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
【摘要】互動,廣義角度是指萬物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狹義角度指在特定的情境中,人類的群體與群體、群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進行的一種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在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相互作用。學生若想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度理解,需要具有較強的知識積累能力。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應發(fā)揮引領作用。師生互動不僅可以建立師生感情,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探究;
引言
在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進程中,已經(jīng)漸漸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學方法,但對于喜歡新型事物的學生來說,這樣一成不變的學習模式,很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小學年級所學的語文知識越來越豐富,這也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壓力與挑戰(zhàn),如果能夠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積極與教師完成課堂上的學習互動,一定會改變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谛聲r期下的小學課堂,怎樣實現(xiàn)有效的互動教學,真正讓學生發(fā)覺語文的魅力,全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以及運用能力,是各個學校都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diào)動互動積極性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師生互動,教師首先就要及時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模式,意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互動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教師在進行師生互動時,首先要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要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教師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喜好的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方式作為互動教學的切入點,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互動中,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給予熱情回應和深入思考。學生對問題展開主動探究的過程,就能更好發(fā)展起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并通過自己的理解有效把握文章主旨,感悟文章內(nèi)涵和思想情感,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二、結合游戲式互動強化學生積極性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效果,從而達到突出學生主體身份的目的。小學階段學生普遍專注力較弱,對活躍度較高的學習方式興趣較強,結合此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較強的游戲式互動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主動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與探究。
三、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互動氛圍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單純對學生開展理論教學,會抑制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與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不相符。若想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場景,然后引導并鼓勵學生在場景中進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曰顒拥拈_展,也有利于學生將語文理論知識向語文實踐知識轉(zhuǎn)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人文關懷,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樂觀主義精神。還應適當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人際交往情境,尤其應引入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而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提升。教師也應運用一些靈活的模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可以產(chǎn)生一種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還應注意對學生開展實踐化教學引導,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理念,并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意識,增強雙方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話劇表演,讓小學生根據(jù)語文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話劇學習和表演,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應用意識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進行話劇演出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角色的扮演,與小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利用這種輕松生動有趣的互動形式,給小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環(huán)境和氛圍,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師生互動意識水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四、注重有效互動評價,樹立學習自信心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師生互動,教師除了要注重互動形式的多元與創(chuàng)新,還要注重互動過程中的教學評價,利用有效的互動評價機制來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主要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難以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互動仍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單一的評價中,難以接收到有效的信息,也無法通過教師的評價來明確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學生的價值無法得到體現(xiàn),對學習也就缺乏自信。要開展有效的互動評價,教師就要完善互動評價機制,在評價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利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以及學生評價教師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同時,教師也能利用這種有效的互動評價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使師生間的默契度得到提升,互動教學也就能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利用多元化師生互動方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互動方案,將互動元素結合到各環(huán)節(jié)中,同時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并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月霞.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C]//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195-196.DOI:10.26914/c.cnkihy.2021.008624.
[2]馬福成.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1(13):37-38.
[3]劉國鳳.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