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丹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校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學校藝術教育特色項目的建設,則成為了學生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抓手。近幾年,我校以“表演唱”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項目之一。作為一線音樂教師,筆者在音樂教學上扎實開展了“表演唱”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從筆者對“表演唱”的認識理解、實踐運用及實踐思考三方面進行舉例和闡述?!氨硌莩钡膶嵺`運用,大大增強了我校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音樂;表演唱;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一種手段,它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只要求學生會聽能唱”的音樂教學形式,已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表演唱”的形式,則能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潛能和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達到寓教于樂、有效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目的。
一、對“表演唱”的認識與理解
“表演唱”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表演的形式來表現(xiàn)音樂,只有把表演帶到歌唱中,才能達到有聲有色的效果。在小學校園開展的系列音樂活動中,如,獨唱、合唱、舞蹈、校園劇等,都需要運用“表演唱”的形式,而這些多樣的表演形式都是在平時音樂教學中提煉出來的。因此,教師若能注重運用“表演唱”的教學形式,可以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
“表演唱”從演唱形式來看,主要包含有獨唱、小組唱、合唱以及對唱等多種形式。在演唱過程中,學生可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等,邊唱邊做與之相對應的動作,并結合自身的演唱內容設計簡單的表演,使表演者的形體動作和表情變化等緊密結合,體現(xiàn)音樂之美。
二、“表演唱”在音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表演唱”與歌唱教學相結合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教師播放歌曲—學生聽歌曲—跟唱—合唱—自主演唱”的模式,以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但是,在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中,學生很快就會感覺課堂枯燥無趣,因而喪失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在教學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能夠融入“表演唱”輔之以教學,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又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表演能力。
以低年級為例,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在學習唱歌時掌握歌詞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根據歌詞內容,設計優(yōu)美而又確切地表達歌曲感情的表演動作。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并在理解、記憶歌詞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情感體現(xiàn)歌曲的美。如,小學二年級學生學習歌曲《共產兒童團歌》。這是一首抗日時期的兒童歌曲,由于與學生生活經歷比較遠,他們還無法體會歌曲的背景,感性理解不夠,難以進到角色中去。為此,筆者在教學時播放《紅孩子》的錄像片段給學生觀看,讓學生了解今天的少先隊員前身就是兒童團員。這樣一來,學生就理解了歌曲的內涵,讓自己也投身到威武的兒童團員這個角色里去,把共產兒童團員雄赳赳、氣昂昂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表演唱”與舞蹈教學相融合
舞蹈也是音樂教學的一部分,雖然并不是每首兒歌都可以編排成一個好舞蹈,但筆者認為每首歌曲都可以配上簡單的舞蹈動作。相較于歌曲演唱來說,舞蹈更加注重個人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將“表演唱”與舞蹈教學融合在一起,通常是在學生學習新的作品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演繹舞蹈內容,實現(xiàn)表演唱與舞蹈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
如,在教學小學四年級《土風舞》這首歌曲時,如果僅僅只是演唱,很難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也難以讓他們感受到歌曲的美。因此,筆者嘗試采取“表演唱”,把舞蹈與演唱結合起來。首先讓學生以律動的形式體驗音樂熱烈和歡快的情緒。這樣,學生們能提前感受音樂、體驗旋律,為學習曲子醞釀情感。接著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捷克的土風舞,感受舞蹈的韻味。然后學習歌曲,比較樂句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后學習土風舞的動作和了解其動作特點,再由小組學生討論創(chuàng)編,并通過小組的表演,感受和體驗捷克人民喜慶豐收的熱鬧景象。整個教學設計循序漸進,通過用歌聲和舞蹈表現(xiàn)音樂,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還能讓他們感受音樂的律動美,從而提升音樂素養(yǎng)。
(三)“表演唱”與校園劇相揉合
音樂教學除了常見的歌曲演唱和舞蹈之外,近些年校園劇開始崛起,逐漸成了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校園劇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演唱、舞蹈、吟誦等形式的結合體,也是最容易提升學生表演唱能力的教學內容之一。校園劇相對于演唱和舞蹈來說,因其故事情節(jié)更豐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喜愛。因此,現(xiàn)在的文藝活動中,校園劇也成了重要的表演形式。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所以教師所設計的校園劇難度都不宜大,可以與學生課本內容有一定聯(lián)系性的歌曲的二次創(chuàng)作,再融合一些樂器以及肢體動作后,將其演繹出來。例如,筆者在教學校園劇《禮頌》時,嘗試讓學生借助“表演唱”及各式各樣的情境呈現(xiàn)出來?!抖Y頌》講述的是金秋十月,一群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秋游中誤入了一所蠟像館,從而開啟了一段現(xiàn)代學生與古代書生相遇的奇妙旅程……
首先讓幾名學生扮演古代學生,表演唱一段拜孔夫子時唱的禮歌,歌詞為:上天,圓圓;下地,方方。天地之間,大國泱泱;炎黃子孫,謙恭禮讓。衛(wèi)我華夏,禮儀之邦;衛(wèi)我華夏,禮儀之邦!讓學生通過演唱感受華夏文化。接著,現(xiàn)代學生馬上用快板展示一段自創(chuàng)的“和美童謠”。筆者把“表演唱”、朗誦、快板等與古代情境相關的內容集中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既能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到歌曲和校園劇的魅力,還能感受到其它富有趣味性音樂元素的魅力,讓學生浸潤儒家文化,頓悟家國情懷。
三、“表演唱”在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思考
如上所述,“表演唱”在歌曲演唱、舞蹈教學及校園劇表演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表演唱”,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表演唱”內容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學生身體處在發(fā)育階段,肢體難免存在不協(xié)調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難度,盡可能設計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表演唱內容。
第二,鼓勵學生“做最美的自己”。“做最美的自己”是我校的校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秉承校訓精神,堅持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盡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他們在激勵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逐步成就他們“做最美的自己”。特別是學生,到了小學高年段,出現(xiàn)羞于表演的心理,教師要善于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感受音樂之美, 大膽表現(xiàn)自我。
參考文獻:
[1]師范院校音樂教材編委會.小學音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
[2]滿江紅.舞動的音符[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
[3]劉均逸,邰方.小學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