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摘要】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的精神核心,是班級獨有的文化特色,也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助手,更是幫助學生增強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手段。筆者從課室環(huán)境布置、班風建設、科學管理、班級特色建設四個方面,探究分析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有效策略;管理能力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班級管理的精神核心。有效構(gòu)建班級文化,營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雙減”政策下,更需重視班級文化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以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校和班級的各項學習和活動中來。
一、布置課室環(huán)境,營造班級文化氛圍
課室是學生在校期間所呆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學生學習、游戲和交流最主要的場所,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匯思想、交流情感、傳業(yè)授道解惑、交換所知所獲的“圣殿”。干凈、明亮、溫馨的課室環(huán)境,能激發(fā)性情、陶冶情操,能讓學生感受“天更藍,地更廣”的意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能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深遠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辦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角度進行深入規(guī)劃,以便探討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如果把班級建設視為一種物質(zhì),那么班級文化建設就是“催化劑”,催生出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班級氛圍。所以,我們要重視課室環(huán)境的布置,把課室環(huán)境的布置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努力把課室環(huán)境布置好,讓每一面墻壁都能綻開自己的微笑,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與人說悄悄話,每一個設計都滲透著學生的智慧火花,每一個欄目、標語都能引領學生朝著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共同目標不斷努力,從而讓整個教室都充溢濃厚的文化氣息。
如,在兩側(cè)的墻壁貼一些“珍惜時間”“銳意進取”“團結(jié)奮斗”等勵志詞;制訂好諸如“細節(jié)決定成敗,過程決定結(jié)果”“求真、團結(jié)、勤奮、創(chuàng)新”的班風班訓;在恰當?shù)奈恢脧堎N一些名人名言;在課室的顯眼位置布置好整個班級的座右銘;根據(jù)自己班級的特色營造班級文化主題,等等,讓學生一抬頭就能被激勵,一轉(zhuǎn)身就能跟名人名言交流,一進課室就能感受班級文化主題。全體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能夠激勵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慢慢蘊生出濃厚的學習氛圍,相互學習、相互鞭策、不甘落后。
二、重視班風建設,打造班級文化軟實力
班風是一個班級的風氣,是由班級成員共同營造的一種集體氛圍,反映了班級成員的整體精神風貌與個性特點,體現(xiàn)出班級的內(nèi)在品格與外部形象,引領著班級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對于班級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一定要重視班風建設。而要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班風,需要班級中每一個成員及所有科任教師的參與。在這當中,科任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領導管理作用非常關鍵,直接與班風的好壞有著極其重要的聯(lián)系。
在班級科任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目前大多數(shù)往往采用的是專制型的方式,個人則傾向于采取民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方式。因為事實表明,專制型管理方式會在很大程度地制約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逐漸喪失自覺性,亦步亦趨,阻礙學生主動為班集體做貢獻。而民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方式把學生當成了班級的“小主人”,科任教師只是班集體當中的一員,他們與學生一起,共同制訂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好學期班級計劃,共同對班級中的各個事項進行表決??迫谓處熢谶@一過程中,只要對學生的自主管理進行幫助、指導、提醒、倡議、評價等就可以了,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有利于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
學生主體方面,充分發(fā)揮生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重視制訂合作競爭機制,在班級的各項管理尤其是學習上,讓他們自發(fā)形成“你爭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形成集體凝聚力,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讓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讓班級生活、學習充滿生氣和活力,有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
三、實施科學管理,為班級文化建設護航
“雙減”政策的提出,是對一線教師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對班級文化建設來說,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實施科學管理,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和保障。
(一)培養(yǎng)學生班級活動策劃的參與意識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和《新課程標準》的施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管理,使他們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把班級還給學生,把科學管理班級的力量賦予學生,營造“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成長氛圍,提高班級文化的品質(zhì),使班級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超級幸福的家園和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一批能干的干部,培養(yǎng)他們建設班級文化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使他們感受到艱苦奮斗的快樂。比如,開展班干部的競選,進行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評比,舉辦優(yōu)秀值日生的評選活動等,激發(fā)學生對班級各種活動策劃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主人翁的精神。
(二)形成科學的評價機制
班級文化建設要有計劃性、系統(tǒng)性、融合性、實踐性、評價性、愛心性。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根據(jù)本班實際制訂出班級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最終形成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為班級文化保駕護航。在班級制訂的各項條文中,要凸顯價值觀念、作風態(tài)度,要突出班風班貌,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四、凸顯班級特色,形成極富內(nèi)涵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精神文化,它展示了一個班級特有的精神面貌,更是一個班級的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出的具有激勵、約束、凝聚和同化功能的“法寶”。這種特色班級文化的精髓一旦形成,必將成為班級中師生共同認可、遵守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必將被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并在不斷達成共識的量變到質(zhì)變的積累過程中,逐漸變成班級的一種價值目標,讓全班學生都自愿接受這一約束,從中獲得激勵,從而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出積極且重要的作用。富有個性特色的班級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點滴影響,都會像是促進他們茁壯成長的“搖籃”。同時,班級文化建設的構(gòu)思、打磨、提煉,到最后的呈現(xiàn),都會為學生提供一次次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好機會。
此外,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充滿著愛的“家”。作為這個“家”中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努力把這個“家”經(jīng)營好,讓“家”里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深深地體會到、感受到家的溫馨。教師溫馨的話語,同學熱心的幫助,師生和諧的關系,都是豐富班級文化建設,形成班級文化特色,更好地展現(xiàn)學生、教師精神生活的“金鑰匙”,它們不斷發(fā)揮作用,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創(chuàng)建了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成為了班級核心價值觀的支柱所在。
教師要緊緊圍繞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帶領班里的各個成員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大顯神通,開展個性化設計。如,根據(jù)師生的金點子,設計出富有特色的班級活動,創(chuàng)建出“書法魅力榜”“戲曲園林”“體育達人”等富有班級文化的特色活動,讓全體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發(fā)展、不斷成長。
總之,班級文化建設是當前“雙減”政策實施下給學生“減負增效”的主陣地,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好方法舉不勝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往往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教師要把自己也當成一名“學生”,同時鼓勵敢于嘗試的學生,總結(jié)出班級文化建設的好方法,師生一起共同做好班級文化建設,推動整個班級成員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符紅艷.班級文化建設修煉[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隼紅.非正式組織在小學班級調(diào)研與管理對策[J].福建教育(小學),2019(6).
[3]李倩霞.管理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8(8).
[4]馮蕓.小學班級建設重在引導學生自我建設[J].小學語文,2019(1):4-11.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