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咨詢的問題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問題意識的養(yǎng)成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就當前高中教師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都依舊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思想進行教學,沒有認識到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這無疑直接影響了高中歷史教學質量,不利于高中學生從歷史的視角進行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為導向,加強對于培養(yǎng)策略的深度研究,必須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高中歷史;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
問題意識也稱為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品質,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高中歷史教師要著力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度參與歷史課堂,引導他們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傳統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與技能,教師會采用大量的習題強化學生訓練。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另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穿問題意識,為學生提供引導,促使學生及時發(fā)現與探究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按照設計的問題思路來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協調好夯實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關系。
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忽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只會機械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及教師要協調好夯實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關系,在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在提升探究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有效激發(fā)高中生提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
我們知道,對高中生進行歷史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另外,在整個高中歷史教育的過程中,還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強化高中生們探究知識的熱情和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樂于思考和敢于探究問題實質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自身的學習自信心,全面發(fā)揮課堂主體地位的優(yōu)勢。大部分高中生其實是對于探究歷史知識本身是存在一定熱情的,但是由于不夠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加之對于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也沒有做到全面了解,從而未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歷史學習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做好自身的指導工作,認識到培養(yǎng)高中生學習興趣、加強歷史知識分析能力的重要性,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激發(fā)高中生對于一些歷史問題的研究意識,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這門學科的獨特魅力。
四、開展微課教學,感悟歷史內涵
學習歷史的目標,并不只是讓學生了解過去所發(fā)生的事件,還要培養(yǎng)學生唯物史觀,引導學生客觀看待人類的發(fā)展和變遷,深刻感悟歷史內涵。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fā)育趨于成熟,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但是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往往會融入一些主觀思想的元素,不利于學生對歷史事實的客觀了解。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微課教學,幫助學生還原歷史事實,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多方面的看待歷史內容,充分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在認識到歷史積極性的時候,也能夠看到歷史消極性的一面,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
五、以思維導圖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的提問
學生在歷史課上的提問并不是雜亂無章的,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在課堂中養(yǎng)成“敢問”的習慣,也要培養(yǎng)學生“會問”的精神?;诖耍咧袣v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思維順序來發(fā)問,使其在提問的同時構建清晰的歷史知識框架,并通過有序、科學的探究獲得掌握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不斷發(fā)展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歷史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和技能。如,教師可以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分成由表及里的模塊,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指導學生分析某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主要參與人物、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對整個國家的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等,讓學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產生不同深度的疑問,有針對性地學習所有知識,在提問中把握歷史事件的整體發(fā)展過程。經過教師的引導,高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提問的方式和深度都有所變化,對于問題的研究也更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學習效率越來越高。
六、提升教師素養(yǎng)
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教學習慣和方式在一定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問題意識養(yǎng)成,因而需要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拓展教師專業(yè)知識;毫無疑問,專業(yè)知識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更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只有教師具備處理問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養(yǎng)成問題意識。歷史教師應不斷拓展專業(y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其次堅持教學反思;所謂教學反思即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已有教學模式進行調整,也是教師吸取他人優(yōu)秀教學經驗彌補自身存在不足的關鍵,因而教師應善于課后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為有效將問題意識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面對并著力解決當前歷史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與不足,在全面把握問題意識的基礎上探究將其運用至歷史教學實踐的實施策略,以最終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并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振娜.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問題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6.
[2]閆學軍.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8.
[3]侯瑩.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