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艷
【摘要】雅斯貝爾斯這樣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蓖ㄟ^這句話,我們能夠體會到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關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則是靠教師的精神力量去影響學生的心靈。筆者認為,這種力量就是“喚醒”,班主任通過興趣喚醒、利益喚醒、責任喚醒、道德喚醒及生命喚醒,喚醒學生。
【關鍵詞】喚醒;班主任教育;班級管理
一、班主任“喚醒”學生的定義與內容
教育的真諦在于喚醒。馬克思說過:“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睆哪撤N意義上說,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喚醒什么?喚醒學生內在的潛能和靈性,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如何喚醒?筆者認為,有以下五種喚醒——興趣喚醒、利益喚醒、責任喚醒、道德喚醒及生命喚醒。
二、班主任“喚醒”學生的策略與實施
(一)興趣喚醒
興趣不僅是學生學習上最好的教師,還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自我管理的自覺動機,是調動學生進行自我約束的內在動力。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庇辛伺d趣,學生的身心呈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自我管理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自覺,一種享受。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自我管理
班里的學生表現(xiàn)良好,每周都會獲得優(yōu)秀班級榮譽,作為獎勵。筆者答應學生只要獲得優(yōu)秀班級,就拿一節(jié)自習課去操場自由活動。一位學生說道:“一直拿‘千里馬’班級,就可以一直自由活動啦。我們要一直拿!”一向調皮搗蛋的學生,竟對同學說不要扣分了。這引起了筆者的思考,自由活動順應了學生的天性,緩解了學習壓力,學生不亦樂乎。學生在追求感興趣的活動的同時,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習慣,也提升了集體意識,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就更加得心應手,一舉兩得。
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充分利用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等活動,喚醒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此時的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指揮棒”。
2.了解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信服
班主任想要拉進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學生的興趣也是一個突破點。時代瞬息萬變,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東西和知識。因此,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學生的興趣。如,小金(化名)比較內向,但筆者發(fā)現(xiàn)他對植物非常感興趣,正巧筆者也喜歡,于是筆者時不時給他分享筆者養(yǎng)的植物。起初,他有點膽怯,慢慢地,他放下戒備,主動分享養(yǎng)蠶、養(yǎng)貓的過程,也會聊他喜歡的航空。為了讓我們之間更加無話不談,筆者主動學習了航空航天的相關知識、一些動植物的習性。兩三年下來,他變得開朗了,在同學面前也可以大膽發(fā)言了。他的父親告訴筆者,小金最喜歡、最信任的就是筆者。
班主任要盡可能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興趣點,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做到以心靈喚醒心靈,以感情喚醒感情,一步一步地溝通、了解和引導管理,讓教師成為學生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興趣,讓教師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喚醒學生。
(二)利益喚醒
《做幸福的老師》中寫道:“教師將利益的著眼點是放在自己還是學生身上,將決定教師走截然不同的兩條路?!痹絹碓蕉嗟慕逃哒J識到,教育要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耙詫W生為中心”就是以學生的需求和利益為根本,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
1.巧用“亨利效應”,讓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
筆者外出兩周,科任教師告訴筆者,班里的學生小西(化名)太搗蛋了,完全不聽勸。筆者回復道:“不應該呀,我一直覺得他很懂事、很聽話啊?!惫P者突然想到,這是不是所謂的“亨利效應”?亨利效應指的是一種含蓄的期待,給予學生期待,點燃學生信念。筆者產生了這樣的感悟——你怎么看待學生,學生就會如何表現(xiàn)。就拿小西來說,筆者經常對全班說他做的好事并表揚,給他建立了良好的形象。這些話語無意間給他帶來了積極的暗示和被表揚的優(yōu)越感,他希望在筆者面前維持好學生的形象;而其他教師用否定的眼光看待他,于是他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態(tài)。
