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千
摘要:為響應國家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號召,國家教育事業(yè)不斷更新發(fā)展,旨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初中教育不僅重視音體美等課程的開設,而且道德與法治課程也越來越專業(yè)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讓學生從小了解道法治道德與社會的關系,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保證學生對國家法治體系建設有一個基礎的認知。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質量,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課堂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素質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法治課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教學方法 初中課堂 道德與法治 研究策略 情境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07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讓學生接觸什么是道德,道德與法治的相互制約的關系的認知教育,初中教師要起到讓學生真正了解社會的引導作用,研究教學方式有效性的策略,保證課程最大程度的對學生發(fā)揮影響作用。雖然道德與法治的基礎教育已經(jīng)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阻礙了這一方面教育在教育領域進一步地發(fā)展。當今社會提倡的素質教育更加看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素質修養(yǎng)法制觀念,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宣傳社會正能量,致力于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學生成為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現(xiàn)狀。
1.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本課興趣低。
道德與法治屬于副科,重視程度比文化專業(yè)課低很多,由于課堂趣味性差,教師對引導學生興趣重視程度低,課堂對學生吸引力低,學生對待本課的態(tài)度理所當然不同于期末會測試的專業(yè)課。因此導致學生產(chǎn)生消極態(tài)度對待課堂,甚至有的學生專注于別的事情,睡覺說話甚至寫文化課作業(yè),學生不聽課,自然了解的德育知識少,課堂質量也低下。
1.2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課堂質量難以提高。
教學方法是教師課堂授課非常需要重視的部分,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的多少,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今教學方法多樣化,在各個學科教育的應用廣泛,但部分學校部分教師仍堅持傳統(tǒng)教學,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應用在本課中,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聽講的習慣,課堂的活躍性低,學生也呆板化學習,這導致很低的課堂效率,以至于學生厭煩上課,或者把德育課堂當成休息課,甚至在德育課上寫文化課作業(yè)。
1.3教學資源管理不當,教師課堂上利用較少。
如今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對教育的普及并不均等,有些學校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課堂的便利化程度較低,教學資源落后;有些學校的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學資源利用較少,難以保證高效率的課堂知識吸收。
二、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雖然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大部分學校都有所開展,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只注重讓學生簡單了解,教學方法單一,課程有效性一般,這使得德育教育依然處在一一個尷尬的地位停滯不前。情境式教學,即在課堂上設置相關教學情境灌輸學生知識。情境教學法有效抓住初中階段學生年齡問題,由于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明白道德與法治的定義和概念,對是非概念難以分清。情境式教學讓學生代入事件來理解知識,讓那些理解能力差,與老師交流相對較困難的學生也能有效保證上課質量。大部分學生玩性大,對課堂學習吸引力小,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學又能增加課堂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上課注意力,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如何在初中法治與道德課中應用情境教學法。
3.1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增加有關涉及道德法治關系的資料展示。
情境教學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利用情境融合教學知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灌輸過程,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并且了解學生,走進學生,與學生對話。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yè)向更加可持續(xù)化的方向發(fā)展,情景式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信息技術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便利化,豐富教學形式,使教學知識更好的為學生展現(xiàn),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美好集體有我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了解到大量的道德與法治資料,讓學生體會自己所處的班級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了解本班班規(guī)與一些沒有規(guī)定卻要遵守的規(guī)則的關系,還有在集體中如何發(fā)展,集體對個人的利益,思考班級如何在道德法治的管控下健康發(fā)展,最后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社會。
3.2引導學生學習積極聽課,抓住學生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初中生愛玩的特性,充分發(fā)揮情景式教學法的作用,增加趣味教學情境,提供趣味性游戲環(huán)節(jié),帶動學生營造一種“愿意接受教育”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推進教學進度。同時,展示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案例等,并對案例做出提問,開拓學生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探索和思考“什么是法治,什么是道德”的積極性。
例如七年級上冊部編版道德與法治第三課《發(fā)現(xiàn)自己》,要讓學生真正認識自己,在帶領同學解決問題事時,也要注意要多角度,要新奇,找準切入點的尋找可提供學生思考的案例,并且注意問題的適度,可采取提問等方式,這樣才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3.3提高對本課的重視觀念,強化學生品德健全發(fā)展。
德育是對學生全面健康教育培養(yǎng),讓學生不忘做人之“本”的重要科目,因此對道德與法治教育重要性觀念的強調,有利于改變目前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問題的現(xiàn)狀,有助于人們對德法教育問題的解決的思考。對學生德法教育的缺失會影響學生對道德標準的評價,甚至影響做事方式和未來健康發(fā)展。因此只有增加對德法教育的重視程度,才能促進德法教育事業(yè)向著更加可持續(xù)化方向的發(fā)展。
結束語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學生需要受到良好的思政法治德育知識等教育,才能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全面快速發(fā)展,培養(yǎng)出國家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教師應發(fā)揮教書育人作用,積極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并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讓學生在低年齡段就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形成以后在社會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法治與道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應用情景教學法,帶動學生學習質量,讓更多的學生普及德法知識,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媛媛.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D].洛陽師范學院,2020.
[2]張英巧. “主線式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常態(tài)化運用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