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
摘 要:初中學生讀寫轉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具有良好閱讀能力之上的,想要達到讀寫順暢轉換就要從培養(yǎng)閱讀能力、掌握寫作規(guī)律開始。以讀促進寫作,從而方便貫穿讀寫轉換知識。本文從分析當下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出幾點建議,以提高初中生讀寫轉換能力為目的。教師應從現(xiàn)狀著手,打開學生知識弊端,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一味灌輸理論知識以達到讀寫順暢轉換效果。
關鍵詞:現(xiàn)存問題;以讀促寫;提高策略
想實現(xiàn)讀寫能力順暢轉換就要首先從培養(yǎng)開始,但是目前大多數初中生的讀寫能力不容樂觀,更不用提轉換能力。雖然近幾年來,教育體系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但是結果總是不樂觀。所重視的素質教育反而無法全面落實,走上了更加坎坷的道路。
一、現(xiàn)存問題
現(xiàn)有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一個目標就是除了給予學生應學的知識外,還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通過寫作、閱讀、生字詞、古詩等等知識點的累積讓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構建一個初步的學習庫。那么語文學習能力中最能分辨出是否具有扎實知識庫的標準就是寫作、閱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對作文閱讀不感興趣,完成作業(yè)時潦草幾筆就概括的情況,統(tǒng)稱為“語言貧血”?!罢Z言貧血”的概念中可以包括思想匱乏、感情貧乏、人云亦云、沒有自主觀念、詩意貧乏這幾種。這是初中學生最常見的語文學習問題,想要得到改善就要從語言意識培養(yǎng)起,訓練學生對文字的敏感程度,敏銳觀察力,閱讀有效程度。學生對文字的識別、加工、概括是形成自身語言系統(tǒng)的基礎。但現(xiàn)階段的初中學生,往往都是修飾詞語短缺,閱讀量不夠,對語文學科的興致過于低下。
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值得探討的就是形式和內容這兩個目標的關系,在教育界一直引起爭論,至今沒有得到解決。而這一狀況影響最深的就是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產生偏差,既要包含形式,又不能缺乏內容,但占據主導位置的依然是形式。相較于其他學科,語文科目中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雖然重要,但是理解文章的更深層含義和想展現(xiàn)給學生的語言方式更為重要。
二、以讀促寫,實施訓練
促進讀寫轉換,練習讀寫能力的關鍵點在實踐、訓練,不是籠統(tǒng)的,而是具體、多樣的作文訓練。學生在書中得到的眾多語言、表現(xiàn)方法和技巧都只是表面上的功夫。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也側面警告了眾人,“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者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也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這句話的深意以及目的無非是提醒所有的執(zhí)教者應該抓住教學目的,以正確有用的教學方式帶給學子高效的教學過程。
訓練的對接,讀寫一致,學什么,練什么?讀什么,寫什么,真正實現(xiàn)讀寫為一體。只有這樣,學生讀有目標,寫才有依靠,評價有標準;相反,如果讀寫脫線,或者學用分裂的話,學生可能會失去讀書的原動力。一旦對讀和寫沒有興趣,那么鼓勵和培養(yǎng)都是無用的。學習寫作,練習寫作的目的都與成績無關,只是為了實現(xiàn)讀寫有效對接。
訓練的意境化,長期以來的命題作文總是使學生陷入默默無言、難以書寫的困境,作文恐懼情緒、抵抗情緒逐漸提升,意境的創(chuàng)設正是為了清除這方面的障礙,縮短學生與生活的距離,觸發(fā)學生的感情和思考可以起到刺激、誘導、強化的作用。一般來說,情境有文字情境、實物情境、影像情境、游戲情境、角色情境、想象情境等,但不論何種,都要以貼近學生實際,調動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喚醒學生表達欲望為旨歸。
三、從課堂中提高讀寫轉換能力
1.要將下筆寫作作為訓練的開始,當閱讀材料中的線索激活學生腦海中的某一個記憶點后,閱讀材料就會被“信息化”,幫助學生同化新知識,或改變原先的思維模式。在整個教學課堂中想將讀寫轉換切實落實到學生能力掌握中去,就要不斷在學生已經了解的閱讀知識點中進行突破,建立起一個聯(lián)系紐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互相博弈和吸引,才能最大程度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轉換能力。第二步就是在課下或者課上都要對閱讀知識進行貫通,通過生活實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作為起點,引學生互相探討。還能鍛煉口才能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感受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特性和能力,從而一一突破,輔助能力培養(yǎng)的開展。
2.學會給予學生空間,培養(yǎng)其具有探險和鉆研精神。引導學生在著作主題上、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上開展小組探討。避免一味理論知識淹沒學生,這樣的方式只會一再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致。在近些年的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考題中,基本都可以看到開放性試題的影子,這也是教育策略的一種,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探究能力。一般會出現(xiàn)的進一步問題都逃不過發(fā)表自己對于某一段落看法或者說說這段故事應該怎樣延續(xù)?這就是建立在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讀寫轉換和想象力的證明。所以老師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該時刻提醒學生要具有自己的知識見解和知識庫,還要有能具體說明白自己心中所想的能力,觀念更要有創(chuàng)新度才會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
讀寫轉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非一日速成,要從平時的學習過程轉變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中一點點積累、運用。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轉化和開始都不是易事,但也并不是無章可循的,只要掌握教學規(guī)律,就可以看到成效。在教學過程中弄明白語言表達,閱讀積累是讀寫轉換的核心,把怎樣說作為切入點,首先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語言意識,改善言說方式,再通過閱讀積累,日常訓練,那么結果就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黃珊珊. 論提高初中生語文讀寫轉換的能力[D]. 蘇州大學,? ?2012.
[2]侯國華. 淺談初中生語文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 000(008):205-205.
[3]吳秋生.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學習(中), 2011(10).
吉林省教育學會“十四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通過閱讀提高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項編號G21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