“亨利效應”其實是利用暗示期待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喚醒了學生自身的自覺、良心和利益,讓學生體會到了一種肯定和優(yōu)越的自我效能,使學生樹立了一定的行為準則甚至是道德理想。
2.適時的性教育,是對學生自身利益的保障
作為班主任,不單單要為學生的學習負責,更要為學生的方方面面負責。只有把學生的利益擺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性教育這個話題很敏感,但這個話題必須談。班主任必須對每個階段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性教育,帶學生完整地認識自己、愛上自己。如,對于低年段學生,班主任要告知他們基本的身體知識,可以通過動畫、繪本告訴學生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及與人交往的方法、尺度,等等。除了全班的性教育,筆者還會將男女生分開進行相應的性教育。當學生與自己的父母談及教師的性教育時,父母也會感激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注。關注學生的利益,讓師生、家校關系更加緊密。
當我們關注學生的利益時,學生也會在意我們的眼光和期望。把利益著眼點放在學生身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更多面的美好,我們會更確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快樂。
(三)責任喚醒
責任如陽光,能照亮心底;責任如甘露,能凈化心靈;責任如燭光,能激發(fā)潛能。責任和擔當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導學生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形成班級的凝聚力,是鞏固良好班風的保證。
1.“我的班級我建設”,自主管理強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中高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能力和主見,班主任可以指導這群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這樣,學生才會有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班級規(guī)章制度可以讓學生的言行及班主任的管理有據(jù)可依。學生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驗,提出各方面的意見,由班主任組織,全班共同討論,制訂出符合本班的班規(guī)。在班干部、優(yōu)秀學生的選拔中,也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如班干部選拔,班主任提前告知相關事項,到時學生毛遂自薦,之后全班投票表決,不失公允。學生自己定班規(guī)、自己選班干部,體現(xiàn)自主、民主,學生也更愿意服從班干部并遵守班級紀律。有一次,班長小陳告訴筆者:“老師,我發(fā)現(xiàn)不能兇小奇同學,好好說,他才會服從管理。”筆者十分欣喜,班干部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智慧。筆者表揚了一番,也鼓勵其他班干部去發(fā)現(xiàn)對每位學生的相處和管理秘訣。
學生既可以成為管理的對象,也可以是管理的主體。學生自主管理,在班級管理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2.緊跟時事提認識,深入學習促成長
由于信息傳播時效快、渠道多、范圍廣,學生獲得的信息也越來越多,這需要教師引導廣大學生深入了解事件本質,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時事教育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促進思維、判斷能力乃至正確“三觀”的形成。
在2021學年第二學期,筆者給學生分享了因保家衛(wèi)國而犧牲、英勇無畏的戰(zhàn)士的故事;講了汶川地震13周年,讓學生感受國家的偉大和生命的頑強;講了袁隆平和吳孟超院士的生平事跡,還有神舟13號圓滿發(fā)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生雖然身在學校,可眼里卻有社會、有國家,甚至有世界。緊跟時事,讓學生更加客觀、全面、深入地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卑嘀魅我獑拘褜W生內心的責任和擔當,給學生一個指引:在學校,我要做班級的主人,好好學習,好好生活;長大后,我要為社會、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道德喚醒
在小學階段,學生會形成了絕大多數(shù)的行為品質和思維習慣。所以,班主任要抓住關鍵期對其進行道德喚醒,提高學生對好壞是非的基本判斷,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展。
1.“沒有人愛我,我就要偷”——打開學生的心結
“你們班姚同學在校門口的文具店偷東西了,被店主逮到,你出來看看吧!”筆者來到文具店,看了店內監(jiān)控視頻并向店主了解了基本情況,便把學生帶回學校辦公室單獨進行談話。小姚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在他六歲的時候離異了,無暇顧及他。在缺少關懷的背景下成長,他選擇了“偷”,用“偷”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經過兩小時的談話,筆者打開了他的心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做出相應的行動。處理這類問題,班主任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學生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同時教育學生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要承擔責任。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差,難免會有一些“小插曲”。這些都需要教師多些包容、多些溫度,善待學生犯的小錯誤,時常給他們以道德的喚醒。
