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亮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改革,以達到教學目標和啟迪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為基礎的要求,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用這個火種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呢?關鍵是把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位置,多給學生開展討論、發(fā)表想法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積極主動、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質疑;求異;實踐求證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那么,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時,我們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質疑、求異、求新來進行有效的學習呢?下面,筆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求異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探究中求異
教學中的質疑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中常用此方法。在課堂上進行質疑能讓學生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發(fā)展他們的求異思維。如,對病句“奶奶經?;貞浧疬^去的往事?!钡男薷模蟛糠謱W生會把句子原意改成“奶奶經?;貞浧疬^去的事?!睂W生知道往事的“往”字在此句中的意思,因此,出現的修改答案也是千篇一律的。為此,筆者鼓勵學生對往事的“往”字進行質疑、探究,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討論“往”字來學會修改句子。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另外一種不同的修改方法,清楚明白地知道修改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奶奶經常回憶起過去的事。”第二種是“奶奶經?;貞浧鹜?。”
又如,在學習略讀課文《小蝦》中的“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睍r,筆者讓學生探究如何“有趣”?“有趣”在哪里?課堂氛圍立即活躍起來,學生為著共同的問題各抒己見。有的說:“它們獨自蕩來蕩去?!庇械恼f:“一路上像生了氣一樣?!边€有的說:“它們的鉗子一張一張地,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庇秩?,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文時,筆者讓學生探究:在巨人的花園里,為什么孩子來了,春天就跟著來了,孩子們走了,春天也跟著走了呢?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想法。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求異,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追求的動力,往往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同時,針對學生的答案,教師應給予肯定與采納。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二、質疑中求異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見,在教學中長進的方法是“有疑”。而“有疑”,筆者認為是“質疑”。如果學生能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一半,提問題的技巧越高,越可以看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銳性,體現其創(chuàng)新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并根據實際,指點學生幾種質疑的方法,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發(fā)問:“堪稱楷?!币辉~何解?作者為什么會用上這個詞?會使文章會得到怎樣的效果?如,學習《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時,筆者讓學生自學十分鐘并提出如下的問題:“為什么說我們的世界是奇妙的?”“我們的世界奇妙在哪?”“我們的世界除了書本中所說到的奇妙之外,還有哪些奇妙之事呢?”這時,筆者就從課文的描寫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開動腦筋,查資料與同學討論。結果,有學生大膽地提出:“世界妙在它的無窮之處。”當筆者聽到這問題時就肯定地說:“你是勇敢的,不肯拘泥于別人,敢于質疑,是非常了不起的?!碑斊渌麑W生聽到教師的表揚后,質疑勁頭就來了,質疑的問題也隨之增多。在課堂上,學生變得精神飽滿、思維敏捷、流連忘返。由此可見,問題從疑中求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的思維守勢一旦打破,就激發(fā)了他們標新立異的想法,凡事追問為什么的強烈求知欲,顯示了超強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三、活動中求異
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幫助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促進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在實踐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針對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課文,可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或講述故事,爭論性較強的就可開展小組辯論,游戲性強的進行游戲競賽活動。如,學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后,筆者領著全體學生在教室里表演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之間的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扮演慢性子裁縫,把自己認為最佳的表情、語言表演出來,以活動表演的形式進行有趣的課文復述?;顒又?,有的學生還用動作顯示出“慢性子裁縫”的慢條斯理,用表情演繹出“急性子顧客”心急如焚的特征。表演活動發(fā)展了學生的個體,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會到了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的性格特點,既突破教學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在“看誰才華洋溢”的活動中,教師領著全班學生到校園欣賞風景,然后鼓勵他們借景抒情、大膽創(chuàng)作。當學生上臺把自己的佳作朗誦出來后,得到同學們的熱烈掌聲。還可組織學生到校園訪問,并以“小記者”的身份向同學報道。在學習園地中設立“我們的小詩人”“佳作欣賞”等欄目來張貼學生的作品,開展欣賞活動,讓學生為自己感到自豪。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聦嵄砻鳎膭钋螽惖拇_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能選擇適當的方法去培養(yǎng)學生,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管榮強.無線傳感網教學設計中翻轉課堂的運用[J].教育論壇,2019(8).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