果評估[J].中國大學教學,2019(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