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教育各方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即實現(xiàn)科目間的均衡發(fā)展,推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我國國力不斷強盛,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不斷豐富,但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反而不斷下降,這一現(xiàn)狀成為當前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體育考試成績被納入中考與高考成績,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逐漸顯現(xiàn)。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學習簡單的運動知識以及增強身體素質(zhì),并且緩解學生課堂學習壓力,由此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生群體對趣味性事物具有旺盛的好奇心,為此,教師應主動探究小學體育與健康趣味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身心健康;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趣味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163
小學生群體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其對于趣味性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推進體育教育的同時,應注重針對學生群體這一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有效性。體育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小學生正處于活潑愛動的階段,因此重視小學體育課程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釋放精力,從而更好地投入與課堂學習,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舒緩壓力,由此保證學生心理健康。因此,推進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趣味性教學策略探究進程勢在必行。
一、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因為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下降引起了教育各方對體育課程的關注與重視,在教育部門將體育考試成績納入中考及高考成績后,其重要性逐漸凸顯,但是應試教育體制影響深遠,并且素質(zhì)教育推進緩慢,因此目前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性無法被充分發(fā)揮。在目前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存在一些因素阻礙教學進程的發(fā)展,首先教學方式傳統(tǒng)陳舊,多采取動作講解、示范步驟以及自由練習等方式,雖然可基本保證知識講解的全面性,但是長此以往,學生主動性降低,從而其參與興趣逐漸下降,進而產(chǎn)生逃避與厭煩心理;其次,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多采取口述以及動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難度較低的體育活動采取此種方式效率較高,但是當動作較為復雜時,教師在展示動作時便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準確把握動作要領,進而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成效均無法得到保證。由此可見,在目前的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推進教學創(chuàng)新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性。
二、小學體育與健康趣味性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引導學生參與
目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偏向傳統(tǒng),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體育教學中,趣味活動主要通過游戲形式實施,其可有效推進學生在比賽中快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巧,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同步達成。為此,教師應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例如,教師在講解“足球”這一運動形式時,首先教師簡單講解帶球跑這一動作的要領,促進學生對動作形成初步認知,其次教師創(chuàng)設“小組帶球接力跑”的趣味活動,將學生按照身體素質(zhì)均衡分組,設置二十米的距離,要求學生帶著足球做往返跑,以擊掌為接力的交接,最先完成的組獲得勝利,最后教師通過從游戲中觀察得到的學生所實施的不到位的動作,進行針對講解,由此幫助學生全面且清晰地掌握動作要領。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其在親身實踐中學習,從而深化其對體育技巧的理解與掌握,進而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二)運用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目前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師多采取室外教學這一形式,即知識的講解與動作的實踐都在室外進行,這一方式針對簡單動作講解時較為高效,但是當動作較有難度時,教師僅通過示范動作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媒體資源具有重要的展示功能,其可實現(xiàn)動作的拆解展示,并且可以反復觀看,因此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此,教師應適時運用媒體資源,例如,教師在講解“籃球上籃”技巧時,首先教師尋找并播放拆解上籃動作的視頻,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掌握,其次教師將動作要領運用幻燈片的動畫效果展示,學生可在其中提出疑問點,教師針對其問題結(jié)合幻燈片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在直觀觀察中學習技巧,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進入籃球場自主實踐,在練習過程中注重結(jié)合視頻講解以及幻燈片展示的內(nèi)容,由此逐步掌握上籃技巧。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媒體資源講解復雜動作,省去高頻次的動作展示過程,并且媒體形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促進其主動學習,進而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首先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學校及教師應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其次目前青少年群體身體素質(zhì)令人堪憂,無法為其全面發(fā)展提供基礎保障,最后小學生群體對于趣味性的追逐是根源于其天性的。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順應新課改要求,結(jié)合學生群體特點,正視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意義,制定趣味性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董霞.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趣味化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5期):47-48.
【2】董民華.基于趣味性教學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