2.“XXX喜歡XXX”——懵懂的學生情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性別意識,有的學生心理成熟較早,對異性有朦朧的好感,有的看到男女同學之間聊得來、玩得來,就會起哄說“XXX喜歡XXX”,這些想法和言論都會影響異性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班里有個女學生就遇到了這個煩惱,筆者決定在全班面前進行教育。根據(jù)“自己人效應”,筆者分享了筆者小學時的經歷,“我三年級喜歡過班里的班長,他是學霸,長得又不錯;我還喜歡過……”這讓學生欣然一笑,開始愿意聽筆者講。筆者話鋒一轉,講道“其實喜歡的人身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某些優(yōu)秀的地方吸引了你?!彼麄冞B連點頭,“其實喜歡換個詞——就是欣賞。我們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所以會被優(yōu)秀的同學吸引,覺得自己喜歡他,其實你是欣賞他,想向他學習……”通過循循善誘,學生聽進去了,他們對朦朧的好感有了一些理解,也懂得在交往中要大方得體,尊重彼此。
教育在于喚醒,喚醒心中的良知,喚醒心中的真善美。通過道德喚醒,學生們在知識的傳遞、情感的交流中相互學習,潛移默化地推動學生心靈的成長,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積極塑造。
(五)生命喚醒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碧└隊柕倪@句話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教育是對人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yè)。人需要關注生命的教育。教育要做到延長和擴展生命,獲得生命體驗與實現(xiàn)生命價值。
1.尊重生命——向學生傳送生命氣息和愛的情懷
“老師,我的小黃鴨死了,它是獨一無二的,它再也不會陪我了?!卑嗬锏囊粋€女學生哭著發(fā)語音消息給筆者。這個小生命對她影響之大,筆者想到這是一個教育契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雖說是小動物,可就是再卑微的生命,也需要我們去呵護。她經常關心和幫助同學,很熱心,不難怪她對一只小鴨子這么有感情。筆者呵護著她的有愛和細膩,同時建議她給小黃鴨來一場告別儀式,以幫助她整理心情,并養(yǎng)成較強的心理耐受力。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愛時,對于高級的生命、人的生命,能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尊重。
喚醒學生對尊重生命的良知,向他傳送生命的氣息和愛的情懷,讓他學會熱愛生活、敬畏萬物。一旦學生的靈魂被喚醒,明白生活有意、生命可貴的時候,他就會慎重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成長中的引路人——讓我的生命之光照亮你的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毙W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始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未成型,仍具有較大的可塑性,“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引路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引路人可以是革命領袖、英雄人物,也可以是社會中作出貢獻的人,還可以是身邊的父母、同學。當然,最重要的引路人是教師。教師除了要為人師表,對學生的情感陶冶也很關鍵。班里有一位學生因父母離異、家境貧寒,很容易自暴自棄,筆者經常鼓勵、開導他。教師及時的精神力量和情感支持,使學生有能力以自信、力量與熱情去創(chuàng)造更滿意的人生。小學是整個教育的啟蒙階段,班主任要為學生找到他們成長中的引路人,讓引路人的生命之光照亮學生的成長軌跡。
三、“喚醒”學生的意義與反思
教育學家斯普朗格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興趣喚醒、利益喚醒、責任喚醒、道德喚醒及生命喚醒,正是這些喚醒,如同一抹微光,撒進學生的身體和心靈,使學生潛藏的能量蘇醒,迸發(fā)出迷人的光芒,綻放出生命的美麗。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肩負起責任,繼續(xù)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道路上前行,探索出更多的“喚醒”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瀾.素質教育的真諦是什么[J].新課程(綜合版),2007(3).
[2]孟建偉.教育與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2008(9):17-22.
[3]王三陽.做幸福的老師[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4]李秀麗.以溫暖滋養(yǎng)生命 ?以光明指引心靈[N].語言文字,2021-01-27.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